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設期水土保持管理措施
時間:2022-03-07 09:04:32
導語:水利工程建設期水土保持管理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闡述了水利工程建設期間水土流失特點,對水利工程建設的水土流失防治策略進行研究,明確水利工程建設對環境的主要影響。與水利工程建設中導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相結合,對工程建設中水土保持及其水土流失防治的措施展開分析。旨在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生態文明;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建設期間;管理制度;水保措施
1.水利工程建設期間水土流失特點
在我國,水土流失最先用以描述山丘地區水力侵蝕作用。20世紀30年代土壤侵蝕概念從歐美傳入我國,水土流失的概念和范疇不斷擴展。水土流失的涵義是指在水力、風力、重力及凍融等自然營力和人類活動作用下,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能力的破壞和損失,包括土地表層侵蝕、水的損失和與之相關的來源污染。水利工程建設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土建工程對地表和植被擾動破壞而產生的。水利工程多修建在河流上,自然水土流失的發生使泥沙淤積河床,加劇洪澇災害,泥沙淤積水庫、湖泊,降低其綜合利用功能。建設期間水土流失會影響工程施工安全和進度,淤積河道影響行洪排水,破壞土地資源,影響土地生產力,影響生態環境和景觀。水利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集中,建設期間的某一時段水土流失最為嚴重。建設地點多為山區、深山峽谷,交通不便,施工場地狹窄。施工準備期需要進行“三通一平”、修建圍堰、導流等建筑物,特別是開挖土石方量大,填筑、碾壓和護坡等施工對地貌和植被破壞嚴重,加之施工難度大,防治措施不易到位,易產生嚴重水土流失。水利工程除工程建設區外,通常還包括淹沒區、移民安置區,工程占地多以數平方公里或幾十平方公里計,工程沿線可能經過山地、丘陵、平原等地貌類型,取料場、棄渣場多而分散,且常布設在農田或臨河臨水側,工程影響范圍潛在危害大,水土流失類型復雜。工程建設期主要完成場內外交通、施工場地平整、施工用房建筑等施工臨建設施,土建工程如各建筑物的土石方開挖、棄渣等環節集中在此時段,施工過程中擾動原地貌和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較大,施工時段長,水土流失最為嚴重。所以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建設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較大,是水土流失重點流失期。
2.健全水土保持管理制度
由于我國水土保持工程發展的時間相對較短,所以對于質量控制這一方面還表現得不夠成熟,且有時不能實現水土保持的連續性工程管理工作。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必須貫徹預防為主、全面規劃、綜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強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針。堅持誰開發建設誰保護,誰造成水土流失誰治理的原則。我們對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的特殊性也應注意,應對水土保持工程的合同進行管理,結合工程合同的主要內容,控制水土保持工程的進展、成本投入、施工質量甚至溝通協調工作等。建設管理單位組織各參建單位學習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及國家、省、部有關水保方面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及技術交底,積極聯系本地區水保部門,明確工程項目的水保要求,制定和落實工程項目的水保措施,加強各施工單位水保檢查和監控工作,加強水土保持的監理、監測的管理日常檢查和監控工作,定期存檔。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對各施工單位進行水保工作的評定。督促各施工單位施工人員積極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種材料的消耗,將工程項目對當地環境的影響減少到最低。施工單位負責具體水土保持方案和措施的制定和實施落實,施工單位要制定施工期間詳細的水土保持措施報監理批準。并在施工圖紙現場核對及參加設計交底,掌握設計對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及要求。由于施工單位的過失、疏忽導致需另外采取保護措施而發生的費用,由施工單位承擔。監理單位在審查施工組織設計時,應對施工單位提出的施工方案和實施辦法進行審核,提出審查修改意見。設計單位主要對水土保持的設計負責,貫徹落實《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及其批復意見,明確水土保持措施和費用。設計人員要經常深入施工現場指導實施水土保持措施,發現設計存在問題,及時完善處理。咨詢單位應經常深入施工現場,指導實施水土保持措施,發現存在問題及時提出處理意見并督促落實整改。這些都是水土保持工程管理工作應重視的環節、任務和應展開的工作。
