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泥處理現狀及對策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13 02:33:00
導語:城市污泥處理現狀及對策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中含有不同的有機和無機污染物,其處置以減量化、穩定化和無害化為目的,經濃縮和脫水后,視不同情況采用焚燒、填埋和資源化等處理技術。分析了我國城市污泥處理現狀,分析了城市污泥處理存在問題,并借鑒發達國家的污泥處理經驗,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城市;污泥;問題;對策;分析
1城市污泥處理現狀
根據國務院2000年11月的文件,“十五”期間,所有設市城市都必須建設污水處理設施。
在很多人包括一些領導看來,一個城市只要設立了污水處理廠,這個城市的供水環保問題就得到了解決。而事實是,城市污水處理廠在污水處理的過程中必然產生污泥。而且隨著城市污水處理率的不斷提高,污泥的產量同樣在不斷增大。目前全國每年污泥產生總量達900萬噸,而北京預計到2008年,每年的污泥總量將達到80萬噸。還不包括城市管道清疏和河道疏浚產生的大量含水率極高的污泥。目前全國污水處理廠污泥的規范化處置率不到20%,而處理的方法主要是填埋。甚至有一些農戶將污泥直接拉到田里做有機肥,隨意大量施用污泥容易導致嚴重的環境和衛生風險。污泥處理處置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整個污水處理行業健康發展的瓶頸問題。
2城市污泥處理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城市污泥的處置工序主要分三步。首先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在廠區完成簡單的穩定脫水處理,然后污泥被運到污泥銷納中心進行中轉;最后,一部分用作有機肥的污泥被送往田地,大部分被運往垃圾填埋場填埋。經過這樣處理的污泥已經無害了嗎?按照目前的處理方法,污泥仍然存在污染隱患。因為經過簡單處理后的污泥,穩定狀態很容易被打破,一場雨就可以使污泥恢復原形。用作有機肥的部分,沒有經過專門處理的污泥中雖然含有部分有機質,但其中含有的重金屬、病原菌和其他長效有機污染物都會對土壤產生危害,并且使作物的品質受到嚴重影響。在一些地方隨意施用污泥肥已經導致土地鹽害、燒苗和病蟲害等問題。填埋法的問題是,由于垃圾填埋場大多為露天,經過幾場雨后恢復原形的污泥就對場地的安全構成嚴重的危害。雨水使露天堆放的污泥漲成了渾濁的稀湯,褐色的污水混著污泥在場區到處蔓延,而不遠處就是農戶的田地。“這樣的情景在全國并不新鮮”,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國際水質協會污泥管理專業委員會城市污泥堆肥處理專家陳同斌對記者說,城市污水處理廠成為污染大戶!這是一個讓大家接受起來有些困難的事實。不僅污泥到處蔓延,污泥對垃圾填埋場防護設施的腐蝕滲透現象也很嚴重,不少垃圾填埋場的壽命被大大縮短。
對污泥的主要處理要求只有一項,即要求將污泥脫水至含水量80%以下。記者找到了建設部的這份《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水污泥排放標準》(GJ3025-93)。在污泥排放標準一欄里記者看到共有5條規定,除規定了綜合利用的原則以外,具體的規定還有污泥須經穩定化處理,不得任意棄置以及農用污泥需參考農業有關規定。而確定具體指標的確實只有一項“在廠內經穩定處理后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宜進行脫水處理,其含水率宜小于80%”。
3發達國家的污泥處理經驗
來至美國環保局(USEPA)的數據,2000年美國污泥處置中,土地利用占55.5%,焚燒占22%,填埋占14%,其它有利利用7.5%。根據規劃,到2005年,美國污泥處置中,土地利用比例將達到58%,焚燒比例20%,填埋13%。而根據英國有關部門的規劃,在2005年的污泥處置中,土地利用的比例達66%,焚燒比例為28%,而填埋只占6%。并且根據《歐洲廢物處理處置政策》,從2000年開始歐洲已經對污泥填埋征收填埋稅,要求減少污泥填埋直至完全廢止。而對污泥的處置的原則是遵循著“減量化”——“循環利用”——“焚燒”——“填埋”的順序。
