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chuàng):高中數學教學論文

時間:2022-07-26 08:27:00

導語:獨家原創(chuàng):高中數學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chuàng):高中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新教材為師生的發(fā)展提供了平臺,教材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結果,而是把教材作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以媒介搭建起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師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師生共同面對的不僅是知識和教材,而是更為廣泛的現實生活。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是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來實行的,教學中教師的激發(fā)作用、啟迪作用、組織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師的角色轉換是關鍵。簡言之,在新教材的實施過程中,給筆者最大的感受是相輔相承的兩個改變,即:教師的角色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了,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也改變了。本文著重介紹了在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創(chuàng)設情趣;思維;探討性;評價

1高中數學教學方法

1.1情境教法

新課程中的數學強調數學化、數學情境,作為教師要有一堆數學情境,有引導學生經歷數學化過程的經驗。數學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決問題,教師要學會創(chuàng)設情境,把教科書的知識轉化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幫助學生自己建構知識。

例如,在中學數學《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的教學中,某教師為該教學內容制訂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達成這一教學目標,該教師結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如下:

某小區(qū)有兩幢建筑物,在甲建筑物上從a點到e點

掛了一條長為30米的宣傳條幅,在乙建筑物的頂部d點

測得條幅頂端a點的仰角為30°,測得條幅底端e點的

附角為20°,求甲、乙兩幢建筑物之間的水平距離bc(精確到0.1米)。教師期望的答案是運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來求得兩幢建筑物之間的水平距離bc。學生知其意,也非常“配合”教師,作圖、添線構造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邊和角的關系計算,最終求得與教師期望相一致的答案。

1.2充分利用教材開創(chuàng)自由空間

過去的教和學都以掌握知識為主,教師很難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開發(fā)教材,現在則可以根據學生的需要大膽創(chuàng)新了。新教材所提倡互動應該是這樣的:教師通過各種活動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和提出的討論話題,學生經過思考、體驗和領悟,要達到情感上的觸動、思想上的共鳴和知識上的積累,關鍵就一條,學生的腦要動起來。.

例:設A1、A2是一個圓的一條直徑的兩個端點,P1P2是與AlA2垂直的弦,求直線A1P1與A2P2的交點的軌跡方程。這個習題是以A1A2為x軸,線段A1A2的垂直平分線為y軸建立直角坐標系,設出圓的方程,建系設點后,分別求出A1P1、A2P2直線的方程,然后解方程組得二直線交點的坐標、再消去x1、y1,得軌跡方程。

從這個習題的特征出發(fā),引發(fā)學生對這個習題作出自由想象空間。讓學生在復習圓錐曲線時找到求交軌一類問題的一般模型,以及求解中的方法、規(guī)律。通過上述研究題目訓練,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只有培養(yǎng)這種創(chuàng)新數學思維,才能保證學生具有分析問題、順利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將提高學生的素質。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必須轉變教育思想、理念,與時俱進,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作為我們的教育目標,將創(chuàng)新教育落實到課堂中去,讓我們的學生不僅會繼承,更能發(fā)展、創(chuàng)新。

1.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數學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數學來源于實踐而又應用于實際生活。新課程中突出體現了數學知識的“生活化”,使數學的學習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現實,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源于現實,寓于現實”。同時,新課程中更強調將數學語言、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廣泛地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學生真正進入到“處處留意數學,時時用數學”的意境。

如講到“反函數”這一節(jié)內容時,學生思維往往容易出現“混亂”,搞不清為什么有的函數有反函數,有的函數沒有反函數。這時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知道映射是函數,反函數作為一種函數,也必須符合函數的定義,從而推導出在定義域和值域間只有一一映射的函數才有反函數。于是在習題2.4中求y=(x≤0)反函數時能否把條件x≤0去掉,結論當然是不能,如果去掉,則給一個y值時,就不是一個x值與其對應,不是一一映射,就沒有反函數。上課提問時,應要求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有條理性和完整性。我們要指出學生回答中的漏洞所在,不嚴密的回答可能會造成哪些不同結果。如有的學生在回答“三垂線定理”時說:“一條直線如果和平面的一條斜線在平面內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這條斜線垂直”就存在問題。因為他沒有說這條直線是否在射影所在的那個平面α內,若不在同一個平面上,這個結論就是錯誤的。正確的應是“平面內的一條直線,如果它和這個平面的一條斜線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這條斜線垂直”

