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數學史內容

時間:2022-03-11 08:33:36

導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數學史內容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數學史內容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教育的認識也發生了改變。將數學史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助于學生深層次了解數學知識,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以論述數學史實踐為出發點,通過發現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以期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數學史;小數數學;探討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怎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成為了一項重要的課題[1]。將數學史巧妙融入課堂教學是學校和教師當前非常關心的問題,因為,將數學史融入數學教學能夠促使學生對其產生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一、數學史融入小學數學課程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人格

許多數學家都具有優秀的品質,鍥而不舍和勤奮刻苦的精神、頑強拼搏的毅力都令人感動。數學家的工作為人類發展做出了貢獻,數學定理、概念以及公式都經過科學家的反復思考、大量演算及推理,雖然無數次的考證中也面臨著重重困難,他們并沒有氣餒,而是突破障礙,最終取得了成功。當前舒適的生活條件和美好的生活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學家的頑強拼搏與辛勤付出,因此,數學教師有義務將科學知識的產生過程講授給學生,使學生養成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頑強的意志品質。

(二)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

數學史具有很強的教育功能,將其引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助于小學生高效地學習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發展的大致脈絡,使學到的數學知識更加深刻[2]。數學史能夠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和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數學知識的學習更加有效。數學史中包括很多趣味性強的故事,比如,教師講授十進制內容時,可以給學生講解十個手指的故事;數學史包括數學家的故事;數學史包括趣味游戲,如擺火柴和七巧板拼圖;數學史還包括許多歷史名題,如四色問題和哥德巴赫猜想。豐富的數學內容能夠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有助于學生積極開展數學知識的學習。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1.使學生具備正確的數學思維和數學方法

思維和方法是數學的精髓。數學史與數學思維和方法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可以從數學史學習中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思維和學習方法。日本數學家米山國藏認為:科研工作者需要不斷學習數學知識,知識永遠無法滿足他們的需要,數學思維和方法卻能滿足他們的需要;數學知識暫時存在于腦海中,數學思維和方法卻是長期受用,經過一段時間仍能發揮很大的作用,使人一生受益。引用數學史內容時,教師需要剖析數學家主要的思想和方法,旨在幫助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學習和體味知識的同時引入思維方法,使學生在頭腦中生成印象深刻的學習思想,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有效類比與歸納,實現知識的記憶和有效利用。法國數學家阿瑪達認為:學生遇到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與科學家研究和探索數學問題有相似之處,當然差異性更多表現在程度上。學習數學史的過程就是學生尊重數學的過程,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能夠映射出數學家在探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當前的數學教材在編排順序上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主要是重視數學定義、原理、公式等內容的呈現,卻忽略了數學史的內容,使得數學學習的順序和數學知識的探索過程完全相反,學生難以較好地了解數學家探索問題時的解決思路,導致學生缺乏學習主見,只是被動接受知識。數學史能夠使學生了解到數學思維的根源,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問題,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且使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成功避開障礙,有效解決問題。

2.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力

小學數學的教學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獲得知識,并運用已有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給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強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尊重學生的人格,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學生智慧和潛能的開發,促使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將數學史融入數學課堂教學符合素質教育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數學史能夠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在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知識體系也在不斷完善,思維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不僅形成了創造性思維,而且培養了創造能力。

二、小學課堂設置數學史的現狀

(一)注重激發學生興趣,忽視數學思維與方法滲透

我國數學史的內容包括多種類型,有數學家解決的數學問題、有針對問題的解決策略、有數學發展史資料,還有數學家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奇特事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數學史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形成深刻的認識,極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師教育中,課程的設置多以經驗為主,以實證研究為決策基礎的現象還不多[3]。通常情況下,數學教學只把數學史當成一種輔助性手段,大多數教師將數學史融入課堂教學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非為了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當前,一些版本的數學教材中已經融入了數學史,以數學知識中的“方程”內容為例,教師可以聯系古代方程的求解開展教學。

(二)過于展現“正面歷史”,淡化“負面歷史”

數學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事實上,數學教師給學生講授數學知識時,重點講述具有積極意義的數學史,通過正面的內容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些有負面色彩的內容卻沒能客觀地介紹給學生。比如,牛頓和萊布尼為了微積分的發現權爭奪得不可開交,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數學家也會為了榮譽而不惜一切去爭斗,這類知識可以加深學生對微積分知識的印象,數學知識不再是刻板和嚴肅的符號,而是變得十分生動和有趣,學生才能從中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不斷努力學習和充分實踐,最終得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三、小學數學課堂呈現數學史

(一)呈現數學史的真實進程

一些人對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包括教材的編寫者、教學研究者以及教師。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需要大家相互配合,一方面,教學內容中數學史知識的選擇要有針對性,能夠突出數學史的真實性和科學性;另一方面,數學史知識的篩選要有一定的合理性,既有助于學生對數學思想的理解,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小學生主動投入數學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由于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不能完全與數學史知識相匹配,往往存在不同年級和不同數學內容的限制。比如,教師講授與圖形運動有關的內容時,會涉及到小學六年級的內容,包括角的認識、長度及立體圖像;另外,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知識和圖形運動等內容分散在不同年級的教學中。在實際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將數學內容和數學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目的是為了保證數學教學的客觀性和完整性,將數學知識更好地呈現給學生。

(二)將數學史融入教學過程

了解數學史的發展可以更好地挖掘高等數學的文化價值[4]。教師在講授數學知識之前,可以先介紹相關的數學故事,從而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點燃他們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熱情。另外,教師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將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將數學史滲透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恰當的教學手段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為此,數學教師需要教會學生不同的學習方法,并引導他們在消化與整合后形成符合個體特點的學習方法,從而加深知識的理解,實現學生能力的真正提高。最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積極探究數學知識的根源,這不僅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數學教學的目標。

(三)教材編訂形式多樣化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普遍使用的教材版本主要有人教版、蘇教版、西師版及北師大版,雖然版本不同,卻有不少的相似點,包括較少涉及數學史方面的知識。為了解決這個突出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編寫滿足小學生發展需要的數學史讀本,本著教材多樣化的思想,巧妙地將數學史知識融入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數學知識,而且有助于新舊知識的有效整合,還能調動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最終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綜上所述,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也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本文特別提出引入數學史解決小學數學教學效果不佳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頌軍.試分析邏輯性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現代婦女(下旬),2014,(1).

[2]黎智鵬.淺析數學史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影響[J].才智,2014,(30).

作者:梁宇 單位:廣西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