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域規劃修編策略論文

時間:2022-06-26 05:46:00

導語:水流域規劃修編策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流域規劃修編策略論文

論文摘要:珠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的主體成果形成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20多年過去了,珠江流域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狀況發生了較大變化,原規劃的一些部分已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和流域水利建設與管理的需要,與加強流域管理和強化水利社會服務職能的目標不相適應,迫切需要開展流域規劃修編工作。在回顧原規劃的基礎上。探討了流域規劃修編的總體思路廈修編的重點和主要內容

論文關鍵詞:流域規劃;修編;思路;珠江流域

1珠江流域規劃編制情況述評

1.1流域規劃編制情況

新中國成立以后,為加強珠江流域綜合治理開發工作,1961年,珠江流域規劃辦公室編印了《珠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報告》(未審查)。1986。珠江水利委員會編制完成了《珠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報告》,該報告1990年經水利部審查通過。1993年國務院正式批復《珠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綱要》。珠江流域綜合規劃(以下簡稱“珠流規”)在指導流域綜合治理、水資源開發利用、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依據珠流規,珠江陸續編制完成了若干專項規劃,并大規模地開展了水利工程建設,如北江飛來峽水利樞紐、右江百色水利樞紐、西北江三角洲五大聯圍、紅水河水電基地開發、珠江河1:3治理、西江航運干線航道整治等,為珠江流域水利事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2對珠流規的總體評述

珠流規由綜合規劃和專業規劃組成,統籌了防洪、灌溉與供水、水電開發、航運、水土保持、水資源保護和環境影響評價等內容,由于當時社會發展建設的需要,珠流規偏重于流域防洪規劃和水電梯級開發方案論證。從近20年的治水經驗和教訓看,珠流規提出的“統一規劃、綜合開發、加強管理”的規劃原則和“按自然規律與經濟規律,近遠期結合,除害與興利結合,綜合利用,統籌兼顧”的規劃方針是正確的,提出的開發方向和任務是基本正確的,擬定的主要河段梯級開發方案也是基本合理的,總體看來,珠流規在流域水利建設和管理中充分發揮了流域規劃的指導作用。

但是,隨著流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河流狀況的變化以及治水理念的革新,珠流規已不能適應新時期的要求,存在以下問題:

a)規劃編制距今已有20年,流域經濟社會狀況、自然條件和工程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大部分的規劃基礎資料已經過時,規劃期已滿,出現了中上游洪水歸槽問題、咸潮上溯影響供水安全問題、珠江三角洲泄洪不暢等珠流規難以解決的新情況、新問題,需要通過規劃修編,摸清流域的情況,協調各方面的需求,解決存在的問題,促進流域可持續發展。

b)當時規劃重點主要圍繞重大工程而展開,對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流域管理等工作重視不夠,使珠江流域近年逐漸暴露出水土流失嚴重、水環境惡化和河道采砂失控等方面的問題,需要規劃修編,維護河流健康生命,實現人水和諧。

c)規劃編制時尚未認識到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還存在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問題,對水資源配置、節約、保護和管理方面的規劃內容考慮不多,沒有對建設節水防污型社會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以致在水量豐富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出現缺水、喝咸水等問題,需要通過規劃修編,對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進行全面規劃,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d)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等角度出發,需要加強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應對規劃進行修編完善,指導今后的流域水利建設與管理,支持國家新的發展戰略。

e)隨著國家主體功能區的劃定,泛珠三角區域合作、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西部大開發等區域戰略的實施。要求流域綜合規劃與之相協調和銜接,通過規劃修編,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滿足主體功能區發展對水的需求。

f)流域綜合規劃滯后于有關專業規劃,難以合理規范和有效管理水資源開發利用行為,導致一些地方水資源過度開發。水能資源無序開發,特別是部分地區的“跑馬圈河”,嚴重影響流域水資源綜合效益的發揮,造成流域生態與環境的破壞,如南盤江支流黃泥河、北盤江支流可渡河等河流的無序開發,需要通過規劃修編,協調不同地方、部門的發展需要,指導其他專業規劃的編制和實施。

