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學習能力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5 04:21:00

導語:數學學習能力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學學習能力管理論文

作為教師,不僅研究怎么教,而更重要的是研究學生如何學。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呢?建議如下:

(一)課前指導預習,培養學習能力

預習指導,應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教給學生相應的預習方法,并根據新課的重點、難點及易混知識而設計預習方案:

(1)開始預習,對課文知識哪些詳讀、哪些略看,要向學生交待清楚。對內容多、難度大的知識要分出層次逐層閱讀,并將關鍵詞語用色筆畫上記號;對概念、法則、定律和性質要逐字逐句推敲、仔細品味。久而久之,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學風和良好的自學習慣。

(2)精心設疑,誘導學生深入理解教材。如學習《數的整除》一節中關于“質數”、“合數”概念時,應據概念性較強的特點,可設計這樣思考題:①什么叫質數?5為什么叫質數?最小的質數是幾?②什么叫合數?“6”為什么叫合數?最小的合數是幾?③1是不是質數?1是不是合數?為什么?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喚起強烈的求知欲望。

(3)動手操作,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有些知識(如幾何的形、體)都可用動手操作方法進行預習。如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圓錐體的認識,可利用實物形象直觀的特點,讓學生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情境中掌握這些形體的特征。再如,對“鍛造”問題,可引導學生用橡皮泥或黃泥捏成一個長方體,再把它改捏成圓柱體,讓學生清楚地看到兩種形體雖然變了,但體積不變,為學“鍛造”作了鋪墊和準備。同時,既掌握了學習方法,又加深了對新知識的理解。

(二)課中積極引導學生質疑、釋疑

課堂教學過程,從某種意義說就是質疑和釋疑的過程。教學中要啟發引導中國學習聯盟膽質疑,并多方面、多角度地釋疑。如六年級學習圓柱體的側面積計算時,通過預習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圓柱體側面積展開是個長方形。其中一個學生卻提出:“只能是長方形嗎”?

引起大家興趣,使把包在圓柱體學具和實物側面的紙展開,卷起,再展開,邊觀察邊思考,進行熱烈討論,一個學生說:“如圓柱體底面周長與高相等,側面積展開就是正方形”;另個學生說:“如果沿圓柱體側面的高斜著切開展開,那么側面又是一個平行四邊形結果從不同角度得到同一計算公式:底的周長乘以高。既拓寬了學生知識面,又發展了空間想象力。

(三)引導學生探索規律,在多練中培養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對于難點問題,教師應抓住問題的關鍵和規律及時點撥或提示,分散難點。如分數應用題,它的數量關系抽象且富于變化,但無論怎樣變化,基本的數量關系都是表示整體“1”的標準量、與標準量相比較的比較量、表示比較量占標準量的幾分之幾的分率三者的關系。?教學中只要引導學生揭示并抓住這三量的變化規律,?掌握“線段圖”這一化抽象為具體的分折數量關系的基本方法,就較容易地克服這個難點。在練習方法上,應多角度、多層次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練習形式上,應靈活多樣、富于趣味性。方法有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空多填和一題多解等,充分利用變式開闊學生思路。

練習內容應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單項到綜合的原則安排練習,做到難易適量、適度,比例得當,層次清楚,梯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