通過以上這些訓練,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還會使學生慢慢地達到理解深刻和思維縝密。對于學生上黑板做的練習題,要及時地評講,指出其基本知識以及思想方法上的欠缺,這不但對做題者,而且對全班同學都是一次提高。

1.4提倡探究性學習

在探究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的集體參與,并非只有好學生才有能力開展探究,應該給每個學生參與探究的機會。尤其是那些在班級或小組中極少發(fā)言的學生,應多給予他們特別的關照和積極的鼓勵,使他們有機會、有信心參與到探究中來。通過探究,可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朗、分析透徹、各抒己見的特點,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

例如,《圓周長的計算》的教學,以往教學的重點是運用祖沖之發(fā)現的圓周率來計算圓的周長。為了讓學生當一回祖沖之,經歷圓周率的“再發(fā)現”的過程,實驗教師提供了學生許多大小不同的圓片,讓學生研究圓周長與半徑、直徑的關系,學生經研究后有了許多各自的發(fā)現:有的學生發(fā)現圓周長是半徑的6倍多一點,圓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有的學生發(fā)現半徑是圓周長的0.16倍,直徑是圓周長的0.3倍;有的學生發(fā)現圓周長是半徑與直徑和的2倍多一點;等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歸納、概括,將這眾多的發(fā)現最終歸結為一點:圓周長是直徑的3.14倍。在這樣的課堂,學生感受了、實踐了、并再現了祖沖之的智慧,教師為學生的潛力而驚訝,為學生的發(fā)現而驚喜,也感受到了教師職業(yè)的內在尊嚴與歡樂!

2高中數學教學的評價(如對數學作業(yè)評價)

新課改數學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新課程標準要求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的多樣性,這對學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1屏棄“單一”評價,提倡“多向”評價。

對學生的作業(yè)評價也應如此,不僅要評價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還要評價意志、品質、興趣和習慣等因素,評價學生在作業(yè)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創(chuàng)造意識、創(chuàng)新習慣。有優(yōu)點時原則地大加贊賞,有缺點則旁敲側擊,既保護了學生自尊心,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2.2要重視作業(yè)結果,更要重視作業(yè)過程。

新課標強調,對學生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教師不應以作業(yè)的正確與否作為恒量學生作業(yè)唯一標準,應該看他是怎樣想的,是怎樣做的。同樣一個答案,有的方法簡捷,有的方法繁瑣,有的學生自己動腦筋的結果,而有的則是家長的“杰作”。如果給同樣一個評價,就有失公正,這樣也會大大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

2.3采取多種作業(yè)評價方式,注重學生的集體評價

作業(yè)評價不能以教師打一個等級、寫一段評語為模式,它應該是立體的、互動的、多向的,我們更應注重學生的集體評價。

2.4給學生參與評價的權利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自評、互評及對老師作出的評價,都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精神。鼓勵學生更多地看到別人的長處,有策略地提出問題,更是培養(yǎng)學生虛心好學品德的絕好機會。

2.5評價中應遵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則

學生在這種“只有更好”的評價激勵下,會不斷地追求,不斷地探索和攀登。這才是評價的真正目的。

如何開發(fā)與利用數學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正確數學觀念,如何給學生的作業(yè)進行評價,將直接影響數學教學的效果。我們的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正值培養(yǎng)自信心的好時機。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在生活和學習中時時處處注意評價,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并要持之以恒。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顧桂斌嚴東來觀念刷新:數學新課程改革的支點[i]中學數學(武漢)2002.

[3]章建躍對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幾點認識[M]2001.

[4]李中玉《前天中學課程新標準理念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