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數學素養培養研討

時間:2022-04-12 04:24:00

導語:學生數學素養培養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數學素養培養研討

數學素養是當代公民都應具備的基本素養。“為提高學生數學素養而教”,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數學教學的基本理念。小學數學教師的數學素養的高低,是影響小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當前的各級各類小學數學教師培訓普遍只關注教學方法等,這樣就導致了小學數學課堂中,時常出現知識性差錯、學生沒有學到數學知識的本質等問題。

一、數學素養的內涵理解

(一)數學素養的涵義

目前比較認同從教育學的視野出發所作的“素質”涵義的界定,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礎上受后天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影響,通過自身的努力由知識內化而養成的比較穩定的身心發展的心理品質”。先天素質(又稱遺傳素質)是人的心理發展的生理條件,但不能決定人的心理內容和發展水平;先天素質既然是生來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點,自然就無所謂后天教育與培養了。后天素質是后天養成的,是教化的結果,是可以培養造就和提高的,也是知識內化和升華的結果。對于這種后天養成的比較穩定的身心發展的心理品質,我們稱之為“素養”。數學科學方面的素養,一般稱之為“數學素養”。

(二)數學素養的要素

1.知識技能素養。作為一名未來的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具有當代社會中每一個公民適應日常生活、教學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須的,并且能長遠起作用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特別是掌握初等數學和高等數學的基本知識,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2.數學思維素養。數學學習本質上是一種思維活動,數學在訓練思維、提高思維水平方面發揮著突出的作用。因此,數學教育具有重要的形式訓練價值。數學教育在培養人的數學思維這種數學思維素養的功能是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要會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

3.運用數學的素養。運用數學的素養是數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作為一名未來的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能把相關學科、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運用數學知識、技能去分析解決它們。

4.數學人文素養。數學是一種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數學教育就是數學文化的教育。這種文化修養既涵蓋養成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推理嚴謹,言必有據和條理化的思維習慣,也涵蓋養成的數學意識——理解數學的科學意義、文化內涵、懂得數學的價值。

二、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數學素養培養的現狀與意義

提高數學教師的數學素養是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各個階段的數學學習與活動中除了“知識技能”外,還特別明確強調“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及“情感態度”等方面的具體要求,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寬厚扎實的數學基本功,而且還應對數學的內容、意義及方法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應有“居高臨下”、“深入淺出”的數學能力。而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理科方向學生畢業后絕大多數將從事一線小學數學教學,文科方向學生也極有可能從事小學數學教學,是培養小學生的。這就對我們這些未來進行教學的小學教師的數學素養功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于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而言,數學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學習一些空間幾何、多項式、微積分、矩陣、隨機變量的統計、回歸分析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更重要的是,它還應該讓該專業的大學生形成一些他們所必備的觀點、信念和素養,給學生以數學的滋養,從而奠定他們的數學知識底蘊和數學學識底線。在目前的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教學中,數學專業課的課時雖然較多,但主要側重于專業知識的灌輸、解題能力的訓練,過多的注重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而對于數學在思想、精神及人文方面的一些內容,卻很少涉及,忽略了對學生的數學美、數學思維、數學語言、數學史等數學文化素養的培養。這就導致了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畢業的學生——以后的小學數學教師數學素養的缺乏,也直接的影響了小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相關調查顯示,在影響小學數學教師專業化的眾多因素中,數學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與數學教師的職前培養有著密切相關的作用,因此在目前小學大力開展對數學教師教學培訓的形式下,師范院校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既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又可以給小學輸出高素質的教師,很快適應小學的教學。因此,在本科小學教育專業教育(即小學教師的職前培養)階段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不僅為學生將來成為小學數學教學與研究的學科帶頭人打下基礎,也能確保學生有較扎實的數學文化功底和小學數學教育所需的教育教學能力,更能為學生畢業后的終身教育創造條件。

三、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數學素養培養策略討論

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學數學,不做題,如進寶山而空返。”那么學習數學就只是一味的填鴨式的解題、做題嗎?我們又將如何提高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數學素養呢?教師必須跳出數學是純基礎性課程的囹圄,在遵循數學教學基本規律的前提下,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增強其適應性。

(一)優化課程結構,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

多年來,數學教學類課程給學生更多的是單純的教學法的知識,這樣容易造成專業知識與專業教學知識間的斷層,所以我們認為應該通過數學通識選修課的設置為學生提供一種背景,幫助學生完成數學及數學教育本身的反思,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更完善的學科知識結構,形成正確的數學價值觀及數學教育價值觀。本科層次小學教育專業中,作為必修課的“大學數學”課程,它所涉及的內容應以高等數學的基礎理論為主,課程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通曉現代數學的幾個主要領域,促進學生的數學素養的形成。這是對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數學能力和水平的最一般的要求。而作為理科方向學生的方向類課程,則在內容上應更為“精深”,課程內容主要包括解析幾何、概率統計、初等數論、等專業基礎課及小學數學解題研究、小學數學教學論、數學文化、數學思想方法等數學通識選修課。使學生在不失綜合性的前提下具有更好的數學思維品質及較強的從事小學數學教育與研究的能力。數學通識選修課的設置是對高校數學課程的一個補充,還原了數學的文化特性,對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數學素養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二)突出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教學,培養學生挖掘和提煉教學

內容中思想方法的能力數學思想方法是人們對數學知識的本質的認識,是數學的思維方法與實踐方法的概括。數學的知識內容始終反映著兩條線,即數學基礎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每一章節乃至每一道題都體現著這兩條線的有機結合。沒有游離于數學知識之外的數學方法,同樣也沒有不包含數學方法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寓于數學知識之中,數學思想方法的突破往往導致數學知識的創新。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給學生數學知識,而且還要揭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任何一個數學概念,都經歷著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過程,任何一個規律,都經歷著由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

(三)增加數學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培養學生應用意識

“實踐出真知”是一個永恒的真理。數學應用能力與數學實踐活動成正比。經常參加與數學有關的實踐活動,可以使觀察、試驗、猜想、驗證、歸納、推理等數學思想方法得到充分的應用,可以增加數學常規方法使用的頻率,可以涉獵各學科、各行業中大量與數學有關的問題,可以獲得學習“街頭數學”的機會,全面、綜合地提高數學素養。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擁有良好的教育實踐條件,分散見習制度的常規化使學生每周均能進入小學的課堂,把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變成學生教育實踐的需要,可以成為最有效的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途徑。這樣,在數學素養提高的同時,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四)改革考試制度,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的素養

現行高校的課程考試(尤其是理科方向的課程)的弊端是:以閉卷為主,重記憶,輕理解;重知識,輕智力;重理論,輕實踐。因此,應改革考試制度,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認為本科小學教育專業的師范生加強數學素養是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學生數學素養的構建基礎是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在數學素養的發展中,數學知識的傳授、數學觀念的培養和現代數學思想的熏陶是重要的發展途徑,而在學科的學習中,教師幫助學生構建與學習同伴之間、小學數學教師之間的合作關系,則更加有利于其學科專業素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