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理念在應用數學的可行性

時間:2022-05-18 05:23:53

導語:課程思政理念在應用數學的可行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程思政理念在應用數學的可行性

摘要:課程思政理念與應用數學教學,在育人目標和教育理論上都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正因二者有著密切的關聯性,使得課程思政理念與應用數學的融合更具有可行性。因此,教師應從茶文化中獲得課程思政新理念,對數學教育目標精準定位。以應用數學教育要點為切入點,合理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根據應用數學教學的既定問題,合理的引入思政教育案例。

關鍵詞:茶文化;課程思政理念;應用數學

從茶文化視角下分析課程思政理念融入應用數學中的可行性,一方面是為了能夠秉承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做好課程資源整合,另一方面能夠辯證的思考數學教育。茶文化作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既能夠對人的思想進行引領和升華,還能夠從中獲得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課程思政理念和應用數學教學的融合,需能形成教育合力,發揮協同效應培育出有實踐應用能力、正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才。教師應找準對接點,合理的融入課程思政理念,為學生構建健康的成長環境。

1課程思政理念與應用數學教育的關聯性

1.1課程思政理念與應用數學具有密切的映照性

應用數學教學中出現的學生學習態度和立場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映照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與局限。課程思政理念中,主張立德樹人,強調在學科教育中實現全員、全過程育人。而學生在學習微分方程模型、概率統計模型等應用數學知識時,教師應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引導學生建立科研精神及社會責任感。以微分方程模型的基本理論為切入點,使學生結合病毒進行深入的分析。教師講解應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需根據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問題等,深挖應用數學中思政元素,以此達到全方面育人的效果。

1.2應用數學教學應體現思政教育功能

應用數學,注重在豐富學生知識結構的過程中,強化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學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基于具體的項目制定對策的過程中,會受到自身的價值體系和道德品質的影響。具有高尚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的學生,更注重舍棄自身利益投入到解決問題的情境中。反之,以個體利益為先的學生,面對問題和困境時,更易于出現退縮和推諉的現象。教師需認識到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不應局限在知識的獲得和掌握上,更在于學生個體的道德品質和品性。因此,教師在應用數學教育中需充分體現思政教育功能,以保證學生德、智、體、美、勞獲得全面發展。

2茶文化視角下課程思政理念融入應用數學教學中的可行性分析

2.1課程思政理念的融入可為應用數學教學的創新提供理論指導

課程思政和應用數學在育人本質和目標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一致性,二者都注重凸顯學生主體性作用,令他們在有效的學習后能形成適應社會的能力和必要素養。以此,使得課程思政理念的融入應用數學教學中具有高度的可行性。教師應根據學科特征和學生思想成長特點,適度的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與改革。秉承培育身心健康成長、具有較高實踐應用能力學生的原則,對課程內容進行豐富與優化。教師需了解學生的身心健康、價值觀樹立,是應用數學教育的基礎和前提。倘若學生的認知心理存在問題,且無法積極的面對學習與生活困難,將很難深入的參與到應用數學教學中。課程思政理念的融入,為應用數學教育的改革提供理論知識和思想引領。教師面向高職生開展知識教育和學歷教育的過程中,必須秉承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宗旨。德行有虧的學生,即便能力再強也不會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由此可見,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應用數學教學中是十分必要,既是對課程內容的補充,還可產生一定的催化和助力作用。

2.2以學科授課要點強化學生的科研意識和治學精神

應用數學這一學科本身就蘊含思政育人的元素,為課程思政理念的融入提供有利的前提條件。教師可根據學科授課要點,巧妙的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和素材,幫助學提高知識文化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同時,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治學精神。教師深挖應用數學中的思政育人素材,以此為融合點與課程思政理念進行對接。教師應對課程育人目標進行精準定位,以正確的目標為導向,對應用數學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同時,教育應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問題、思想困擾等,有針對性的融入課程思政理念。教學信息在輸出與輸入的過程中,教師需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學習態度、科研意識等方面,實施全方位、立體化的評估和評價。以學生的成長和學習問題為導向,將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的滲透到應用數學教學中。

