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卓越課堂的構建
時間:2022-11-17 09:47:05
導語:小學數學卓越課堂的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構建數學卓越課堂的方法
基于教學是一項極具復雜性和需要高度技巧性的工作,教師作為教育系統中最能動、內涵最豐富的因素,通過自己的價值判斷、道德追求、情感調控實現對教學復雜性、高效性的把握。在具體教學中,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辦法既沒有現成的答案,也沒有固定的模式。要找準問題的癥結所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這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
1.明確認識備課的重要性。構建卓越課堂的前提是備好課。眾多教師的教學實踐都表明,教師備課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響授課的質量。同一位教師,他在進行觀摩教學時,教學效果往往都比平時要好,原因并非觀摩教學時,教學能力提高了,而在于教師備課比平時充分得多,進行了認真的籌劃和精心的設計。知識的發展、教育對象的變化、教學效益要求的提高,使作為一種藝術創造和再創造的備課沒有止境,那么面對新課程,教師該如何有效的備課呢?備課可以從: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備習題、備情緒、備自己、備反思幾個方面著手。備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的備課要備而能用,既要有利于教,又要有利于學生的學。西師版六年級的《可能性》這節內容,教科書提供了相當豐富的情境材料,在上這課時,我在思考一個問題:是“教教材”還是“用教材教”?教材作為教學資源無非是一個例子,我們既要重視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不能呆板地、墨守成規地去“教教材”,而是應當“用教材教”。在“用”的過程中去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去創造性的活用教材。因此,有機地整合數學資源,在教學時采用了這些情境材料:如例1、例2的情境以及練習題等,但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的規律創造性地使用這些教學資源。在教學例1之前,我們先設計一個送小禮物的場景,讓學生來想辦法,怎樣才能讓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得到小禮物。這個環節不僅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愿望。開展完送兩份小禮物活動,學生意猶未盡,再次創設男女生摸球情境。摸到藍球女生贏,摸到紅球男生贏,用了三個盒子,讓學生同桌討論,你會選哪個盒子來摸球,這也是新知例1學習部分,引導學生認識紅藍黃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由此想到可能性都是三分之一。此為橋梁,將可能性由以前的定性描述過度到定量刻畫,這也比較容易讓學生接受。
2.提高數學的魅力和趣味,加強學好數學的誘惑力。在構建卓越課堂中,教師的教要為學生的學服務。學生人人參與學習過程,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1)充分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知識經驗基礎。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在教學中,教師不被學生了解不要緊,但教師不了解學生就萬萬不行。新課改指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注重“知人”。《數學課程標準》中這樣說道:“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過:“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那么,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據此進行教學。”所以,千萬別把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基礎不當回事。如果教師不能去真正的了解學生,失去知人之智,教育的過程將是一個艱辛甚至苦難的過程,教學的效果將會是事倍功半。
(2)培養課堂融洽的師生感情。只有融洽師生感情才能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師生間的情感交融,是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與教師互動的動力源之一。日本心理學家菊池章夫指出:教師態度溫和這一變量與學生學習成績之間是正相關。愉快情緒有增力效應,不愉快情緒則產生減力效應。新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營造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氛圍,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發表欲、表現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3)創設課堂豐富的探索活動。皮亞杰認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是聯系主客體的橋梁,是認識發展的直接源泉。”現代教學理論也認為: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自由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維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原來以為讓小學生自學理科中的抽象知識,是很難想象的。實際上,遵循“從生活走進數學,從數學走向社會”的思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將數學知識的學習與社會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通過精心選擇那些學生熟悉的、并蘊含多種知識生長點的物質或現象作為“生活原型”,從這一原型出發,不斷發現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的學習融于有關的生活現象和解決具體的生活問題之中,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生進行學是為一定的學習動機所支配,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它是一種學習的需要。學習動機不僅決定著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也決定著學習方向和學習進程,并影響著學習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合理利用教學的所有資源,采用一切有效的方法,發揮目標評價激勵、贊美激勵和積極的課堂氣氛的激勵功能,讓教師和學生自始至終都保持愉快高昂的情緒狀態,從而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習結果的評價,更應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尤其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閃現的創造火花要及時鼓勵,對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學生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從而做到知、情、意、行綜合評價。
(5)設計練習讓課堂允滿實效。在課堂練習中,有層次、開放的習題,可給學生創造無拘無束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練,培養學生思維敏捷性、靈活性、創新性和實踐性。①實行彈性作業。讓那些已經學好、學充分的學生免做作業,以騰出更多的時間來探究自己還不會的知識;而針對部分確實還沒有消化新知的學困生,教師可以給他們開小灶,讓他們少做一些作業,或者適當降低作業的難度讓他們也有機會體驗成功。②靈活引進一些實踐作業。例如,在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之后,就可以讓學生學習后自己制作模型,在實踐中來把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二、數學卓越課堂教學模式
前面提到,構建數學卓越課堂教學的辦法既沒有現成的答案,也沒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些地方推行的課堂教學模式也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如:“問題式導學法”、“杜郎口經驗常態模式:10+35”、“3510循環大課堂”等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以上兩種模式并非一種機械、僵化的模式,根據幾個環節可以靈活調節、變換運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歸納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機傳動整體。筆者所在學校也在嘗試,實踐證明效果較好。我們正在實施的“3010課堂教學模式”,也讓課堂教學走向卓越發揮了作用。“3010課堂教學模式”,即一課分兩段,30分鐘導學+10分鐘練習,形成導學練相結合,導中有學,學中有練,當堂作業的教學結構,在前30分鐘必須通過展示、交流、糾錯落實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后10分鐘作業練習,給學生減輕課后負擔。導學部分落實五個環節:導入導學、自主學習、小組探究、交流展示、當堂練練。在課堂教學和課后學習輔導活動中,筆者悉心體會3010課堂教學模式的思想、方法、運用、實施對于提高課堂的實效性,打造卓越課堂有重要作用。
總之,數學教學改革是逐步累積的,打造小學數學卓越課堂教學也不能一蹴而就。只要每個數學教師積極投身于課堂教學改革,用自己的眼光發現問題,用自己的思維分析問題,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多管齊下,共同努力,相信數學課堂必將充滿朝氣與活力,卓越的數學課堂終將實現!
作者:秦琴 單位:重慶市巴南區民主新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