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河水污染防治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30 04:08:00
導語:汶河水污染防治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汶河是黃河下游的較大支流,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主要調蓄水庫─—東平湖的惟一匯入河流。發源于萊蕪市松崮山南麓的沙崖子村,大汶口以上分北支牟汶河和南支柴汶河,以北支牟汶河為主流,大汶口至戴村壩為中游,戴村壩以下為下游,稱大清河,在東平縣馬口入東平湖,全長208km,自然落差362m,總流域面積9068km2。其中,北支牟汶河流域面積3712km2,主要支流有瀛汶河、石汶河和泮汶河;南支柴汶河,流域面積為1944km2,沿途有平陽河、光明河、羊流河、禹村河匯入。中下游主要支流有漕河、濁河和匯河。
為確保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效益的發揮,作為對調水工程影響較大的大汶河及其流域的水環境必須加以控制和治理。現結合我們多年來的調查研究資料,談談有關對策。
1、大汶河主要污染源及其污染現狀
近年來,由于人口和經濟的急劇增長,大汶河流域水體污染較為嚴重。據1990—2000年監測統計資料表明,流域內排污量較大,污染物質嚴重超標。受流域內各種污染源的排污影響,大汶河河流水體質量狀況較差。
1.1主要污染源分布情況
新泰市是泰安市的主要工業基地,主要有造紙、印染、化工、機械、冶金、采掘等工礦企業,大都座落在大汶河南支柴汶河的上游河畔。
萊蕪市位于大汶河北支牟汶河的上游,主要工業有鋼鐵、采礦、電力、機械、造紙等。
泰安市區是泰安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工業基礎比較雄厚,主要有造紙、釀酒、食品加工、紡織、印染、機械、化工等,工業廢水及城市污水大部分經泮河及其支流三里河、奈河和梳洗河等河流匯入大汶河。
肥城市是泰安市新興的工業城市,位于泰安市的西北部。主要工業有采煤、煉焦、造紙和釀酒等,全部工業廢水經康王河流入大汶河。
東平縣在大汶河的下游。主要工業有造紙、紡織、釀酒及化工等。
寧陽縣主要工業有化工、造紙、農藥及煤礦等,大汶河流經寧陽縣北部,接納寧陽縣部分工業廢水和生活醫療污水。
1.2污染現狀及其構成分析
(1)大汶河流域主要污染源分布較廣,以新泰市、萊蕪市、肥城市和泰安市為重點區域,它們是工業集中地域,排放的污廢水量大。其等標污染負荷占整個流域的90%左右,是污染源的重點治理和控制區。
(2)工業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以懸浮物、化學耗氧物質COD為重點,是流域工業廢水中最為主要的污染物質,它們的污染負荷占整個所評價的11項主要污染物的污染負荷的85%左右。其次是揮發酚、氰化物、石油類和硫化物等,其等標污染負荷比為13.5%。
(3)就行業來講,礦業、造紙業、飲食業和化學工業是污水排放大戶,其等標污染負荷占全部行業等標污染負荷的93%以上。
(4)以納污區域來分,大汶河南支柴汶河上游新泰市城區處,大汶河南支樓德至磁窯段;大汶河北支牟汶河、萊蕪市城區處及支流泮河區域;大汶河支流康匯河及下游東平湖較為嚴重,其等標污染負荷占全流域的等標污染負荷的95%以上。
(5)鄉鎮企業對流域水體的污染不容忽視,廢水排放量逐年增加,亂排亂放現象較為嚴重。
(6)流域內化肥、農藥的施用是面污染源的主要污染物質,大量地施用農藥、化肥,直接通過降水、徑流進入水體,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會產生較嚴重的污染。對于本流域,大量的農藥、化肥,其有害物質通過徑流匯入大汶河及其支流,因此對大汶河的水質有著較大影響。
1.3大汶河水環境質量現狀分析
1995—2000年大汶河大部分斷面在枯水季節均超過地面水V類水質標準,從水期上分析,枯水期的COD濃度高于豐水期。從斷面上分析,王臺大橋、角峪、北甸子斷面中,角峪COD濃度最高,王臺最低。從污染物類型方面看,COD、高錳酸鹽指數檢出值較高,為主要污染物質,與污染源所排放的主要污染物質基本一致,另外,受農藥、化肥等面污染的影響,水體中的總磷、總氮等營養物質有所增加,大汶河屬有機污染。按年分析,高錳酸鹽指數1995年為20.6mg/L,2000年為12.05mg/L,主要污染物濃度大致呈下降趨勢。由于河流水量季節性變化明顯,枯水季節徑流量很小,大汶河的主要水源來自沿河各縣(市、區)排放的工業廢水和生活醫療污水,污徑比增加,點源性影響大,而豐水期雨水增多,河水徑流量大,污染物擴散稀釋較強,濃度有明顯降低。
2、污染危害及污染源治理現狀
大汶河是泰安市、萊蕪市的主要地面河流,河流水量季節性變化較強,枯水季節大汶河的主要水源來自沿河各縣、市、區所排放的工業廢水和生活醫療污水,這些污廢水直接影響著大汶河的水質。
