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與水體保護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3 02:40:00

導語:水污染與水體保護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污染與水體保護研究論文

水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我們這個行星上人類生存和國家經濟建設的生命線。我國是一個缺水國家,人均年水資源量為235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資源的26.6%,在聯合國公布的149個國家中排在第109位,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之一。不僅缺水,而且水資源污染也較嚴重,據統計,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的排泄物中,已有2221種化學污染物和1441種有毒藻類、細菌、病毒等流人到水體中,使水資源的質量下降,功能減退,形成了水質性短缺問題。

在全國統計的523條河流中,有436條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流經城市的河段90%受到較重污染。全國有2400公里的河流因污染而魚蝦絕跡。平原湖泊80%受到污染,其中有26.3%富營養化。生活用水質量不佳,有55%的重點城鎮水源地達不到飲用水標準,有29%的人飲用不潔水。經調查,我國人群患病的88%、死亡的33%與生活用水不潔直接相關。

廢水直排是造成水污染的直接原因,全國每年廢水排放量約400億噸,大約有80%的污水沒有處理和處理不達標直接排向江河湖海,既浪費了資源,又污染了水環境。據專家分析,1噸污水能污染20噸清水。保護水體,控制廢水排放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嚴重任務。為此,筆者談幾點看法:

一、知識經濟給環境保護帶來機遇

知識經濟時代革新了大規模能耗、物耗的傳統生產方式,傳統意義上的廢水、廢氣、固體廢物等的排放將大幅度削減,完全有可能在某些領域實現廢物的“零排放”。同時,生產的網絡化和虛擬化將大幅度降低社會物質流的密度與頻數,有利于環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知識經濟以高科技產業為支柱,在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全面科學認識的基礎上,合理、高效、綜合地利用和開發資源,清潔工藝、清潔生產自是題中應有之義。信息科學技術、生命科學技術、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科學技術、海洋科學技術以及有益于環境的高技術產業等的產值將全面超過汽車、石油化工、家電、鋼鐵等傳統支柱產業,污染將大大降低,環境壓力將大大減輕。此外,知識經濟的勞動力結構與傳統工業經濟相比有很大改變,從業人員知識層次高,屬于智能型勞動力,這就有利于環境意識和環境責任感的增強和提高,有利于自覺地規范環境行為,參與環境保護。

二、環境保護的市場化之路

環境保護市場化,就是要改變計劃經濟時期環境保護過多地依賴政府,而市場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局面。要遵循經濟規律,建立環境保護的宏觀政策調控體系,尋求最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投資方式,利用市場作用推動環境保護事業,充分發揮政府的管理環境職能。在市場的引導下,使環境保護活動成為社會公眾自覺參與、自我發展的社會化、專業化、企業化行為,逐步走上產業發展的道路。

長期以來,環境污染治理的一條原則就是“誰污染誰治理”,實際上這是很難做得到的。如污染甚為嚴重的鄉鎮企業,受自身規模、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等因素的制約,不可能每個企業都能建設污染治理設來處理自身排放的污染物,這樣做的結果不僅企業負擔過重,運行也不經濟。但其污染和破壞了環境,是一定要承擔責任,也一定要有相應補償的。因此,現行的政策將改為“誰污染誰付費”。這樣才能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降低成本,發揮投資效益和規模經濟效益,避免環境保護的盲目投資、到處布點、重復建設。環保設施建設,特別是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要通過吸納商業資本、銀行、國內外企業和個人等多元化投資,并通過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允許多種經濟形式并存。在企業化運作下,政府可將環保投人引進資本運行領域,成為營運資本,在運營中不斷保值和升值。這樣既能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又能實現投資的滾動發展。

推行市場化的運行機制,這是要改變環保事業在一些地方的長期附屬地位,使環境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的運營,由提供社會化服務的獨立法人來承擔;要通過新機制的建立,逐步造就一批專業化環境治理公司,形成運營服務市場。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建立起投人產出機制,使環境保護活動成為企業平等競爭、自愿參與的市場行為;才能改變環境污染治理社會化服務程度低、小生產式運行的局面。通過市場化運行,促進投資者、經營者自覺動用資源價值、環境成本、經濟機制,兼顧環保治理效果與運營管理者效益,形成環境治理的良性循環。目前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環境設施運營服務業已在逐步興起,國家環保總局也在部分省市進行了環保設施運營企業化管理的試點,取得了較好效果。為了規范這項工作,國家環保總局還頒發了(環境保護設施運營資質認可管理辦法》,今年下半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環保設施運營資質認可工作。環保設施運營市場化管理,已經得到了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界的廣泛關注,認為這種方式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環境保護發展的需要,也對企業的發展非常有利,可使企業獲得一個長期的、穩定的歪保服務市場。由此可見,以發展環保設施運營服務為突破口,推進環境保護的市場化,企業擁護,社會關注,市場需要,順應形勢,這個選擇非常正確。我們應該下大決心、花大力氣把這項工作抓好,抓出成效,促進其正常發展。

三、發展高技術環保產業,培養高技術環保人才

近些年來,我國的環保產業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總體上基礎還較薄弱,高技術成分還很小。當務之急要積極改造現有環保產業,努力注人高技術,不斷提高其高技術成分的比例,逐步形成高科技環保產業。發揮政策導向和市場導向的雙重作用,以重大環境項目帶動最具發展前景的不業發展,以此推動環保產業的科技進步形成良好發展的條件。

知識的生產、傳播和使用都必須由人去完成,人的智力在知識經濟中處于重要地位。培養高技術的環保新型人才必須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在我們社會主義中國,高素質的環保人才必須同時具有良好的政治品質和思想品德。要選拔一批德才兼備,年富力強,具有宏觀思想和開拓精神的高水平黨政管理干部;造就一支專業門類齊全,以一流人才為代表,拔尖人才為支柱,高中級人才為主體的高層次專業技術隊伍;培養一支愛崗敬業、廉潔奉公、依法行政、行為規范的高效率行政執法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