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數學思維能力教育論文
時間:2022-06-10 04:50:23
導語:幼兒數學思維能力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理解幼兒思維能力的主要特點
幼兒教育階段是幼兒為升入小學進行正規化、系統化學習的預備階段。在幼兒教育實踐中,部分幼兒園存在重視知識傳授,忽視能力發展的傾向。幼兒教育應該從方法上、途徑上積極探索有效地發展幼兒思維能力的策略。幼兒教育應充分注意到幼兒的思維能力的主要特點,充分激發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3~5周歲的幼兒正處于邏輯思維萌發及初步發展的時期,這是數學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階段。數學思維能力不僅能幫助幼兒認識事物的數量屬性,還能幫助幼兒從具體的現象和事物中,獲得對事物之間的關系的認識,這是一種受益終生的能力。幼兒的思維是非常具體和直觀的。隨著知識的增進,能力的發展,思維從形象思維逐漸過渡到抽象思維。因為數學學科具有邏輯性、抽象性和辯證性的特點,所以數學教育對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在數學教育活動中必須充分利用這一點,把幼兒數學教育的著眼點放在發展幼兒的智力上,特別是放在發展初步的數學抽象邏輯思維萌芽上,這樣才能使幼兒終身受益。
2發展幼兒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2.1創設數學區域環境,發展幼兒思維能力
實踐是思維的基礎。日常生活中的物體均表現出一定的數量、一定的大小、一定的形狀。因此幼兒自出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要和數學打交道,積累著有關“數、量、形”的知識。日常生活是我們數學教育取之不盡的源泉。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影響具有自發的、偶然的特性。雖然日常生活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幼兒所得到的經驗是分散的,依靠它來進行數學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建立一個數學學習的外部環境,讓幼兒去操作、去探索、去體驗。數學區域環境是教師精心為幼兒學習數學創設的環境。在數學區域環境中所施加的數學教育影響是有目的和有組織的。教師會依據本班幼兒發展水平,結合數學教育目標,創設適宜的學習數學環境。幼兒在數學區域環境中獲得的數學經驗具有目的性和系統性兩大特點。幼兒數學區域環境更有助于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思維的發展。
2.2提供充足探究時間,發展幼兒思維能力
“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每個兒童都能達到高水平的學習”——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盧姆。在學習速度上,有的幼兒僅依靠教師的語言講解就能明白,有的幼兒必須通過反反復復實踐才能掌握。尤其是小班幼兒思維欠敏捷,操作技能又不熟練,面對新的知識,更得慢慢來,急于讓全體幼兒短時間內學會新知識是不符合實際的。留給幼兒自主探究的時間不足,勢必會打斷幼兒的思維過程,使自主探究流于形式。教師應該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操作時間,不能只重視操作結果而忽視操作過程的作用。幼兒在學習初步的數學知識時,由直接感知轉為表象進而形成初步的數學概念。只要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探究時間,讓幼兒在自主、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將非常有利于發展幼兒思維能力。每當我在數學區域環境中投放新材料時,首先講解并演示基本的操作方法,然后給予幼兒充足的操作和探索的時間。新的數學知識逐漸由陌生到熟悉,新的數學概念逐漸由模糊到清晰,進而充分發展了幼兒思維能力。
2.3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發展幼兒思維能力
在幼兒的學習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很重要。我在教幼兒認識“少、多、許多”和“一樣多”時就非常注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我擺出一些色彩各異、美觀大方、充滿趣味的實物,極大地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讓幼兒仔細觀察,反復比較,認識各種物體的共同點和不同點。讓幼兒在比較中理解了“少、多、許多”和“一樣多”,認識了幾何圖形,區別了物體多少,發展了思維能力。幼兒在數學活動中進行探索,經歷了“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的思維過程。教師的語言在數學活動中,對引導幼兒進行“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判斷與推理”起著主導作用。幼兒一般都喜歡聽故事。教師可以利用故事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啟發幼兒的求知欲望。