近年來,由于國家和政府對環境的重視,大汶河流域經過各方人員的努力,其環境污染的局部有所控制,但從整個流域來講,隨著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這些企業比較分散,并且因陋就簡,“三廢”處理設施極不健全,所生產經營的產品項目大都是污染較為嚴重的產品項目,如造紙、電鍍、化工、印染、紡織、采煤等。因此流域整體的污染還在日趨嚴重。因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所造成的污染糾紛日漸突出,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許多不利影響,造成了越來越多的不應有的經濟損失。
3、大汶河污染與自然的關系
由于大汶河屬于季節性較強的河流,因此在枯水期河道常出現斷流,斷流后,各排污區域所排放的污水不能自凈。而在其排污口下游某一河段內水分蒸發滲漏掉,其污染物質留存于該河段的河床底泥中。當斷流后的第一次河道過水時,其河流中的水質污染較為嚴重,這是由于該時期排入河中的污染物與斷流時留存于河床底泥中的污染物的并重作用。在豐水期,河流流量較大,大汶河主要起排洪作用。此時,河流水質污染較輕。
大汶河地表水化學成分特征值主要受氣候、下墊面條件和周圍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一般與降水、徑流的分布呈相反的趨勢,河水化學成分隨著氣候的季節變化較大,并且在地域上也有很大差異,特別是人類活動對河水化學特征值產生較大影響。如在多雨地區,河水被降水稀釋,其礦化度較低,反之,則較高。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城鎮附近的河水化學特征值較高。
4、河流水質污染原因分析
4.1大量的工業廢水是造成河流水質污染的主要因素
隨著流域工業尤其是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大量工業廢水直接或間接排放到河流,雖然企業基本上都已實現達標排放,但由于治理水平較低且轄區內造紙企業較多,廢水中仍有大量的污染物進入水體,造成河流水質的污染。
結構性污染突出。據重點污染源統計結果,在流域工業廢水污染源中,造紙、釀酒等行業是主要的廢水污染源,也是限期治理的重點。其中1999年泰安市工業廢水COD年排放量3.36萬t中,造紙行業20472t,煤炭采掘業5551t,食品飲料行業5493t,化工行業1368t。
4.2城市污水逐年增加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而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滯后,使城市生活污水成為主要污染源之一。據統計,泰安市2000年生活污水COD排放量為68680.3t,占COD總排放量的49.15%。目前,僅有1座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5萬t/d,年削減COD0.693萬t。還遠遠不能達到對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的目標。
4.3畜禽水產養殖和農業面源污染不容忽視
隨著工業污染源治理達標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的建成運行,面源問題日益突出。農用化學物質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調水沿線農村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農藥、化肥、地膜的污染不斷加重。全市化肥使用量逐年增加,2000年全市農藥施用量6308t;化肥施用量174821t,其中氮肥78766t,磷肥24758t,鉀肥17983t,復合肥53314t。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導致土壤板結、地力下降,加劇水體富營養化。一些規模畜禽養殖場有機物不合理排放,使地表水、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影響到水質質量。
4.4水資源短缺加劇水質污染
由于受氣候干旱等因素的影響,降雨和客水來源持續減少,水資源日趨短缺,對接納的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起不到稀釋和凈化的作用;廢水中的污染物在河床中沉積、滲透,同時造成了沿岸地下水的污染;豐水期由于降水形成地表徑流匯入河內,使河床中沉積的污染物被沖至下游,易造成下游水體污染的加重或造成突發性污染。在枯水期,大多數河流僅有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即使企業達標并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大部分河段也難以達到功能區要求。