3茶文化視角下課程思政理念融入應用數學教學中的有效策略

3.1從茶文化中獲得課程思政新理念,對數學教育目標精準定位

茶文化視角下,對課程思政理念和應用數學教學融合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教師應切實從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中獲得新的啟示和思路。如將儒家思想和哲學思想等,科學的滲透到課程思政體系中,以此生成和諧育人的新理念。教師發揮好媒介傳輸的功能,秉承儒家思想的主張,能建構互敬互信的應用數學教學思想。將儒家思想中的仁而有序的主張與課程思政理念進行科學的對接,促使教師在應用數學教學中能真正體現“禮制”和“大同”。以知識為載體,使教師與學生的思想進行深度的交流,彼此產生認同感和信任感時,能協同處理“教”與“學”中出現的各種難題和困境。教師在開展應用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合理的融入課程思政理念,能對教學目標進行精準定位。即致力于培育出有良好政治素養和正確價值觀的學生,強調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同時,能幫助他們養成嚴謹治學的態度和科研精神。以應用數學學科為載體,將理論知識、數學思想有效的傳輸到學生的大腦中。教師通過科學的應用數學教育,使學生在科學研究方面獲得正確的引導和訓練。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展現出良好的思維素養和能力素養,令他們未來能積極的進入科研或教育領域中貢獻力量。

3.2以應用數學教育要點為切入點,合理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應用數學教學,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在了解知識原理與數學規律的過程中,能對現實社會中的諸多問題處理產生聯想。針對課程思政理念在應用數學中的融入研究,教師應緊密圍繞學科教學要點,科學的導入思政教育元素。例如,教師在講解“優化模型”知識內容時,應根據優化模型的基本理論和應用技巧等展開討論。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污水處理的問題,更具有針對性的對“優化模型理論”進行研究與學習。基于這樣的教學設定,教師可融入和諧平等的理念,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和思政教育。以污水處理問題作為延伸,引導學生探討如何利用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使學生學習“優化模型”知識的過程中,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建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通過在應用數學中滲透課程思政理念,幫助學生建構正確的學習意義,令他們能切實利用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社會問題。此外,教師與學生就“優化模型”的應用進行討論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的積極的表達立場和觀點。這樣,教師可從學生的語言和態度中了解他們的學習效果,以及思想問題和政治立場。以此,教師可對接下來應用數學教學方案及時調整,將更具有思政教育價值的元素融入其中。全面提高應用數學教學質量的同時,能助力學生成為有信仰和堅定國家身份認同感的人才。

3.3根據應用數學教學的既定問題,合理的引入思政教育案例

作為更有利于提升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學科教育,應用數學理論知識的講解與滲透,應體現一定的人文精神和人本化原則。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思想成長特點、認知規律,對應用數學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擴充,選擇易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以保證知識和文化獲得深度的滲透。茶文化視角下,教師應對人際交往的哲學思想建立新的認識。注重強化數學教育質量的同時,應關注學生的學習感受和體驗。教師應積極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為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奠定有利基礎。教師應將課程思政理念科學的融入應用數學教學中,根據既定的教學問題,有明確目標的設計教學方案和計劃。如教師在講授概率統計模型章節內容時,可利用案例分析法、討論法、實驗法等,引導學生從不同的維度和視角分析知識內容。如針對常見的概率分布,教師應適當的融入思政教育案例,使學生辨證的思考與分析客觀事物內在的統計規律。教師將課程思政理念巧妙的滲透到知識的局部和全局的分析與探討中,使他們能從全局視域出發,深層次的探究與學習應用數學知識。教師組織學生對經典概率進行探討與研究的過程中,可將名人軼事融入思政案例中。利用名人效力,驅動學生自主和積極的參與到教學談論與課題實驗中。而課程思想理念和應用數學教學的融合,不僅可達到活化課題的目的,還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思辨能力,令他們學會從全局和聯系的眼光研究應用數學知識。總之,應用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應秉承立德樹人教育之根本宗旨。既要全面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需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嚴謹的治學精神。在獲得新知識和新技能后,自主的與社會問題的解決建立聯系。在外界諸多問題要素的驅動下,使學生更具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深層次參與到應用數學教學中。

參考文獻:

[1]王美娜.課程思政視域下《數學建模》教學的實踐探索[J].凱里學院學報,2020,38(06):83-87.

[2]馬滿好,劉進.運籌學類課程教學中的課程思政研究[J].高教學刊,2020(35):176-179.

[3]張恒,張灤云,廖大見,楊洪.新形勢下高校回歸分析課程思政探研[J].成才之路,2020(28):24-25.

[4]高紅亞.“數學分析”中課程思政若干案例[J].保定學院學報,2020,33(05):112-115.

作者:韋巧瑜 單位: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