防洪堤規劃設計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27 09:32:00

導語:防洪堤規劃設計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防洪堤規劃設計管理論文

政協內江市東興區第三屆十八次常務委員會將于3月26至27日召開;其中,視察沱江防洪堤已建段和在建段是會議內容之一;區委、人大、政府領導將到會指導。政協為了在常委會上對防洪堤規劃設計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建議,于3月19日,由張主席和易秘書長帶領建設、文史方面的四位委員,對防洪堤工程規劃設計問題做了視察,察看了現場,聽取了建設局聞局長的情況介紹。我作為這次常委會的特邀人員、九三學社東興區支社副主委、政協委員和高級建筑工程師,覺得有必要對防洪堤規劃設計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寫成專題報告。供政協常委會研究并提交區委、人大和政府決策參考。

據聞國儒局長介紹,羅家嘴至沱橋段大約1600米防洪堤,計劃于5月30日基本建成,采用1:1.75坡度的漿砌條石護堤;據現場考察,現在大部分基槽已基本挖成,決大部分屬于砂巖地基。在現場,我當時就向聞局長建議:如果改用1:1坡度的漿砌條石護堤,可增加城市建設用地12000平方米,節約投資500萬元以上,同時可以加快工程進度。聞局長說,“采用1:1的坡度,也是我們最初的設想,但設計單位稱,1:1.75的護坡是規范的極限,不能再陡;現在已經定案,大概不能改變了;可以找一找依據,如有根據,可提出研究”。張應震主席則要求我對規劃設計方面的問題提出建議。為了不辱使命,為了在羅家嘴至沱橋段防洪堤中,更好地體現“三個代表”的思想,體現一切為了人民的利益,體現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先進的文化方向;在查閱了有關規范和文獻的基礎上,提出以下建議,供領導決策參考。

一、首先

我認為要明確一點:修建東岸的防洪堤的主要目的不是防洪,(因為,哪怕是百年一遇81.7特大洪水,也未對該段河岸造成災害和土岸塌方);而是為了造就一條沿江大道,造就一個沿江花園,為內江市造就一條亮麗的風景線,為東興城區人民提供一個休閑場所,并增加一片城市建設用地。

二、其次

該段防洪堤位置的河道基本上是直線,沖刷較輕微;岸上是東興區規劃的城市新區;防洪堤高度約10米。常水位以上采用漿砌條石護坡而不是采用土堤或拋石護堤,則根據《中國土木工程手冊》表15-27,高度小于20米,可采用1:1坡度。枯水位以下的漿砌條石護腳,可以采用1:1.5的坡度。這樣,可以增加城市建筑用地12000平方米,產生500萬元以上的經濟效益。估算如下:1、長度為1600米,高度為10米的護坡,如果將坡度由1:1.75改為1:1,坡上將增加城市建設用地12000平方米,折合18畝,按每畝20萬元計,價值360萬元。2、堤坡斜長將由20.16米減少為14.14米,平均縮短6米,總計減少9600平方米護坡面積,將減少漿砌條石14000立方米,降低造價至少140萬元。3、兩項合計,將產生500萬元的經濟效益。

三、再次

根據《堤防除險加固實用技術》,如果把工程手段與非工程手段結合起來,即把防洪堤與城市綠化結合起來,上部護坡采用網格式、花園式護坡,則可造成一個萬平方米以上的沿江花園,為內江市再造就一條亮麗的具有內江特色的風景線。并可進一步大幅度減少漿砌條石體積,節約大量投資和縮短工期。

特此提出考察報告和修改規劃設計方案的建議,供領導決策參考。

參考文獻:

《中國土木工程手冊》《堤防除險加固實用技術》《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50286-98)

《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范》(CJJ75-97)《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J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