5、大汶河水污染綜合防治對策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大汶河水體污染較重,制約著流域乃至山東省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健康水平的提高,對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實施、運行和管理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對大汶河水污染系統進行治理和控制,是改善河流水體質量、保證區域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和區域資源永續利用的關鍵措施,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是確保南水北調調水水質和清水廊道、生態廊道建設的重要內容。搞好大汶河水污染源綜合治理,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5.1加強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控制和整治
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排放量大且污染集中,是流域的主要污染源。必須采取措施加快整治及控制,以防止對水體的污染和生態環境的破壞。
5.1.1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及實施早在1986年11月原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就頒布了《關于防治水污染技術政策的規定》,其中明確提出“工礦企業的污水治理,除少數大型企業或遠離城鎮的企業單獨治理外,其他能排入城市管網的,應由以企業單獨治理為主,逐步過渡到以城市匯水區為單元的區域綜合治理為主。”根據國內外經驗,工礦企業排出的廢水根據需要按規定作適當的預處理后,通過管網匯入城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可以省去工礦企業進行分散治理的水處理設施,節約大約25%的建設資金和50%的運行費用,并具有占地少、人員省、效率高,處理后的水體便于利用,污泥便于處置,減少二次污染等優點。可見,興建城市污水處理廠是治理和控制城市及工業污廢水的有效措施。
5.1.2積極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技術含量高、無污染的工礦企業對現有企業要加快生產設施和工藝流程的更新及改造,減少和控制“三廢”的排放量。對達不到治理標準的企業,應堅決關掉。對新上企業,必須做到“三同步”。更重要的是要加強統一規劃、科學預測,上一批經濟效益高、技術含量高、沒有污染的工礦企業。
5.1.3搞好城鎮建設規劃,逐步實施環保型城鎮建設模式在城鎮建設規劃、設計及實施過程中,必須以保護生態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為前提,搞好科學規劃、科學設計、優化布局,并做好對生態環境影響的評價。
5.1.4加強城市垃圾的處理城市垃圾的亂堆亂放,嚴重影響城市景觀,污染水體和環境,是不容忽視的污染源。有些國家在城市垃圾的處理方面做的較好,有許多經驗和方法值得我們借鑒。處理好城市垃圾,一方面可以改善市容市貌,防止對水體和環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回收利用、變廢為寶,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5.1.5發展污水灌溉將富含營養物質的城市污水,經過一定處理,達到灌溉水質標準后,引入農田、林地。這樣既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農、林產品的產量,又能緩解大汶河流域水資源的供需矛盾,還能避免大量的污染物質進入河流和湖泊,造成河流和湖泊水質惡化。因此,這也是一種治理污染源的有效措施。
5.1.6工業企業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實行全過程控制排污企業要建立健全治理設施運行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將污染治理設施管理納入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之中,定崗定責,保證設施正常運轉。繼續實行定期巡查、突擊檢查、運行報告、情況通報、停運審批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增加現場檢查、監測頻次,逐步實行自動化監控,及時發現和糾正擅自停運治理設施、超標排污等違法行為,確保污染治理設施發揮應有的效益。
