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農村水利改革論文
時間:2022-06-29 04:53:00
導語:小型農村水利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金山區推行農田灌溉承包經營的有利條件
11996年,金山區被國務院列入全國300個節水增產重點縣。按照水利部建設節水增產重點縣的要求,結合金山區節水灌溉的實際,以節水、節能、增產、增收為目的,通過節水灌溉骨干工程、三高糧田、農業綜合開發及水利示范區建設,在4個農業項目區、2個節水灌溉示范區和15個大田糧食作物區,新建了砼低壓輸水管道450km、襯砌明渠274km,節水灌溉面積達到42.38萬畝,干支渠襯砌化管道化1957km,占全區干支渠2318km的84.4%。
2按照市水務局的部署,從1990年金山進行灌溉泵站技術改造。十年共完成泵站改造561座788臺套,占灌溉泵站總數854座1052臺套的75%。泵改前泵站的綜合裝置效率為38.4%,能耗為7.07kmh/ktm,泵改后泵站的綜合裝置效率為53.86%,能耗為5.05kmh/ktm,達到并超過部頒標準,形成了以灌溉泵站為中心,以地下渠道、襯砌明渠為主體的小型農村水利體系,為農田灌溉的承包經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通過農村水利的建設和灌溉實踐,金山區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灌溉服務體系和灌溉管理制度,如灌溉值班制、三職人員崗位責任制、春耕備耕檢查制、折舊費使用制等。在排灌管理服務體系中,區鎮級管理人員90名,村級三職人員3543名,其中灌溉泵站(俗稱機口)主任229名,電工機工811名,放水員2503名,這樣一個灌溉服務隊伍為承包經營提供了人員的支持。
二、金山區農田灌溉承包經營的現狀
據《金山縣水利志》記載,1981年起,金山區南部漕涇、張堰、錢圩、山陽等鄉率先進行了灌溉泵站的承包經營,1982年達到22%,1984年達到82%,發展速度很快。這個時期承包經營是以灌溉泵站為核算單位,實行定額指標,灌溉工作的好壞與管理人員的經濟利益掛鉤,充分調動了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但隨著農村體制改革的深化和市政建設的快速發展,泵站分拆越來越多,灌區面積也越來越小,承包經營最后也銷聲匿跡了。
1996年,金衛鎮在永聯、永久、新圩三個村進行灌溉泵站承包經營。1998年,興塔鎮政府把農業服務體系推向社會,對15村66座固定灌溉泵站全面實行了承包經營。通過三年來灌溉泵站的承包經營,明確了所有權,搞活了經營權,打破了大鍋水,使灌溉成本大幅下降。興塔鎮3.41萬畝耕地減輕農民負擔68萬元,提高了灌溉服務質量,受到了村干部和農民的好評。金山區的排灌管理部門也積極推廣并制定了具體指導意見。2000年松隱、金衛、朱涇、新農、呂巷等鎮先后借鑒興塔鎮的成功經驗,結合本鎮實際,全面推行了以村屬灌溉泵站(或稱為灌區)為核算單位的承包經營。金山區其他八鎮也結合本地情況進行調研,測算承包單價,先在2-3個村進行試點再逐步推開。
三、灌泵站承包經營存在的問題與思考
據筆者對興塔、松隱、金衛三鎮六村農田灌溉承包經營情況進行實地調查,并選擇了三個純灌溉泵站進行測算,見下表1、表2:
從表中可以看出存在的問題:
1三職管理人員的結構不合理。農田灌溉承包經營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組合,承包人由于各種原因不能一步到位進行優化組合。
2電費過大,未將脫粒、排澇等電費分離。為節省脫粒用電的費用,脫粒動力搭接在灌溉泵站電表上,按地畝分攤每畝達94度,顯然不合理。
3水工程供水水費、排灌管理費、拆舊費未作為灌溉成本納入承包基價。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建議:
1合理調整三職人員的結構,進行優化組合。以村為單位競爭,確定一個承包人,一個電工,按500畝配備一個機工,按200畝配備一個放水員,給承包人一定的自主權。
2把灌溉與脫粒、排澇電表分離,直接反映灌溉電費成本。金山區目前進行的農村電網改造為這一要求創造較好的條件。
3水工程供水水費、排灌管理費、折舊費應作為灌溉成本納入承包基價。根據國家計委改革農業用水價格有關問題的意見和市水務局把水費作經營性收費進行管理的要求,上述三項成本納入灌溉成本,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節水意識,促進農業灌溉方式的轉變,從而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4探索在區、鎮一級建立農田灌溉管理養護公司,按照企業化進行運作,把農田灌溉管理推向市場。通過幾年來的實踐,農田灌溉承包經營已為農民和村干部所接受,金山區政府和區水利主管部門把農田灌溉承包經營作為減輕農民負擔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農田灌溉承包經營是小型農村水利改革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應加以完善和發展,必將推動金山乃至上海的小型農村水利改革。
- 上一篇:水電政策發展論文
- 下一篇:洪水資源缺水緩解論文
精品范文
10小型婚禮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