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件意義及其實現淺議論文

時間:2022-11-30 04:19:00

導語:數學課件意義及其實現淺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學課件意義及其實現淺議論文

摘要:恰當地選準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適時適量地運用多媒體,就會起到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

關鍵詞:抽象枯燥模擬功能

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所謂多媒體課件,簡單地說就是利用數字處理技術和視聽技術,以計算機為中心,按照教師的教學設計,將文字、語音、圖像等多種媒體信息集成在一起,以實現對教學材料的存儲、傳遞、加工、轉換和檢索的一種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在中學數學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利用其圖、文、聲、像并茂的特點,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增強思維靈活性,還可以有效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數學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堂好課好比一本趣味盎然的好書,開篇就該引起讀者的興趣。

課上,巧妙成功的開頭,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的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教學內容上去,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由被動變主動,暢游課堂,學習新知識。

例如,我在上一節數學歸納法的課時,我可以讓學生先看看電腦投影機上的先后出現的幾張撲克牌:紅桃2,紅桃3,紅桃4……然后蓋住一張牌讓學生猜它是什么牌,學生馬上有很多猜是紅桃5,當我用鼠標點開這張牌時發現它是張牌確實是紅桃5,他們很開心,然后我蓋住一張牌讓學生猜它是什么牌,學生馬上有很多猜是紅桃6,而當我用鼠標點開這張牌時,同學們發現它是一張黑桃Q,這時我及時由不完全歸納法的不足引入數學歸納法的概念。學生對數學歸納法就有了極大的學習興趣,使我這堂課上得很活躍。

二、變抽象為直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由于多媒體課件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在課堂上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比如我在講數學歸納法的概念時,我首先讓同學們看一段多米若骨牌倒下的動畫,然后讓同學們歸納出要所有的骨牌倒下,骨牌必須滿足哪幾個條件,學生們歸納出:第一,要第一張牌倒下;第二,要每張牌倒下后它后面的牌一定能倒下。這時我就歸納出證明中的關鍵兩步:第一,當n=n0(例如n=1或n=2等)時結論正確;第二,假設n=k(k∈n*且k>n0)時結論正確,證明n=k+1時結論也正確。然后讓學生對比著兩者來理解數學歸納法的本質,及其在證明中運用兩步走的方法的原因,再通過幾個實例練習后,讓學生通過一個直觀的動畫深刻理解了數學歸納法這個較抽象的概念。

三、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增加課堂的信息容量

傳統的數學授課中,由于教師可利用的教學手段少,而數學概念抽象而枯燥,學生接受的刺激單調,呆板,往往興趣不濃,課堂效率不高,容量當然就小。利用CAI的先進技術,課堂教學就可以變得生動活潑。

首先,計算機的信息存貯量大、處理迅速,具有方便的人機交互功能。我們在分析數學概念時,可設計一些與概念相關的情境,從多個角度、不同層次考查,學生就可以全方位地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公務員之家

其次,利用計算機的模擬功能,可使抽象內容形象化,靜止內容動感化,枯燥內容生動化,重點內容突出化,為學生創造生動、活潑、直觀、有趣的教學條件,可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習動機,便于學生形成有意注意,消除學習的疲勞和緊張。這樣做既有助于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的形成,又使學生獲取準確、深刻的直觀感知,從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認識,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比如在進行三角函數圖像變換的教學時,通過幾何畫板生動的動畫功能演示出y=sinx變換成圖像的相位、周期、振幅的變化的全過程,變課本上死板的畫面為栩栩如生的動畫,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學生而言,課堂教學中運用CAI手段,形成多角度、多層次的信息剌激,能夠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縮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時間,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在提高課堂容量的同時,提高教學效益。特別是上高三數學復習課時,因為很多知識都是學習過了,所以學生主要需要的就是大量地做練習,這時如果運用多媒體課件就可以節省許多的板書時間,而且可以通過形象的圖形及動畫使得解題過程更易理解,從而節省了講解題目的時間,最終可以使得一節課的題目容量大大增加。

總之,恰當地選準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適時適量地運用多媒體,就會起到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過重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

參考文獻:

1.高文.現代教學的模式化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

2.李克東.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標和方法.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