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課堂低效現象的探析

時間:2022-06-10 10:01:55

導語:初中數學課堂低效現象的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數學課堂低效現象的探析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低效現象的原因分析

1.教學方法過于傳統、單一

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學校的數學教學還是以中考為導向的,這就使得很多教師將教學重心放在了學生數學應試能力的提高上,而對學生數學情感、數學思維和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則是相對滯后,“滿堂灌”、“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壓縮了學生獨立思考和互動學習的空間,沒能凸顯出數學課程開放性、實踐性、主體性的教學特征[1].

2.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數學學習方法

初中生數學學習成績的高低,有時取決于個人的學習方法,但這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引導措施存在很大的關系,有的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由于沒有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沒有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所以看似學習很用功,但是學習效率非常低下,久而久之,可能直接影響到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二、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對策

1.貼近初中生的學齡特征,重視教學導入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深入貫徹和落實生本教育理念,在課堂上尊重初中生的學齡特征和數學教學規律,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盡量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素材和教學形式,留給學生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間,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好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就需要數學教師重視教學設計,在數學課的教學導入上投入更多的個人精力.例如,在講到初中數學“一元一次方程解”的內容時,在應用題的選擇上教師可以多設計一些趣味性的題目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雞兔同籠”問題情境的創設就非常符合初中生的學齡特征,問:雞兔同籠共有頭18只,有腿50條,那么籠中雞和兔的個數分別是?

2.合理利用情感教育手段,構建和諧課堂

初中生由于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關鍵階段,很多學習行為和學習習慣還需要情感上的引導,加上面臨中考升學的壓力,所以在數學學習的情緒和心態上容易出現波動.所以初中數學教師要想保證數學課堂的“高效”,就需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要有一個充滿愛心和包容心的心態,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溝通,做到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準確了解和全面把握,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構建和諧課堂[2].例如,在初中數學“概率”的教學中,很多學生一開始對數學知識的概念理解不夠深入,這時教師可以與學生“打成一片”,做“錘頭剪子布”的游戲,先把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用個人的積極情感去化解學生內心的堅冰,然后再進行數學知識的深入講解,這樣往往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成績千差萬別,而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卻又不盡相同,同時同一數學問題的解題方法又可能是多種多樣的,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不能走標準化的傳統教學路線,而是要充分顧及到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3].例如,小紅跟媽媽去逛超市,買的是4.8元/斤的紅富士,共5.2斤,問他們需要付多少錢,請學生快速給出答案,這時學困生可能會利用傳統的乘法運算法則進行計算,但是也有的學生已經學會對“平方差公式”靈活應用了,經過簡單思索就找到了解題技巧:4.8×5.2=(5-0.2)×(5+0.2)=52-0.22=24.96(元)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大部分學生雖然一開始都能夠掌握“平方差公式”的計算方法,但是要想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靈活運用顯然還有一定的距離,加上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差異比較明顯,所以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分別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和評價策略,充分激發出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求知欲和探究欲,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數學教學效率,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總之,初中數學課堂低效現象的存在,既有數學教師的原因,也有學生自身的原因,這就需要初中數學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引導作用,充分激發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主體意識和探究欲,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促進初中數學由被動課堂、低效課堂向主動課堂、高效課堂的積極轉變,進一步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作者:周兵 單位:江蘇省如皋市城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