3.建設單位需重點管理的水土保持措施
3.1表土場管理
在主體工程動工之前,要求施工單位對各施工場地區域內的表土進行剝離,剝離表土的厚度和剝離量應根據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中要求的需土量及分布情況統籌考慮,要求施工單位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要做到“應剝盡剝、能剝多剝”,杜絕后期外購土方。表土嚴格用于后期綠化,不能作為棄方丟棄,也不能用于其他項目的填方使用。棄渣場區域內的表土剝離應根據棄渣場使用規劃和棄渣場年度施工計劃,對渣場表土分區分年度剝離。地面有林木等地面附著物的,施工單位負責砍伐林木,清理開挖工程區域內的樹根、雜草、枯枝落葉、垃圾以及監理單位指示的其他附著物。工程現場按照規范要求進行表土剝離并在渣場選擇合適位置存放。表土應集中堆存到指定的表土堆存場,并對堆存場采用臨時防護措施。表土堆存時段超過1年的,應采取密目網苫蓋、表面撒播草籽的方式進行防護。表土堆存不得與一般土方、棄渣、建筑砂石料等混合堆存。確需與土方、棄渣混堆的,需進行隔離標識處理,坡腳有編織袋裝土進行攔擋。表土剝離完成后,由施工監理組織相關單位對表土剝離數量、效果、質量進行驗收。剝離的表土用于后期綠化,不能作為棄方,也不能用于其他項目的填方使用。應當及時對石料場、開挖面、永久(臨時)道路、棄渣場以及生產生活區等所有土質裸露部位均回填表土后采取植草、植樹進行綠化措施,減少水土流失。
3.2棄渣場管理
棄渣場管理堅持“建設與保護并重,防治與修復并舉”,做到工程措施先行、渣場使用規范、生態修復及時、動態記錄連續、標識標牌完備,確保棄渣場安全穩定運行。棄渣必須堆放在水土保持方案或棄渣場補充報告確定的棄渣場范圍內,嚴禁在批復的棄渣場外棄渣,新增棄渣場必須依法辦理相關手續后方能棄渣。建立棄渣場棄渣管理制度,確保棄渣與存料不混雜。按照“先攔擋,后堆棄”的原則,在棄渣前必須先完成擋渣墻(壩)、截排水(洪)溝等水土保持方案中的工程措施后方可棄渣。棄渣應做到自下而上、按設計坡比分層堆放,并采取臨時防護措施進行防護。棄渣場應設立渣場標識牌,明確水土流失防治責任單位及責任人,嚴禁無關人員進入棄渣場。堆渣過程中,每臺邊坡穩定后及時覆土綠化,做到“邊施工邊治理”。棄渣結束后,應及時開展場地平整、覆土、植被恢復等工作。施工單位是棄渣場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必須制定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并制定專人負責棄渣場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施工監理、水保監測等各參建單位均應加強棄渣場汛前、汛后等重點時段的巡查檢查,存在安全隱患的,必須及時上報建設管理單位并進行整改,直至消除安全隱患,確保棄渣場安全穩定運行。
3.3石料場管理
石料場新增水土流失主要發生在石料場的供料準備期間,在剝離表土和剔除破碎帶等不可用料的過程中,改變山體原來的狀態,易造成山體失穩,加上表層植被破壞,植被的抗沖性、抗蝕性喪失造成水土流失加劇。而在料場正式開采期間,剝離物主要為可用的石料,其可蝕性很小,且從石料場開采工藝看,造成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很小。料場宜分臺階開采,控制開挖深度。爆破開挖應控制裝藥量和爆破范圍,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料場的開采要嚴格注意不要越界開采,料場開采前需進行剝離層清除,剝離料及無用料集中運至指定地點堆放并做好無用料的防護和轉存過程的防護。
4.結語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礎資源。水土保持是山區發展的生命線,是國土整治和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依法治理水土流失,事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中華民族的長遠福祉。生產建設單位是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的責任主體,依法履行水土流失防治責任,治理水土流失,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減輕水、旱、風沙災害,改善生態環境,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作者:劉安芳
- 上一篇:特高壓換流站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探討
- 下一篇:電子技術課程設計實訓課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