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質保障論文
時間:2022-05-10 02:27:00
導語:教師教育質保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和建設雖制約于多種因素,但是根本是制度建設。建立教師職業專業化的保證制度是教師專業化的關鍵,是保證教師專業化的重要環節。一般而言,教師職業的專業化管理所涉及的基本制度應當包括職業的資格證制度、質量認證制度、獎懲制度及從業教師的基本管理制度等。可從以下幾方面來完善教師教育的各種制度。
1、改革教師資格認定的體制
完善教師教育的制度,應該重新審視界定教師資格條件,加重教學實踐的比重和教育能力的考核,并且對教師的教學和教育定期進行考核,打破終身制。對教師的工作認定獎勵是不斷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強大動力。應該對教師進行不斷的考核和評定,劃分出不同的等級,按不同的角色職能、勝任工作能力等劃分為不同的級別,并分別提出不同的教育或培訓要求,給予不同的專業職稱和不同級別的待遇。
2、提高教師的待遇水平
提高教師的待遇水平是促進教師專業化進程的一個有效的手段。它一方面會提高教師整體的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會形成一種社會競爭力,促使其他職業的優秀人才向教師這個職業進行轉移。提高教師行業的待遇,能夠促進教師專業化的發展,真正實現教師專業化,使教師行業成為吸引人的一種高尚的專業。
3、建立激勵教師繼續教育的新機制
激勵的核心是滿足人的不同需要,這是調動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基礎。加強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必須考慮教師的不同需要,制訂相應的政策措施,使培訓工作走上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的軌道。要做到:(l)重視學歷提高教育。(2)建立優秀中青年教師培養專項基金,用于進修學習、學術交流,從事教改實驗、承擔科研項⑧默思sIs目等。(3)在教育教學中有突出貢獻的教師給予重獎,賦予相應的榮譽稱號,如:名教師、首席教師等。(4)建立并完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評價制度,并與教師的職評、聘任、工資晉升與先進評比等掛鉤。
4、制定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
評價是一種激勵,它能開發人的潛能,培育人的自主性、創造性和進取性。發展性教師評價是不斷促進教師積極進取的激勵性評價,其目的是培養敬業精神,激發工作熱情,啟發教師專業自主和專業自由的樂趣,發展性教師評價是注重教師積極參與的自主性評價。尊重教師的專業發展的自主權,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平等對話,形成合作互動關系;對教師的工作和潛能給予充分肯定。因此,注重教師內部動機來評價和激勵教師的教學行為,構建全員參與,共同進步的教師評價模式S審視和展望隨著社會的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21世紀對人才的創新要求提到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這就對培養人才的教師的新能力、科學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研究型”的教師才能培養“探究型”的學生;只有具有創新能力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創新人才。在教師未來的專業化發展過程中,教師培養將把職前與在職、普通師范與職業師范、定向型與非定向型師范統合在教師教育的概念中,它將具有以下基本走勢。師專業化將是教師技術特征和地位特征的體現,也是教育行業吸引力產生的內在條件。教師專業化實際上是提高從事教育行業的職業門檻,它必然從某種意義上提高教師的專業地位和社會地位,也必將提高教師和教育行業的地位。從社會各大行業的地位狀況來看,凡是教育層次比較高的行業,都已經獲得或將會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正如馬丁.特羅格所指出的:大學生從事某項工作能夠提高這項工作的社會地位以及他們應用技巧和發揮創造性的機會。同時,最終提高了這一行業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教師教育將成為被廣泛理解的提高考專業化的制度性行為。正如布魯貝克所言:實際上歷史上不斷重演的,只是并不完全原樣地重演而已。這種重演在教育問題的處理上是特別常見的,只因時間和空間而有所不同罷了。而我國早在1920年就出現過師范大學是否獨立設置的論爭,到20世紀末的師范教育升格和向非定向型師范的急劇演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歷史的重演。用“教師教育”的理念取代“師范教育”的觀念。傳統的,’9幣范教育”觀念的局限性在于片面強調教師的定向和計劃培養,缺乏開放與競爭;過分突出教師的職前培養,忽視教師的職后培育和終身教育。在市場經濟和信息時代,在知識經濟日益逼近的今天,傳統的師范教育觀念己經總體上落后于時代,教師培養模式必須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師范教育必須吸取教師職業專業化,教師教育職前、職后一體化的終身教育理念等新的教師教育觀念。因此,必須實現由“師范教育”到“教師教育”的觀念更新。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認為,教師作為一個教學專業人員要經歷一個由不成熟到相對成熟的專業人員的發展歷程。教師的專業發展空間是無限的,成熟只是相對的,而發展是絕對的。教師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專業人員,要經歷一系列不同專業發展階段,其專業發展的內涵也是多層面、多領域的。
參考文獻
[1]饒見維.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M〕.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
[2]王承緒,朱勃,顧明遠,比較教育【Ml。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陳琴,龐麗娟,許曉輝.論教師專業【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2,(11).
