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28 05:00:00

導語: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管理論文

陜西省地處內陸腹地,橫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分屬大陸性氣候。境內干旱少雨,水資源匱乏,多年平均降水量僅680mm;全省擁有水資源總量442億m3,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1340m3,每畝耕地平均占有水資源量為772m3,分別占全國平均水平的54%和42%。

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使得有限的水資源在時空、地域上分布不均,且與人口、耕地和工業布局極不相稱,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秦嶺以南的長江流域,土地面積占全省的35%,而水資源量占全省的71%;秦嶺以北的黃河流域,土地面積占全省面積的65%,而水資源量僅占全省的29%。其中在全省社會經濟中占有主導地區的關中地區,人均占有水源量285m3,每畝耕地平均占有水資源量為215m3,僅為全國水平的1/6和1/8,是全省最缺水的地區。

長期以來,缺水不僅影響農業發展和工業生產,同時制約著城市建設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成為我省實施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2陜西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面臨的挑戰

2.1水資源供需形勢將日趨嚴峻

經過多年建設,陜西省累計建成了20多萬處水利工程,其中建成水庫1097座,具有灌溉和城鄉供水能力的百萬方以上水庫158座,總庫容41.2億m3,形成了在中等干旱年86億m3的供水能力。但由于全省的水源工程不足,現有水源工程調蓄能力差,尤其是流徑我省主要江河干流上都沒有控制性工程,目前的水源供給難以滿足國民經濟的發展要求。據統計,現狀年缺水多達26億m3,其中農業缺水18億m3,城市和縣城缺水5億m3,工業生產缺水近3億m3。從全省水資源總體供給狀況來看,地處黃河流域的關中及陜北地區水資源供給形勢更為嚴峻,普遍存在城鎮與農業爭水的問題,一方面由于城市發展的需要,引起對地下水的過量開采,導致地面下沉、地裂縫加劇,造成地下管線等一些相關市政設施的損壞;另一方面,由于抑農保城、保工,不可避免地造成農業損失。

根據全省國民經濟發展規劃,預計到2010年,全省需水將達到168億m3,隨著全省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全省對水的需求將越來越大,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日益尖銳。

2.2水資源開發和保護難度較大

從傳統概念上,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應從開源和節流兩方面著眼,根據陜西省國民經濟發展對水的需求,僅僅依靠挖掘現有水利工程自身潛力,以及加大全省節水力度,仍難以解決問題,因此必須同時考慮對水資源開發的研究。根據規劃,擬通過以下途徑加以解決:修建主要河流上的控制性工程,如黃河大柳樹樞紐、東莊水利樞紐、南溝門水庫等工程;建設兩江(嘉陵江、漢江)聯合調水及國家西線調水工程。但這些工程由于規模大、涉及面廣,不僅開發成本高,且開發難度較大。

陜西省是全國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水土流失一方面破壞了植被,降低了植被的涵養水源能力;另一方面導致水庫淤積,降低了水庫的供水能力。據統計資料,由于泥沙淤積,全省水庫庫容以每年4000萬m3速度減少。此外全省水污染程度日益加重,每年排入河流、水庫、渠道多達6.98億噸,其中以黃河流域地表水污染最為嚴重,如渭河局部河段在枯水季節,河水基本為污水廢水,難以利用。

2.3水資源浪費現象比較普遍,且比較嚴重

陜西省水資源約70%以上用于農業,其余則用于工業及城鎮供。就全省農業用水而言,由于長期以來傳統落后的大水漫灌和水利管理的粗放經營,造成跑水、漏水損失嚴重,加上灌區工程老化失修,配套不全,帶病運行,不僅造成水資源嚴重浪費,而且影響灌區生態環境。工業及其它非農業用水浪費現象也比較嚴重,產品單位耗水量較大,污水處理回用率低。

2.4水資源統一管理急待加強

長期以來,在開發和利用水資源時,存在著多頭管理的現象,部門之間、地區之間管用水矛盾比較突出。盡管通過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矛盾,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必須通過加強管理,促進全省水資優化配置、高效利用。

3陜西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對策

3.1用系統的觀點看待我省的缺水問題,確立目標,明確思路,全面規劃,從長計議。

從傳統觀念上,一般從開源和節流兩方面來解決用水問題。在多年來陜西省的水利實踐中,根據這一治水思路修建的工程設施,對于解決當時的缺水問題,適時發揮了顯著的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加,人與環境關系的日趨緊張,目前,所面臨的水資源緊缺問題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已不能簡單地用開源和節流加以解決,它已成為將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社會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這一系統已不僅僅囿于傳統意義上的工程措施,而是逐步演變為集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為一體的系統工程,它具有全局性,高效性,前瞻性等特點。因此制定有關措施及對策時應著眼于系統的觀點。

在制定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時,要按照全省國民經濟發展對水源的需求,以提高全省綜合實力為目標,結合實際,立足大局,著眼長遠,全面規劃,統籌考慮,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3.2突出開源,加大水資源開發力度

陜西省缺水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現有工程蓄水能力低,主要江河無控制性工程,以致對有限的水資源利用不充分。若要緩解目前的缺水狀況,興建一批大中型水源工程勢在必行。多年來的實踐經驗表明,雖然大中型水利工程開發難度較大,投資高,但其一般具有供水量大、保證率高、經濟效益好的特點,便于大規模的高效農業區、也便于集中解決城鎮和工業開發區的供水問題。

3.3加速國民經濟向節水型轉變

根據以上分析,陜西省水資源的浪費現象較為嚴重,要提高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必須加大節水工作力度。農業方面,通過加強現有灌區的更新改造,推廣先進的節灌溉技術,發展節水灌溉工程,減少水量損耗,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工業及城市用水方面,通過先進的技術的應用,進一步加強污水處理能力,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

3.4加強水資源保護及水環境治理

目前,陜西省水污染普遍存在,局部地域水污染程度非常嚴重,使全省缺水狀況雪上加霜。雖采取了一定的治理措施,但僅限于局部地域,全省總體水污染程度有所加重,基本表現為由干流向支流、由城市向農、由地表水向地下水發展的態勢。因此,要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必須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力度,切實保護水資源。水資源保護一方面要與山川秀美工程結合起來,通過水保措施逐步改善水質和減少水庫淤積;另一方面要加速城市污水的處理與再利用工程,減少城市污水直接流入江河的數量;此外,要結合實際情況,可通過調度現有水利工程,增加水域的稀釋自凈能力。

3.5進一步優化水資源配置,加強管理

水資源開發利涉及面廣,既要統籌兼職興利與除害,又要統籌安排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等各方面需求,以往的分頭管理,不僅不能綜合兼職各方

利益,而且造成水資源的無謂浪費。因此,要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必須加強對水資源的統一管理,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使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合理高效,更好的適應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要以開發資源、增長經濟、保護環境和發展社會的協調與持續性為總的指導思想,同時應注意確保生態系統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