2規劃修編的總體思路和主要內容

2.1總體思路

規劃編制要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核心,以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促進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主線,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可持續發展水利的理念,統籌流域的綜合治理和水資源適度開發、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全面節約、有效保護和科學管理,提出可切實保障流域防洪安全、飲水安全、生態安全和可統籌協調區域間、行業間、河流不同功能之間的河流功能定位、綜合治理和開發重大工程布局、流域綜合管理措施,提出規劃實施意見,為實現“建設綠色珠江,維護河流健康”的目標奠定規劃基礎。把規劃修編的重點放在流域防洪減災、保障供水安全、流域水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等方面,建立以水資源管理為核心的,突出體現流域防洪減災、水資源供給和保障、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修復、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等要求的流域綜合規劃管理體系。

2.2主要內容

2.2.1完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

《珠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報告》和近期完成的《珠江流域防洪規劃報告》和各省(自治區)、重要城市和重點地區防洪規劃基本構建了珠江流域防洪減災規劃體系。修編要協調防洪與發電、水資源配置、航運等綜合利用關系,統籌干支流、上下游的洪水出路安排,重點研究西江洪水歸槽和洪水異常超頻、珠江三角洲腹部地區洪水位異常壅高、龍灘與色水庫后汛期防洪庫容設置問題,研究不同規劃時期的流域骨干水庫統一調度和運用方案、臨時分洪滯洪方案,研究落實柳江中下游和北江上游防洪工程體系、西江蓄滯洪區和潘江蓄滯洪區安全建設、珠江三角洲思賢活和南華關鍵節點的治理方案,并開展風險分析和防洪保險、洪水風險管理、重點區域山洪災害防治、防洪減災法規建設等研究和規劃工作,完善防洪減災規劃體系。

2.2.2完善水資源供給和保障規劃體系

研究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環北部灣經濟圈等經濟戰略和“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經濟布局與流域水資源承載能力和水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關系,合理確定重要河段和斷面的水資源開發控制目標;研究珠江三角洲成潮給澳門、珠海、廣州、中山、江門、東莞等城鎮供水帶來的問題,研究西江、北江、東江河道普遍下切對沿江灌溉和供水帶來的問題。在珠江水資源綜合規劃和城市飲水安全保障規劃基礎上,開展重要城市供水規劃、主要農業區域灌溉規劃等,城市供水規劃要注重落實供水方案、保障供水安全,灌溉規劃要重視大型灌區規劃和灌區節水規劃;研究西水南調解決桂南沿海和雷州半島干旱缺水、西水東調解決三角洲城市群供水安全等流域水資源配置重大工程問題;研究流域骨干水庫賦予流域水資源配置功能問題和枯水期統一調度方案;統籌協調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特別注重保障河流的基本生態流量,既有效緩解蒙開個、黔中、桂中、桂南和雷州半島、珠江三角洲等缺水地區的水資源供需矛盾,保障飲水安全和糧食安全,又維護河流健康、保障生態安全,形成覆蓋各專業領域和不同區域的水資源供給和保障規劃體系。修編要提出完善的流域水權分配技術方案,突出節水型社會建設的要求。

2.2.3完善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體系

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主要表現為水資源服務人類社會的功能開發,除灌溉和供水外,還包括水力發電、航運、水產養殖、河道岸線利用、旅游和景觀等。

a)梯級開發及水力發電。要根據新的形勢對原規劃中的梯級開發方案和水庫的開發任務進行復核、調整,控制性水利樞紐首先要服從流域防洪調度,統籌考慮城鄉供水、航運、灌溉和生態用水的需要。要著重研究水庫調度運用對上下游的生態影響問題,重視移民安置問題,研究優化調度方案和保護措施,填補部分重要支流規劃空白。具體來說有以下問題需要進行深入研究:龍灘水庫按375m正常蓄水位建設帶來的流域規劃方案調整;原規劃的北盤江萬家口子、黃泥河大橋、右江瓦村、都柳江、榕江等水庫高壩大庫方案淹沒大,超過了地方的承受能力,需要調整;補充北盤江可渡河、清水江、黃泥河、六硐河等省際界河以及左江、蒙江、北流河、北江上游湞水和武水過境邊界河流規劃工作;西江的天生橋、光照、龍灘、巖灘、大藤峽、百色,北江飛來峽,東江新豐江、楓樹壩、白盆珠等骨干水庫承擔流域水資源配置任務的必要性研究。

