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數學學習分化成因及策略

時間:2022-03-03 02:09:12

導語:初中生數學學習分化成因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生數學學習分化成因及策略

摘要:初中生數學學習中出現分化是客觀且普遍存在的,數學后進生大量出現,初中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分化有加深的傾向。這嚴重影響到了初中數學教學效果。為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促進初中生數學素質的更好發展,探討初中生數學學習分化成因,研究改進的有效措施,本文的研究啟發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習分化;改進對策

由于種種原因,初中生數學學習成績的兩極分化呈比小學階段更嚴重的趨勢,學困生所占比例較大,且在七年級表現得比較明顯,八年級則更加突出。這直接影響數學教學質量的大幅度提高。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從以下方面對初中生數學學習分化成因及改進對策進行探討。

一、初中生數學學習分化成因分析

初中生的數學學習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既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客觀或環境的因素。從學生自身因素來說,影響數學學習的主要因素,既有智能因素或者說認知因素,主要是數學認知結構;又有非認知因素或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學習數學的動機、興趣、意志、情感和態度等。就客觀或環境因素而言,影響初中生數學學習的主要因素包括數學教師、同學、社會和家庭及數學對象(教材)。(一)學生自身的個性差異。第一,認知結構的差異。由于每個初中生的先天素質、家庭生活條件、個人生活經歷、對小學教育的適應程度及個人主觀能動性發揮程度不同,從而使他們在小學教育形成的數學認知結構存在明顯差異。學生的數學認知結構主要體現在:數學認知形式的發展水平、數學知識經驗及其結構等。將數學學習活動作為認知過程,必然受到學生個體現有認知發展水平的影響。第二,非智力因素的差異。不同的初中生,在數學學習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態度等方面,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差異。有良好的學習動機、比較濃厚的學習興趣、足夠的學習熱情、良好的意志品質和積極的數學學習態度的學生,他們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對數學的熱情也能夠持續下去,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挫折都能夠主動解決和克服,視數學學習為樂事,在數學學習的各環節,均表現出積極、勤奮、認真的態度。這部分學生在整個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中成績大多相對較好。一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熱情不高,也沒有多少興趣,在困難面前缺乏應有的信心和毅力,如果幾次考試成績都較差,就會放棄學習,這就導致數學成績出現比較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二)部分教師施教不當造成學生的學習分化。部分教師不能公平、公正、客觀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在數學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對數學學習優秀的學生給予特別關注,認為他們能學好數學,以致在上課提問、課后輔導中都會傾向于這部分學生。對于一些基礎差,提問表現不好的學生,教師會認為他們不是學習數學的料,常常對他們缺少必要的關注,有時甚至挖苦、諷刺,這會嚴重挫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他們逐漸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以致形成惡性循環,最后放棄數學學習。這樣一來,初中生之間業已在小學階段形成的差距會越拉越大,必將造成學習上的分化。對不同學生不加區別地實施同等程度的教育,提出統一的目標,采取統一的方式、方法。這種施教行為忽視學生間存在的認知水平的差異、個性特征的差異、發展潛能的差異,過分追求統一效果。這既不科學,也不太現實,由此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分化也在所難免。當今社會,人們的價值取向已呈多元化的態勢,不同家庭的價值觀念及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也不盡相同,再加上當前一些用人單位在聘用人員時出現的一些不恰當做法,對部分初中生也產生了消極影響。

二、改進初中生數學學習分化的具體對策

根據以上對初中生數學學習中出現分化的成因進行分析,結合當前初中數學的教育現狀,筆者提出了以下改進對策和建議。(一)初中生努力完善數學認知結構。完善數學認知結構,主要是學好必要的邏輯基礎知識,掌握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積累必要的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二)重視和加強學生小學數學養成教育。在小學階段加強學生數學學習中的養成教育,使它們在數學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打下良好的基礎;進入中學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會盡可能地減小分化的程度。(三)教師樹立適應時代要求的教育教學理念。每位學生都可以學數學,允許學生以適合自身的方式去學。數學教師要明白,雖然人人都可以學數學,但每位學生不可能學到相同水平的數學,應尊重不同學生的學習差異,鼓勵個性化學習,使不同的學生獲得適合自身的發展。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努力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首先,真正熱愛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如果缺少對學生的愛,就等于丟掉了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其次,尊重學生。教師面對的學生是富有思想情感、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尊重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情感,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學習思考,不能強求學生照搬教師的思維,這樣才能有助于學生獲得適合自身的發展[1]。最后,教師要用真誠的情感影響學生,用一言一行感化學生,把學生當作自己學習上的伙伴、朋友,客觀公正地評價和對待他們,努力形成學生尊敬教師、信任教師,教師也熱愛、尊重學生的融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才會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努力提高學習效果。教師必須變革傳統的教學方式,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教學方法選擇上,應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一是根據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因材施教。對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對數學基礎知識扎實、數學認知水平較高、學有余力的學生,鼓勵他們主動學習,超前發展。對于數學學困生,教師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不能棄之不顧,更不能歧視挖苦,要主動了解他們在學習中的困難,并分析產生困難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指導。二是面向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教師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間的個性差異,采取個性化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各類學生的個性得到合理張揚,獲得適合個性需要的發展。

教師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學生的學習活動,實質上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教師要結合數學的學科特點,采取適合初中生年齡特征的多種形式,以激發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積極的數學情感和態度,強化基礎訓練,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引導學生有效克服學習中出現的各種障礙,從而提高學習效果,減輕學習分化程度。

實踐證明,只要在小學階段重視和加強對學生的養成教育,盡可能地完善他們的數學認知結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重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有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努力轉變教學觀念,盡力使不同學生獲得適合自身的發展,才能較大幅度地降低初中生在數學學習中的分化程度,提高其數學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蘭素英.談初中數學差異化教學模式研究[J].才智,2017(15):73.

作者:南建宏 單位:甘肅省秦安縣王尹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