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開放性
時間:2022-01-11 09:49:18
導語: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開放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體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獲得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睌祵W綜合實踐活動相對于單純的數學課程更具有開放性,學生不再是講臺下被動的看客,而成為了活動的主人?;顒拥拈_放性,也滿足了學生發展的需要,更適合于用多樣的標準來評價和促進學生發展。
關鍵詞:開放性;內容;環境;方式;評價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對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認識更加清晰?!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通過實踐活動,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體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獲得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盵1]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相對于單純的數學課程更具有開放性,不僅加深和拓寬了學生學習數學的途徑,使學生獲得了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同時提高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對于數學新知的探究欲望。數學實踐活動課的開放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活動內容的開放性
數學實踐活動課內容,不再僅僅局限于數學課本,其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只要有善于發現和善于歸納、提煉的眼光與習慣,總能在教學中發現,許多適合學生的實踐活動內容。
(一)從生活中發掘實踐活動內容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是數學源泉,從生活中發掘數學實踐活動內容,具有極其深厚的現實基礎。如學習了“認識人民幣”后,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安排學生“體驗購物”,活動前明確要求,了解并確定自己所購物品單價,嘗試說清如何付賬;思考當所付錢數大于所購物品單價時,應如何找零等。要求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在現實購物活動中進一步認識人民幣、兌換人民幣,學習付賬,學會找零,這樣的數學實踐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同時使學生真正理解了學習的價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收獲頗豐?,F實的生活問題,既是學生面臨的,又是需要學生面對和解決的,當學生面對問題,學會解決問題時,要比單純的學會,更具有深刻的意義。
(二)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選擇實踐活動內容
學習了“比例尺”后,提出:“你能否用比例尺畫一幅圖?”學生有的用合適的比例尺畫出了自己臥室平面圖,有點畫出了教室平面圖,還有的畫出了自己家的平面圖。諸如“我的作息時間表”“我的上學路線”等活動都是從學生生活中選取的內容。
(三)從學生問題中,選擇和確定實踐活動內容
四年級時,一個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許多花、草、樹木莖和桿都是圓柱形的?”這是一個自然常識問題,在數學課上給學生講這個問題,學生也是似懂非懂。在六年級學生學習了“圓的周長”“圓的面積”和“圓柱的體積”后,教師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確定為數學實踐活動的一個主題,讓學生通過猜想、觀察、計算、驗證、比較,探索“植物的莖和桿為什么是圓柱形的”。實踐證明,這些來自學生問題的實踐活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學習效果非常好。
二、活動環境的開放性
數學實踐活動,與單純的數學課相比,活動的環境,更加靈活多樣,它不再局限于較為封閉的空間和固定的場所,只要有利于學生發展數學思維、增強數學體驗、提高動手能力和應用意識,一切環境,都可能是數學實踐活動的環境。
(一)廣闊的自然,是最好的課堂
我們生活的現實本身就是一本非常豐富的“鮮活”的教材,只有讓學生走出課堂,更多的到廣袤的大自然中去開展活動,才能使學生得到更多的鍛煉,獲得更豐富的知識。在學習了“比例尺”后,與學生一起研究測量大樹的高度,在活動中形式真正理解與感悟了桿高與影長成正比例,通過測量某一時刻同一地點已知桿高、影長和樹影長,可以輕松計算出不易測量的大樹的高度。
(二)現實的生活,是真實的課堂
“超市購物”,既使學生認識了人民幣,又在現實之中認識小數,這個活動不僅是生活的需要,也是學生成長的需要?;顒硬粌H增加了學生數學體驗,更使他們懂得了,生活與數學息息相關,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學好數學可以使以后的生活更加方便。學習“存款利息”后,引導和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實際,向銀行和儲蓄所的叔叔、阿姨請教學習,真正理解本金、利息、利率、存款年限之間的關系,并學習和體驗一次存款活動,嘗試計算自己所存款項的到期利息。這樣,像超市、銀行、書店等一些公共服務空間、平臺,也成了學生實踐活動的課堂。
三、活動方式的開放性
數學實踐活動課,活動形式更加靈活多樣,學生個人的才能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集體潛力可以有效發掘?;顒有问街饕幸韵聨追N。
(一)以合作探究為主要活動方式
僅靠個人來完成全部活動,顯得吃力、費時,小組合作探究已經成為數學實踐活動的新常態。在開展研究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模仿研究的一般過程,嘗試運用一般研究的方法和手段,體驗研究的基本過程。小組分工合作,成員相互配合一起來完成探究活動,感悟數學的奧妙,探索數學的神奇與實用。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數學思想發現、探索、總結、歸納與應用的過程。如《反彈高度》《用長方形圈圓柱體》等活動,都是以小組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的活動,學生通過這樣的探究性實踐活動,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數學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意識得到明顯提高。
(二)以個人觀察為主的活動形式
“蒜苗的高度”是學習統計知識前的一個準備活動,要求學生種下蒜苗,每3天觀察一次,并測出蒜苗的高度記錄下來。因此,在學習“條形統計圖”課前15天,教師就向學生布置了這項作業,并要求學生,寫出觀察的記錄,做好記載。當在教學“條形統計圖”時,學生課前充分的實踐活動準備,為教學,的順利開展打好了基礎,應統計的內容來自于學生的觀察與記錄,學生熱情高,學習效果好。實踐證明,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優良品質的形成,需要開放性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這樣的活動,調動了學生多個感官共同參與、協調發展,學生不再是講臺下被動的看客,而成為了活動的主人?;顒拥拈_放性,也滿足了學生發展的需要,更適合于用多樣的標準來評價和促進學生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張奠宙.張奠宙數學教育隨想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朱軍年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西街小學
- 上一篇: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的協調性研究
- 下一篇: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