b)珠江水運體系。面對不斷加劇的全球能源危機,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珠江水運發展的戰略問題,綜合考慮水力發電、水運及水環境之間的關系。確定流域可以承載的水運開發能力和布局。要結合航運部門完成正在開展的珠江航運規劃,對珠江三角洲航道規劃、西江航道干線等Ⅳ級以上主要骨干航道規劃調整的合理性進行論證,研究平陸運河、粵贛運河、湘桂運河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協調好發電、航運、灌溉、水生態修復與保護、水景觀建設與保護等方面的關系。

c)水產漁業。結合水產漁業部門的漁業水產發展規劃,綜合考慮流域開發利用和保護目標,研究河道及河口水產漁業發展的規模和合理布局方案,要_審=視洄游魚類通道和產卵場的保護。

d)岸線利用與管理。在規劃修訂中應研究主要岸線功能分區及岸線利用總體布局,研究岸線利用對河勢、防洪、水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及岸線管理問題。與建設管理司組織開展的珠江流域重要河段(珠江八大口、西江干流(梧州磨刀門)、柳江柳州河段)岸線利用和保護規劃協調,納入其主要成果。

e)旅游和景觀。研究流域與水相關的自然景觀、文物古跡,一方面結合河流治理和開發對旅游資源開發進行規劃,提出保護自然景觀、文物古跡的要求及水工程的景觀要求,另一方面旅游資源開發也要考慮到水環境的保護。對重點水利風景區的建設、管理做出規劃。

f)采砂控制。河道無序采砂導致部分河道嚴重下切,嚴重地影響了防洪安全,并造成河口咸潮上溯。規劃應統籌考慮防洪、航運、水資源等方面的要求,合理劃定河砂禁采區和可采區,在規劃中納入并協調各省(自治區)采砂規劃的主要成果。

2.2.4完善水資源保護和水生態與環境修復規劃體系

2001年完成的《珠江流域(片)水資源保護規劃報告》對珠江片主要河流湖庫進行了水功能區劃分,統計‘調查了主要入河排污口,提出了主要水功能區的納污能力,并制定了水質監測方案,基本形成了珠江水資源保護總體方案。修編時應加強重要經濟或生態區域(如珠江三角洲地區、云貴高原湖泊、珠江上游南北盤江流域等)、重要城市區域水資源保護和水生態與環境修復規劃,并與國家環保總局正在開展的相關規劃銜接;研究流域和區域經濟社會迅猛發展格局下的水環境變化趨勢與對策,尤其是上游地區快速發展是否超出水環境承載能力及可能帶來的水環境問題,并研究水資源保護的部門問協調管理機制等;在入河排污口、面源污染控制、水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等專項規劃的基礎上,完善珠江流域水資源保護規劃體系。

2.2.5完善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規劃體系

1992年完成的《珠江流域水土保持規劃報告》(199l一2000年)對珠江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規劃。20世紀90年代以來陸續編制完成《珠江流域南北盤江中上游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水土保持規劃報告》、《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監測網絡規劃報告》、《珠江上游南北盤江水土保持生態工程建設規劃》等,基本形成了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規劃體系。新一輪的修編應在全面規劃的基礎上,突出珠江上游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及流域石灰巖地區、東江水源區等重點治理區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規劃,完善流域水土保持監測和管理規劃等內容。

2.2.6完善流域綜合管理規劃體系

從管理機制建設、法規建設、管理能力建設(管理隊伍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等)等方面進行系統研究,完善洪水風險管理、蓄滯洪區管理、防御洪水方案及調度方案、山洪災害預警和防御機制、洪水影響評價、抗旱減災應急管理等流域洪水干旱管理制度;建立以流域水量分配為基礎的用水總量控制、控制斷面最小流量的水資源宏觀配置、開發利用管理、調度管理等制度;建立以排污總量控制、控制斷面水質保護目標的水功能區管理和保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城鄉飲用水源、重大水污染事件應急管理等制度;完善水土保持預防監督和監測評價制度等;對水功能區、飲用水源區、排污口、水生態、水土流失等監測和信息管理規劃。探索流域協商機制,完善流域綜合管理體系。為流域中長期水利建設和管理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