[4]GibsonWD.SoeialPerspeetivesonEdueation[M〕.NewYork:JohnWiley
[5]史寧中,柳海民.教師職業專業化:21世紀高師教育持續發展的生命力【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2,(9).
[6]袁銳愕.教師專業化與高素質教師:經驗、理論與改革實踐【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編.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劉捷.專業化:挑戰21世紀的教師[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9]舊〕永井圣二.教師專業職論再考【J〕.教育社會學研究,1988(54).
[10]陳永明.現代教師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70).
[11]1奧田真丈.現代學校教育大事典〔Ml.日本:行政出版公司,1993.
[12]筑波大學教育學研究會編,鐘啟泉譯.現代教育學基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442、443).
[13]鐘啟泉.教師“專業化”:涵意與課題[J].教育參考,1999,(4).
[14]舊〕佐藤學.教師:兩難問題[M].日本:世織書房,1997,66一67,68一69.
[15]舊]淺沼茂.21世紀的教師形象[J].教育展望,2000,(l、2).
[16]舊]j混坂修.當今所示的教師形象、所期待的柳幣形象〔J].學校經營,2001,(6).
[17]刀程曉提.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途【J〕.《光明日報》,2008年01月23日.
[18]盧真金.論骨干教師培訓的理論基礎和操作模式〔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1,(6):47“51.
[19〕鐘啟泉.教師“專業化”:理念、制度、課題【J].教育研究,2000.
[2]李天鷹.提高中小學教師培訓實效性探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3,(9).
[21]安保先.談教師進修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山東省師范教育學會第十二次學術年會交流材料,2001.
[22]任學兵.教師繼續教育模式初探【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4)
[23]廖霆.教師繼續教育保障制度的構建【J〕.教育評論,2004,(6).
[24]程紅兵,劉民鋼.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應以內涵為本【J〕.中國教育報,2008年2月18日第5版。
[25]馬立主主編,楊曉青,邵寶樣副主編.全國中小學教師隊伍現狀、預測與對策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6]吳衛東.教師專業發展與培訓【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27]余文森,連榕等編著.教師專業發展[M1.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8]王承緒,朱勃,顧明遠.比較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9]楊小峻.尋求新的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途徑【J〕.教育與現代化,2006,(4).
[30]彭擁軍.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背景、問題與展望【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31]顧明遠.教師的職業特點與教師專業化【J〕.教師教育研究,2004,(6).
[32〕殷波.新課程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思考致謝
經過一年多的收集整理材料、構思、撰寫和修改,在論文即將定稿之際,心中百感交集。在這個過程中,有艱辛與苦惱,也有收獲與快樂,在此,衷心感謝對給予我無限支持、指導與幫助的導師、親人和朋友們!首先,我要衷心感謝我的導師吳倫敦教授。吳教授雖然工作繁忙,但從論文選題、開題、撰寫到一次次的修改直至定稿,都給予了我熱情的幫助和悉心的指導,并提出了很多寶貴的修改意見,使我得以順利完成論文的撰寫。與此同時,吳教授嚴謹的治學態度、誨人不倦的精神、高尚的人格都給我樹立了榜樣。對導師的關愛,本人在此再次表示最誠摯的謝意!我要感謝番禺研究生課程班的同學們,我與他們之間的信息交流和鼓舞使我受益良多!還要感謝蘇娜老師、張朝暉老師,在資料的收集和英文的翻譯上給我無私的幫助。另外,我在撰文過程中,還曾參閱了國內外諸多相關文獻,在此特作說明并向作者致謝!最后,我要感謝我的家人:愛人給我精神上的鼓舞,使我能在最困難的時候堅持下來;還有我那可愛的兒子,是他讓我在緊張之余享受到家庭快樂!謹向所有關愛支持我的老師、同學、同事、家人、朋致以衷心感謝和誠摯的謝意!
- 上一篇:事務局落實科學發展觀分析檢查報告
- 下一篇:數學教師專業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