德國給污水處理廠規定了嚴格的排放控制標準,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必須經過規范的處理。不少污水處理企業為了免交罰款,不得不請有關公司幫助解決污泥問題。在德國1噸污水的處理費相當于6噸自來水價格。轉4污泥處理與利用
污泥是放錯位置的資源。以一座20萬噸級的污水處理廠為例,每年產生的污泥中,含有硫酸銨46~232噸、過磷酸鈣30~150噸、硫酸鉀4.8~24噸、有機質含量40%~60%,相當于100~400多噸標準肥和大量有機肥。具備了農用的可能性。城市污泥問題是伴隨著世界城市化的進程產生的。不同國家對污泥采取了不同的處理方式。處理方法大體有填海、填埋、焚燒和土地利用。其中填海由于出現了嚴重的污染問題,已經被國際海洋法所禁止,各國都基本上廢止。余下的幾種處置方式各有優劣。從技術難度比較,填埋的技術難度最低,其次是土地利用,難度最高的是焚燒。從投資成本來看,焚燒的投入成本最高,其次是填埋,土地利用成本最低。而從環境風險來比較,焚燒和填埋分別存在尾氣和地下水污染的風險,而土地利用的風險也需要控制。
而國內的污泥資源化處理技術基礎研究已經完成。2003年9月,中國科學院和河南省漯河市合作,建成了一家10萬噸級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資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基地全面采用了課題組的技術工藝成果,污泥的堆肥時間被大大縮短,原本需要三個月到半年的堆肥時間被減到了7~12天,并且病原菌傳播、土壤重金屬危害以及肥效不穩定等一系列技術難點也都已經被克服。基地生產出的有機復合肥甚至可以用于高爾夫球場、花卉栽培等特種領域,填補了國內空白。污泥資源化利用的前景似乎一片大好,但事實卻并不如此。誰來動這灘污泥?污泥的危害已經日趨嚴重,相關的技術儲備也已經完成。從表面上看,似乎只要污水處理廠將技術拿來用上就行。但現實是,目前誰都不愿動這灘污泥。原因就在于,污泥的資源化利用將是一個涉及社會各個層面的復雜工程。需要一套成熟的產業鏈來支撐,同時也需要國家的建設投資和運行費支持。而國內無論是污水處理廠還是投資公司,誰都沒有足夠的能力獨立承擔這項巨大的工程。
從科學角度來看,污泥的資源化利用涉及環境保護、水處理、農學、園林學、肥料研究、機械制造等一系列學科。而要把這項研究的成果應用于實際,必然要調動每個學科背后的產業。需要農業、化肥工業、水處理行業以及機械行業等一系列產業的合作才能將一套污泥處理工藝變成現實。而這還是最初要解決的問題。根據國家計委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保護先進技術發展規劃》:在2010年之前,我國在城市污泥處理及設備方面將投入242億元。因此,城市污泥處理蘊含著巨大的技術和產品市場。但是,到目前為止,國內尚無產業化推廣應用的城市污泥資源化處理技術。因此,許多企業對此問題十分關注。如果企業運作得當,無疑可以帶動并形成一個新型的環保產業。
根據中國水利局的資料,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給水排水已經成為一項高投入高穩定收入的產業。2000年我國香港某投資商曾經投資了北京的污泥處置工業。結果卻因為相關的技術儲備不足導致企業運行失敗。盡管在許多人看來,城市污泥處理處置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環保產業,但是想要進入這項產業的企業必須有風險意識。首先要意識到這類環保產業的特殊性和地域性特點,在獲得充分的技術儲備和了解本國國情的前提下,還要強調跨行業協作和理順整個產業鏈的關系,要形成一個環保產業還需要有一整套相關的政策和制度支持。
- 上一篇:工商分局快速反應工作方案
- 下一篇:工商所基層建設年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