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三位一體教學法
時間:2022-09-25 02:57:19
導語:淺議三位一體教學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創設條件,強化口語訓練
在教學實踐中,采取幾種方法進行訓練。1.復述課文。要想讓學生學會準確、完整地復述課文內容,做到中心突出、層次清晰,就必須做到:(1)反復閱讀課文,理解內容,抓住要點;(2)根據不同的復述類型和要求,確定主次,組織語言。2.評述課文。教師包辦課文分析便會縱容學生的惰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一些帶有指導性的問題讓學生分析、判斷、評價,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3.課堂討論。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我因勢利導讓學生在課堂上展開討論,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二、學以致用,靈活作文
我在作文教學中,主要從兩個方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作文訓練。1.強調讀寫同步,學練結合。語文課文體裁多種多樣,文章特點豐富多彩。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始終堅持讀寫同步,學練結合;在指導學生作文的過程中,啟發學生聯系所讀。2.不拘一格,靈活多樣。作文是各種語文知識的綜合應用,為了能夠讓學生“綜合”好,我主張有計劃地、不拘一格地進行單項訓練,單項訓練搞好了,寫起文章來也就游刃有余了。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的,實現這一目的,任重道遠。我相信,只要大家集思廣益,一定會有更多更好的方法。一目的后面都有專題探究,這些是教材編寫者精心選擇的材料,是我們選擇材料的首選。其次,我們要時刻關心國際國內重大的時事,很多時事就是我們教學中的重要材料。如講到聯合國的作用這個問題時,我們就可以選擇最近這段時間聯合國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方面的材料。還有我們要注意收集一些史料,例如在學習我國古代的幾大發明時,我們可以選用以下經??梢砸姷降牟牧稀qR克思的話:“火藥、羅盤針、印刷術———這是預兆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項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羅盤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印刷術卻變成新教的工具……”這里馬克思指出了三大發明在近代歐洲發揮的重大作用,促進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促進了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聯系為一個整體。而三大發明在近代中國的情況如何?在此,不妨補充魯迅的一段話“:外國用火藥制造子彈御敵,中國卻用它做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睂W生中西對比,能夠全面了解三大發明在東西方不同的待遇,對近代西方崛起強大而中國落后挨打的原因,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思考。2.精心設問。有問題,才有思想、有探索與創新。在問題的設置中,類型很多,有包括教材知識本身的內容,有要求講出更多的證據進一步澄清的,有假設的,有概括總結的等等,往往通過提問以激勵和鼓勵學生檢驗自己和他人的知識、觀點,并營造出一種探究的氛圍。我們老師的提問要有針對性矢。一是針對教材所學的觀點,二是針對所給的特定材料。同時,我認為針對課堂所給材料,設問的角度需要新穎,但不能超出學生學習范圍之外。設問需要適當難度,才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通過努力達到“跳一跳,摘桃子”的目的。設問需要一定的梯度,即“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設問,一環扣一環,一問銜一問,問問深入,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也體會到了解決問題的快樂。例如,我們在學習到近代中國為什么落伍這個問題時,利用多媒體展示當時中國與西方的政治、經濟、外交等各方的概況,接下來讓學生思考,當時中國與西方各自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經濟基礎、外交政策各是什么?當學生能夠正確回答之后,再問這些不同給中國和西方帶來了什么結果?在這一步步的設問中,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近代中國落伍的原因了。3.學會傾聽。傾聽是表達尊重和理解的一個重要手段。我們需要學生的尊重,學生也需要我們的尊重,傾聽學生對問題的回答就是對學生最好的尊重。努力理解學生所回答問題的觀點,根據他表達的內容判斷、評判是否準確、完整。每個學生的能力不一樣,思考的角度也不一樣,我們應該允許學生回答得不夠完整、不夠準確甚至是錯誤的。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仔細傾聽,給學生以足夠的尊重,如果學生在討論中出現的觀點與主題無關時,就應當立刻提醒換個思路,學生就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學生的討論就更有意義了。仔細傾聽,還有助于老師在必要時把每個人的發言較完整地記憶下來,在適當時回憶出前面學生的發言,用前面發言者的觀點來啟發后面的發言,這樣使得學生更容易得出結論,更好地學習鞏固教材知識。4.善待沉默。閱讀、分析材料過程中,往往會碰到這樣的問題。老師認為學生已經想出或討論出了針對材料所提的問題時,卻出現了一段較長時間的沉默,學生在座位上局促不安地不斷變換自己的姿勢,眼睛里充滿困惑和緊張,這時我們需要反思,是展示給學生的材料太偏了,還是提的問題超出了學生能力范圍。例如,在講到八年級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時,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這段史實,我就直接用多媒體展示了“時局圖”,這幅圖很簡潔,就是一幅當時的中國地圖,外加幾只動物,我就直接問了這幅圖反應了什么?很多同學聽了我的問題之后,一臉茫然,不知所措。這時,我立刻反思,我所給學生的這幅圖沒有任何其他提示,這已經超出了學生的知識能力,趕緊給學生以必要的提示,這樣學生就能通過一定的思考,回答出所給的問題了?!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弊鳛橐痪€教師,需要教給學生知識,但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作為歷史與社會學科,讓學生如何閱讀材料,如何從材料中提煉出觀點,培養學生的閱讀、概括、理解、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我們的重要教學任務。
本文作者:高妍工作單位:河南省新安縣鐵門鎮第三初級中學
- 上一篇:論數學建模在人才培養的作用
- 下一篇:數學建模在中職院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