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教學提高數學課堂效率分析
時間:2022-02-03 04:30:08
導語:細節教學提高數學課堂效率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改,讓數學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活力,讓數學教學更精彩。隨著課改的深入,大家十分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教師在教學中不難發現:“同樣的學生,同樣的教材,不同的教師,不同的教學設計,而教學結果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現象引發教師對數學課堂教學的思考:教師一貫提倡的“課堂教學向40分鐘要質量”,要的是什么質量?在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如何實現在基本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追求更大的教學效率?下面結合課堂教學細節,談一些體會:
一、應從學科特點出發精心創設教學情境
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現實中,卻發現許多新穎、熱鬧的情境背面透露出浮華,有些情境表面看緊密聯系學生生活,但實際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有些情境表面熱鬧,但華而不實,缺少問題性和數學味,到最后只是讓學生做了一場美麗的“南柯夢”。教學中,情境的創設不能只圖表面熱鬧,應從學科的特點出發,圍繞所學的數學內容,引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而展開。如教學“平均數”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學校紅、黃兩個毽球隊進行踢毽球訓練。紅隊學生號為1、2、3號,踢的次數分別為56、53、47;藍隊學生號為1、2、3、4號,踢的次數分別為57、51、48、48。請你評一評,哪個隊的訓練成績好?有“數學味”的問題情境,給了學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空間,學生在碰撞、思考、交流中理解了“平均數”,學習積極性高,創新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二、應注重數學思考的含量開展各種活動
《數學新課標》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其“活動”不僅是指操作性、游戲性的活動,更重要的是指學生進行數學思考、探索和學習的活動。但在課改實踐中,一些教師對“活動”作了片面的理解,活動注重的是活潑的形式,追求的是課堂氣氛的“熱鬧”,缺少的是數學思考的含量。結果精心設計的活動,不但沒有促進學生的發展,反而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把問題作為主線貫穿于活動中,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究中學會數學思考。如教學“平行四邊形”可作如下的設計:師:出示長方形活動框,同學們想看魔術表演嗎?用手一拉:變……再變……還是長方形嗎?它是……?師:同學們想玩這個魔術嗎?請同學們邊玩邊想:在玩的過程中有什么發現?生1:我發現長方形變成平行四邊形后兩組對邊還是平行。師:你能把發現的過程給大家演示一下嗎?生2:我發現長方形變成平行四邊形后4個內角和是360度。師:你是怎么發現的?生3:我把4個角撕下來拼在一起就變成了一個周角……在學生的活動過程中及時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幫助學生將外部的活動內化為頭腦中的思考,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主動建構了數學知識,如此的“活動”對數學來說才是有效的,對學生來說才是有益的。
三、應體現合作“必要性”創建合作小組
在課改實踐中,合作學習被教師廣泛采用,但是合作學習并不是用之皆靈,有的教師由于缺乏對合作學習的認識,刻意追求形式之風,導致合作學習成為課堂的點綴,根本沒有實效。如案例1:一位教師教學“軸對稱”時,出示一張對拆后的圖形問:這條拆痕叫什么?請大家小組合作進行討論。案例2:一位教師教學“簡單統計”,課件出示了學生完成的統計圖問:從圖上你發現了什么?學生齊刷刷地舉起了手。師:先請小組合作討論,再請各組派代表匯報。上述的兩個教學片段,由于問題過于簡單,大部分學生幾乎張口就會,根本沒有必要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可是像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的課堂上還是屢見不鮮,不管有沒有合作學習的必要,動不動就要合作學習,好象沒有合作學習就不能體現新課程理念。作為新課程的實踐者應該懂得: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個體合作需要基礎上,當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靠個人的思考不全面時;當學生提出解題策略,但彼此之間的意見不統一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才是有效的,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內容不需要合作學習。讓合作學習成為教學的真正需要,而不是教學環節的需要。
四、應借助“喜聞樂聽”的語言進行有趣教學
在現實的生活中經常能聽到:“數學真沒趣”、“數學真煩、真討厭”……諸如此類的埋怨聲。是的,許多數學知識學起來是枯燥無味,難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但如果我們在教學中,適當借用一些學生“喜聞樂聽”的語言,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會變得容易、深刻、有興趣。如教學“乘法分配律”時,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讓學生記下字母公式:(a+b)xc=axc+bxc,學生很難理解掌握。如果把c比作猴媽媽,a、b分別比作猴寶寶,編成一個小故事:一只猴媽媽(c)帶著兩只猴寶寶住在一棵大樹洞里即(a+b)xc,一天大樹底下來了只兇猛的獅子,聰明能干的猴媽媽趕快用兩只手臂分別抱起猴寶寶逃離了危險的地方,即axc+bxc。這些生動有趣的語言,使學生對知識產生了深刻的記憶,使枯燥的數學變得有趣,教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應注重練習的目的性和提升性進行練習
新穎、活潑的練習形式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一個恰當的練習還可以使課堂錦上添花。但是,如果練習時不顧內容、目的,刻意追求形式上的浮華,把手段當作目的來追求,勢必會導致盲目,使練習的功效產生變異。如:一位教師設計了一個游戲練習,不僅規則比較復雜,需要同學的配合,而且邊游戲、邊練習,嘴里還要念上大段的歌詞。這種需要花時排練的游戲,其實會使課堂教學的效率大打折扣;有些老師設計的練習題,與新授內容無關,但自認為比較新穎,經常練習有利于發展學生思維。但這些脫離教學內容而盲目“開放”的題目,容易蛻變為“隨意性”,那就與數學的精神背道而馳了。我認為在練習設計前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清楚為解決什么問題而設計練習;其次練習不能僅盯著本節課的目標,應瞻前顧后,放眼整個學習體系;練習過程中,教師應成為有經驗的“舵手”,精心設疑,巧妙引導,恰到好處地點撥,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積極思考,提升學生的各種能力。
課堂活動是由一個個細節構成的,細節雖小卻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我們教師只有踏踏實實立足于平日的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才能真正探索到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記住:無論課改到哪里,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是我們教師永恒的追求!
作者:葉玉麗 單位:陸河縣河田鎮城南小學
- 上一篇:高校大學數學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
- 下一篇:初中數學函數中的數學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