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教育問題及應對策略

時間:2022-12-04 09:24:38

導語:高中數學教育問題及應對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數學教育問題及應對策略

摘要:近年來,在新課改理念的推動之下,傳統的教育模式逐漸被新的教育模式取代,其中高中數學教育模式也發生了改變.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信息化、多媒體化的教學模式越來越受歡迎,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高中數學教育的進步,但是現如今的高中數學教育中依舊存在很多的問題.現就如何解決高中數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關鍵詞:數學教育;問題分析;應對策略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習慣以及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和邏輯能力的課程.由于我國的教育現狀都是應試教育,并且高中數學在高考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高中數學教育一直是教師和家長非常重視的部分.即使各方面都在努力提升高中數學教育的質量,可依然存在很多潛在的問題.下面就簡單介紹幾個問題.

一、高中數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點通常以大量的數據計算和抽象的幾何圖形為主,所以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很大的壓力,高中數學就成了考試取得好成績的阻礙.社會在不斷地發展,傳統的教育方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新環境下的教學模式,雖然新的教學理念改掉了傳統教學的一些弊端,但是與此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問題.1.高中數學學習常見誤區.(1)聽懂就代表學會了一些高中學生經常反映一個問題,課上聽懂了,但是課下自己做題還是不會.其實這恰恰就印證了一個現象,上課的時候聽懂了教師所講的內容,就是真的把知識掌握了嗎?很明顯答案是否定的.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并不只是聽那么簡單,還要學會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舉一反三,將各個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知識鏈,結合具體題目綜合應用.如果僅僅局限于教師上課講的知識會了,自己不會運用,是不會學好數學的[1].(2)解決問題時更側重于結果而忽視過程高中數學的學習在需要學生能夠解出答案的同時,還需要掌握解題的思路與過程.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為了提高講課效率,把握課程進度,不顧學生能否接受而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同時教師在解決問題時沒有詳細的解題過程,或者解題方法太過單一,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還會給學生造成學不會,聽不懂的學習壓力.(3)課堂活動學生參與度低為了提高學生解題效率,教師通常會選擇設計課堂活動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更好地掌握解題方法以及知識點.但是,如果教師所設計的課堂活動并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反而有可能會導致學生課堂積極性下降,不利于他們自身的高中數學知識水平的提高.此外,在高中數學問題的解答中,學生的參與度不高也會影響課堂教學氣氛,不利于高效學習課堂氣氛的營造[2].2.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沒有把握好“度”.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雖然打破了傳統的教育方式,改變了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但是造成了學生過分“自由”的現象.高中數學以大量的數據計算為主,知識點多而復雜,對于學生來說學習任務比較繁重.在課堂上,教師過分強調自主學習,將大部分學習任務交給學生自己完成,特別是對一些重點和難點的掌握,讓學生的確很吃力.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功能沒有完全體現出來,最終并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反而有可能會導致學生的成績下降.

二、如何解決高中數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解決高中學習的誤區.(1)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如,課前預習、上課專心聽講和及時復習,要想學好高中數學并不能僅僅靠上課認真聽講.課前把課程預習一下,才能在課堂上跟上教師的節奏,深入掌握知識點結構,不至于僅局限于聽懂.課上教師講的往往都是重要的知識點,保證好聽課的質量,課下再加強復習,將已經講過的知識進一步鞏固,不能一知半解,要善于總結以及應用到實際問題當中去[3].(2)重結果的同時也重過程數學屬于開放性思維的學科,一個問題往往會有不同的答案,而且數學也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解題過程中容不得一點差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不能為了提高課堂效率而省略解題的步驟和方法,教師要注重啟發學生多思考,學會嚴謹并多樣化的解決問題.下面是一個教學案例:已知△ABC中BC=2,AB槡=23,sinA=cosC,求△ABC中角C的大小.解法1:根據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再根據題設條件代入數據可得2cosC=槡23sinC,化簡可得角C的大小為30°.解法2:根據余弦定理c2=a2+b2-2abcosC,再根據題設條件sinA=cosC進行轉換,最終化簡得到角C的大小為30°[4].教師在課堂上通過運用一題多解的方法,并且將詳細步驟寫出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3)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注意力集中的前提,如果對一門知識沒有興趣就很難在這方面有所成就.教師的任務就是能夠讓學生對知識感興趣,學生只有愿意學,才能學好.高中數學知識多而復雜是學生認為學習數學枯燥并且吃力的最大的原因,雖然教師在課堂起著主導的作用,但是學生無法參與到其中,也就無法達到教學效果.為了解決這一現狀,教師應采取在實際中教學的策略,講到某個知識點的時候可以設置與該知識點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并解決它,這樣不僅提高了講課效率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5].2.提高教師教學質量.高中數學在考試時占有較大的比重,從而,數學教師也是高中教學事業中的重要骨干,在嚴格要求學生的成績的同時,作為教師也不能松懈.新課改要求培養學生自主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不是說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失去了主導地位,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放手讓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動手,并且適當的以學生的成績作為重要的考量依據進行教學.還可以創設一些開放性的題目,例如,在學習推導橢圓的標準方程時,可以先從班里選兩位學生,讓他們提前準備一條長度大約10cm的無彈性的細繩,將兩端各結上一個套,教師提前準備一條長度大約60cm的無彈性細繩,并且一端結個套,另一端是活動的,另加兩個圖釘.上課時,將細繩套上鉛筆,拉緊繩子的同時移動筆尖,畫一個橢圓.在做的過程中可以進行適當提問:你們能說出移動的筆尖(或者動點)滿足的幾何條件是什么嗎?等問題[6],既能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高中階段,高中數學成績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他們的高考成績的高低,甚至直接影響到他們未來的發展道路.因此,不僅是學生對高中數學非常重視,更是牽動著家長和教師的心.一直以來,我國實行的是應試教育,這也是導致高中數學教育越來越極端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學生即使很努力,也不一定會收獲好的結果.對于教師來說,既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又要突出教師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解決現今高中數學教學中的種種問題,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的效率,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成績.

作者:呂紅霞 單位:江陰市成化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1]焦彩珍.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改革存在問題的思考[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0(2):13.

[2]陳祖樞.高中數學開放式教學的探索[J].價值工程,2010(5):29.

[3]孫賦美.新課改下高中數學有效教學方略運用芻議[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版,2011(6).23.

[4]白小軍.對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探討[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9):23.

[5]王德先.基于新課程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方法[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3):143.

[6]侯麗琴.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思路[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