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初中數學新課的導入

時間:2022-08-12 11:10:29

導語:簡述初中數學新課的導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簡述初中數學新課的導入

一、運用動手操作創設情境來導入

案例2:在上立體圖形的平面展開圖一課前,叫同學們準備好一個立方體紙盒和小剪刀。開課伊始,我叫同學們將手里的紙盒沿著棱剪開,展開成一個平面圖形,且6個面不能斷開,然后讓成功的同學拿出來給小組其他同學看看,叫同學們觀察得到的平面展開圖的6個面是否都排的一樣?同學們很快發現有很多不同的展開圖,它們都能折成一個立方體。這時,我說“: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一些簡單的立體圖形的平面展開圖。”理性思考: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思考概括出一些立方體的展開圖的特征,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在一個充滿探索的過程中理解數學,讓已知存在于學生頭腦中的那些非正規的數學知識體驗轉變為科學的結論,從中感受到數學創造的樂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形成探究創新的意識。

二、由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事物來導入

案例3:在講“等可能條件下的概率”時,一開頭我就問:“同學們都玩過拋硬幣的游戲,現在同時拋兩枚硬幣,出現一正一反小明贏,出現兩個都正面或兩個都反面小紅贏,這個游戲你們說公平嗎?”馬上有同學說“:不公平,一共就三種可能,小紅占兩種,所以小紅贏的機會大。”但也有同學說:“公平。”我馬上接著說:“那我們就來求求小明贏的機會有多大,小紅贏的機會有多大,讓數據來評理吧。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理性思考:概率是統計中比較難的課,開始能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對后面的學習很有幫助。老師適時地創設了拋硬幣這個話題的情境,既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連,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讓學生樂于觀察生活,又引導學生關注數學,給學生樹立數學來源于生活的思想。

三、運用媒體創設情景來導入

案例4:在學二次函數時,上課開始,施教者在銀幕上展示了預先錄制好的一名同學在體育課上投擲鉛球的鏡頭,然后切換到以人的腳為坐標原點,豎直為Y軸,地面為X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鉛球變為一個點,在坐標系中運動,留下運動的軌跡。由此來作為新課的引入。理性思考:利用多媒體聲像俱佳的特點,激活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觀察想象后,初步感知二次函數原來也不是那么抽象,在生活中也能發現,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欲望。

四、運用類比創設情境來導入

有學生說:“有分母先去分母,再去括號,移項,把系數化為一。”學生們很快動手解出x=-1。我接著說“:那把等于號改為大于號,這個方程就變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1-3x+32>-x,那應該如何解這個不等式呢?這節課我們就要學習如何正確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摘要: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數學新課的導入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要能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的導入要有針對理性思考:這樣引入既簡單,又讓學生覺得好接受。在解完不等式后,可能有學生出現錯誤,出現不等式兩邊乘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方向沒改變。再總結比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方程的不同之處,強化這節課的內容。當然,數學新課的導入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還可以運用溫故而知新———復習引入、開門見山———目的引入等等,在此不再一一贅述。總之,課題導入要服從教學內容,既要有“數學味”,又要有“應用味”,服務于教學目標,服務于教學重點,情景創設只是一個手段。因此只有努力提高各種情景創設的效度,才能讓學生在情景中獲得體驗,喚起情感,激活思維,更好地學習。

本文作者:景書楷工作單位:江蘇省昆山市葛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