鼓勵企業申請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對企業生產實行全過程控制,在產業結構調整的背景下,積極開發無毒、無污染產品,采取節能降耗的新工藝。建立環境管理體系能使企業在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的同時,不斷采取循環用水、節約用電、回收廢棄物、改進工藝流程等手段,達到節約成本、降低能耗、物耗水平的目的。
5.2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面源污染
5.2.1控制農藥、化肥的施用是防止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徑有毒是農藥、化肥的基本特性。農藥、化肥施用的最終歸宿是直接暴露于生態環境。從各種類型的污染物對生態系統影響的面來看,農藥、化肥是最為寬廣的。農藥、化肥的殘留物隨著大氣和水的運動做長距離遷移,從一種環境介質擴散到另一種環境介質,并且可通過食物鏈影響到遠距使用地點的地區和水體,使該地區和水體產生生物富集。對水體來講,破壞水體生態系統的平衡。據有關資料,單甲脒對水生生物群落均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浮游生物比較敏感,藥后頭幾天內,種類數量及多樣性指數下降,濃度越大,影響越明顯。一周后,浮游生物群落逐步恢復,甚至增多,但群落的結構已經發生變化,敏感種類減少或消失,耐污種類增加,生物多樣化降低,破壞了生態平衡。
大汶河流域面積9068km2,面污染問題亦不容忽視。特別是近年來隨著農田農藥、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對大汶河和東平湖的水質產生著一定的影響。因此,對大汶河流域面污染的控制十分重要。首先,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對農藥、化肥環境污染危害性的認識,以便進行有效的防范。其次,要加強農藥、化肥生產流通的管理,確保農藥、化肥品種與質量符合國家的規定和標準,避免違禁和不合格產品用于農業生產中。同時,重視對流通市場的管理,杜絕農藥、化肥在運輸、儲存、供銷等環節上存在危害生態環境的隱患。第三,加強科學技術指導,控制農藥、化肥的施用量,做到科學、合理、安全施用。第四,研究開發和施用高效、易降解的無公害和無污染的農藥、化肥。
5.2.2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農業是實現我國農業生產,農業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成功模式。要樹立大環境生態觀念,加大農、林、牧、漁環境污染源管理力度,控制水土、有機質流失和土壤污染,大力推廣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引導農民開發和生產有機食品,推動種植結構的改變。比如,泰安市現共有有機蔬菜200hm2,產品經國家環保局有機食品開發中心化驗,達到國際有機食品標準,產品出口美國、日本。到2005年,全市有機食品種植面積將達到850hm2。推廣高效、實用的節水灌溉技術,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全面開展生態農業縣建設工作,推廣山區豬-沼-果生態模式,搞好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和澇洼地、塌陷地“上糧下漁”改造工作。推行青儲飼料、秸桿氣化、秸稈還田,禁止秸稈焚燒。
6、結語
水污染問題是環境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水體污染嚴重制約著流域內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造成重大損失。作為對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影響較大的大汶河及其流域,為確保調水工程的實施、運行和管理以及最大效益的發揮,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流域水體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是當務之急。本文提到的有關對策和措施,雖然很不全面,但可作為一定的參考。筆者相信隨著調水工程的實施和當地政府的日益重視,大汶河水污染問題會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將會發揮應有的效益。
參考文獻:
[1]龐清江.大汶河水污染控制系統規劃研究[J].水資源保護,1996,(3):43-47.
[2]龐清江.東平湖水質現狀的調查分析及改善對策[J].水資源保護,2000,(2):15-21.
[3]《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泰安段水污染防治規劃及實施方案》(草)泰安市環保局2001.
- 上一篇:黨支部新農村建設事跡材料
- 下一篇:縣黨支部先進事跡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