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站臥式機組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28 05:29:00

導語:水電站臥式機組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電站臥式機組管理論文

我站是某流域梯級電站的龍頭電站,同時她目前又是全縣裝機容量最大的臥式機組,總裝機達5200KW。在我擔任該站檢修副站長時期,已成功處理了蝴蝶閥關閉不嚴、導葉臂漏水、導葉漏水、軸承座漏油等問題,現寫出處理全過程,望同行高手不吝指教,亦使處理相同問題的同行有所借鑒,共同促進。

我站裝機三臺,1#、2#機水輪機型號為HL220-WJ-84,為96年安裝;3#機水輪機型號為HL260/A244-WT-86型2001年安裝,三臺機組都為混流臥式機組。機組由于漏水嚴重,當時已不能正常關機,水力效率亦有所下降,軸承座漏油問題也日趨嚴重,使運行人員忙于應付,也加大了浪費。

一、處理軸承座漏油問題

處理軸承座漏油問題,沒遇到太大難題,借來機組藍圖,仔細觀察,對照審閱圖紙,發現漏油地方有三:軸承座端蓋漏油、發電機軸承座油溫測溫孔漏油、水輪機軸承座漏油。

1、處理端蓋漏油是一項細致的活。

①要檢查設計、制造是否合理,是否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②在拆裝時要千萬注意:要作好記號,不能混裝、錯裝,否則絕對漏油。

③處理端蓋毛刺,因為端蓋是用鋁合金鑄造,要用拋光機仔細打磨,不能打磨過多、過少。這就需要豐富經驗的師傅來操作。

④一定要搞好衛生,我的經驗是拆后要把端蓋放在干凈處,打磨好后要用抹布抹去打磨碎片,再用汽油仔細清洗。千萬不要忘了清理端蓋漏油孔里的碎片。否則,油里有碎屑,燒壞軸瓦,就后悔不及了。

⑤端蓋密封槽用的羊毛氈條不能剪得過厚,亦不能剪是過薄。密封橡膠條一定要長短適中、大小相宜,我站用的是4mm。上下端蓋中間一定要用防油紙板加工的密封薄片密封,而且厚度適中,在安裝前,要把之用強力膠固定在下端蓋上,以防錯位,達不到密封效果。

⑥安裝端蓋要按原位置復原,下端蓋固定螺絲不能一步到位,要先把上下端蓋用定位螺絲安裝在一起,再一起四周均勻用力(對角壓螺帽)固定在軸承座上。安裝時,千萬不要用蠻力壓進去,這樣,不但不能密封,試運行還可能磨擦主軸噴火冒煙,嚇你一大跳。

2、發電機軸承油溫測溫孔漏油,主要是溫度計直接固定在軸承座上,沒有密封圈。后經反復觀察,發現軸承座正常油位正好在測溫孔中間。于是,我們就用一鐵板加工成圓形,圓形最上面留一測溫線出口如左圖:

再剪一大小適中圓形橡皮板作密封用,

用鐵板壓緊橡皮板,固定在軸承座表面。至此,發電機軸承油測溫孔漏油已處理好。

3、水輪機軸承座漏油處理是一個曲折的過程,處理好軸承座端蓋漏油后,軸承座仍然漏油,我們很奇怪:因為在水輪機軸承座支座制造有專放密封橡皮的凹槽,我們已很小心地放入大小合適,長度適當的橡膠圓條,而且開始已用黃油粘住,應該已全部正確入槽,但還是漏油。我們多方觀察、懷疑,發現原來是軸承座上蓋有一小部分不能壓住圓條。后來,我們全部用橡皮條代替橡膠圓條密封。再通過加裝手搖油泵密封圈,更換軸承座排油閥,機組漏油全部處理好。

二、漏水問題處理

我站當時主要存在蝶閥關閉不嚴,導葉關閉不嚴。我站最高水頭為58.5米,設計水頭40米,漏水問題確實影響機組關機,前者還影響機組檢修。導葉臂漏水嚴重,不僅影響全站安全,更主要減少全站水力效率。

1、在處理蝶閥關閉不嚴問題上,我站主要通過調整蝶閥關閉行程來調整,先電動關閉蝶閥,再拆開彎管,以觀察漏水大小(千萬別忘了做安全措施),再叫兩大力士轉動蝶閥手輪,手動關閉蝶閥(千萬不能用電動,防止水淹廠房,可是大事故)。到漏水最少時,就可標記此時關閉行程,再調整行程開關至此位置。下次,再電動關閉蝶閥,就可達最佳效果。

2、導葉關閉不嚴問題

導葉關閉不嚴主要可通過調整推拉桿調整。先關蝶閥、拆彎管、轉輪,用調速器關閉導葉,測量好各導葉間間隙,再松開推拉桿緊固螺絲帽,再用大虎鉗或大搬手調整兩推拉桿。調整導葉間間隙最小時即可。其個別導葉間隙大,可想辦法減少導葉和控制環的間隙距離調整。在此我不詳述,想信通過這種辦法調整導葉間隙完全能達到要求。

3、導葉臂漏水問題

導葉臂漏水處理是一個最費力的事,因為本站導葉臂止水壓板是生鐵鑄造,它的銹斷、壓斷給檢修帶來最大麻煩。止水壓板沒斷,只要去銹,上密封圈即可。密封圈沒地方套上去,只好先剪斷密封圈,剪斷一定要斜剪斷,剪斷后再套上導葉臂,再用強力膠粘牢,用止水壓板固定即可,不過千萬要試著,別壓斷止水壓板和壓緊螺桿,否則麻煩大了。

假如止水壓板已斷,最好是先加工一些鋼制止水壓板。在處理時,先退出剪斷銷,再退出拐臂定位銷,再退出拐臂。因為長年漏水,這些部件一般都有銹跡,應先加一點柴油或煤油浸一遍。再用加工的專用工具拆,我站拔剪斷銷特加工一特種鋼長螺桿,一邊是一個套在桿上可活動鐵錘,一邊是可用螺母固定剪斷銷的螺絲。拔拐臂定位銷用的是一特種螺桿,和加工的鋼外套,總之是利用了物理上的省力原理,很實用的。拔拐臂則是加工了一特制拉力器,用料都是特制的,在使用中拉力器不好固定在拐臂上,只好先電焊在拐臂上固定,再拔出用氧焊割脫。總之,“四大力士”用加力桿拉壞了兩個拉力器,用了五天時間,才把導葉臂漏水基本處理好。

經過這些檢修,我站機組已能安全運行,水力效率亦提高不少,在此,我總結了四點經驗:

1、不要迷信權威,要有扎實的理論指導實踐,更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2、檢修工作,要預防檢修為主。

這些漏油、漏水問題假如平時勤查、勤修、勤維護,就可減少很多工作量,有些地方只要按時注黃油就可減少生銹。

3、機械檢修要多利用一些小發明,小創造。有些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4、檢修工作要細心,要嚴格按《檢修規程》和《檢修工藝規程》辦事,對機組要有皰丁解牛那樣熟練。

以上是我個人一些淺解,不足之處望各位同行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