在小班學習數字“2”時,我講了《小鴨寶寶學數字》的故事:小鴨寶寶問姐姐:“姐姐,今天我們認什么字呢?”鴨姐姐拿起一張寫有“2”的卡片,說:“教你認一個數字‘2’”。小鴨寶寶看了看卡片,說:“姐姐,我會認‘2’了?!兵喗憬阏f:“你去找一找‘2’的朋友吧!”小鴨寶寶走呀走,遇到了鵝大嬸。鵝大嬸問:“小鴨寶寶,你到哪兒去呀?”“鵝大嬸,我去找‘2’的朋友啊。”“我就是‘2’的朋友呀,請你數一數我的腿吧?!毙▲唽殞氄J真數起來:“1、2,鵝大嬸,你有‘2’條腿啊,對,你就是‘2’的朋友呀”。故事講到這里,我開始問:“小朋友們,請大家想一想,誰還是‘2’的朋友呀?”小朋友們很自然地就回答出:小雞、小麻雀、小燕子、小企鵝、小鴨寶寶……都有“2”條腿,都是“2”的好朋友。教師要善于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引導幼兒探索思路,發展幼兒思維能力。
2.4善于利用直觀材料,發展幼兒思維能力
幼兒所處的年齡階段以及幼兒的思維特點,決定他們在學習中往往離不開直觀而形象的教具、學具材料。著名的早期學前教育家蒙特梭利認為:“令孩子感到數學抽象并不是數學本身的問題,而是大人所提供的方法錯誤所導致”。直觀材料是教師數學教學活動目標的物質載體。在學前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從形象思維入手,將抽象、復雜的數學通過直觀、形象的材料呈現給幼兒,將數學教學活動變成“很直觀、很簡單、可操作、可感知”的操作游戲。讓孩子在動手操作中,主動發現,探索問題,構建知識,發展能力。例如:在大班數學教學活動中,我讓幼兒坐在一堆積木的正前方,數一數這堆積木一共有多少塊。由于幼兒在一堆積木正前方,所以他們只能看到面前的幾塊積木及上面的幾塊積木,而看不到壓在下面的兩塊積木。幼兒如果要正確數出這堆積木的數量,便要通過操作、觀察與思考,發現積木堆放的規律。由看得見的六塊積木,想象和推斷出看不見的、壓在下面的積木的數量。在計算積木數量的過程中,幼兒要進行想象、判斷和推理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數學思維能力得以發展。現代學前數學教學活動重視“操作”在“數數”教學中的作用。教師要引導幼兒通過操作學具等直接材料理解或學會簡單的計數技能。在幼兒數學教學活動中除了運用各種教具外,還特別要注意引導幼兒怎樣進行實際操作。比如學“7的分成”時,我準備了“紅、黃、藍小積木”、火柴棒、小鈕扣等多種材料。每人分給他們7個操作材料。讓他們將操作材料分兩份,看有幾種分法。我讓每個幼兒都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的。在幼兒講述“自己怎樣分”的過程中,我及時對幼兒的回答進行表揚。幼兒每說出一種分法就會得到一朵小紅花。全體幼兒的興趣都很濃厚,爭著回答問題。對于不太會分的幼兒,我參與其中,共同合作,幫助幼兒進行實際操作。幼兒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差,他們只有在擺玩物體時,才能很好地進行思維。教師要引導幼兒對操作材料數量等進行觀察,培養和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教師要慎重地選擇直觀材料,這些材料要安全而健康,簡單且有效,符合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能幫助幼兒探索和建構數學知識。例如:我在進行“對應練習”教學活動時,我為幼兒提供了許多大小和形狀都不一樣的酸奶瓶身與瓶蓋。來自同一瓶酸奶上的瓶身與瓶蓋有相同的圖案。幼兒在擰開或組裝時,就按照瓶身或瓶蓋上的圖案去找具有相同圖案的瓶蓋或瓶身。酸奶瓶身與瓶蓋安全而健康,簡單且有效。幼兒對酸奶瓶比較熟悉,符合他們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能幫助幼兒探索和建構關于“配對”方面的數學知識。幼兒學習興趣非常濃厚,進步非常迅速。在反復地擰開和組裝之中,提高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總之,數學幫助人們透過具體的、表面的現象,揭示事物本質的、共同的特征。學習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可以幫助幼兒學會進行邏輯思維的方法。數學是發展幼兒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我們首先要理解3~5周歲的幼兒思維能力的主要特點,然后要通過“創設數學區域環境、提供充足探究時間、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善于利用直觀材料”等有效途徑發展幼兒思維能力。在學前數學的教學活動中,注重教學內容與幼兒的生活相融合,積極創設各種有利的教學情境,注重幼兒在知識建構過程中的觀察與發現、分析與概括的過程,就能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和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數學知識是有限的,思維能力是無限的。讓數學為幼兒的思維能力插上翅膀,在未來的天空里盡情展翅翱翔。
作者:李雙賢 單位: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汀流河鎮中心幼兒園
- 上一篇:小學數學教育課堂教學論文
- 下一篇:政企培訓品牌建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