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情感教育研究

時間:2022-05-09 10:15:22

導語:數學教學情感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數學教學情感教育研究

摘要:教育心理學曾研究表明,在一個人的心理活動中,人的心理活動是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表現出來的。在這種聯系中,學生的情感過程是連接認識過程和意志過程的橋梁和紐帶。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地利用和發揮這個情感教育的功能。調節、誘導學生的情感過程,是促使學生認識過程的進一步深化,意志過程形成的關鍵,也是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提高課堂素質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數學教學;情感教育;中學數學

如何在當前中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學呢?每一位教師也是根據不同的情況提出了不同的教學方法,但還是收效甚微。如何根據學生本身的情況創造性地開展情感教學呢?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我認為廣大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究。

一、情感教育的教育功能

“教學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教師只有做到以情感人,才能使學生情有所動、情有所鐘。因為一個學生只有愛其師,才能信其道,才能進而喜歡這位教師所教的這門課。另外,教師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可以創造一個和諧的育人環境,可使學生在愛數學這門課的同時,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一份親切感、理解感、期望感和快樂感。(一)親切感。它是一種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依戀性的情感體驗。教師體現在教態的親切感,會使學生從教師的表情和言語中受到啟發、激勵和鼓舞。教師語言的親切感,就像優美動聽的一篇樂章,可以促使學生自然地走進學習的圣境。數學知識的親切感,會使學生循序漸進、類比聯想,同時在一種似曾相識的環境中誘發出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師對學生的親切感無不帶有教育學生的內容,他的愛總是傾向于教育的要求,這就是教師對于學生熱愛的一種體驗,這種愛是區別于父母愛的一種體驗,帶有教育的濃厚色彩。(二)理解感。它是一種教師與學生間由“忘年交”而帶來的喜悅體驗。數學學科的優點是:科學性、抽象性、嚴謹性、廣闊性,這也恰好造成了中等生及后進生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的難點,使得他們在學習理解新知識時更加需要一個過程。在解題中,這類學生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或反復出錯,這時最需要教師理解他們的努力與困難,關心幫助他們過好每一道難關。教師在平時的學習中,更要善于體察這類學生的特點、志向和需要,因為教師的理解能引起他們心理上的進一步共振,促成師生間的莫逆之交。(三)期望感。它是一種對學生發展的可能性的暗含期待的體驗。“暗示學生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改進的可能性,并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個學生現在的優良品質的各種表現上。”教師的期望,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會給學生以巨大的鼓舞,使學生能夠充滿信心地投入到數學課的學習之中去,他們能從教師期望之中獲取戰勝數學上艱難險阻的力量。教師的期望感較之父母“望子成龍”的期望,感情更為寬廣而深厚。(四)快樂感。它是由學生心理活動規律引發的一種情感體驗。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說過:“好學而不如樂學。親其師,信其道。”師生如果在一種情感交融的心境中溝通,是更加容易促成教與學的信息對流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若常常在快樂的心境中學習,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思考的頻率,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學生把對問題的困惑毫不掩飾的通過語言、表情、動作顯現出來,提供給教師診斷解惑,也會把解決問題后成功的喜悅讓教師來分享。這樣一來,師生便會對共同勞動的成果感到心滿意足。

二、影響素質教育的情感因素

由于情感障礙的特殊性,它會在一定程度上嚴重阻礙素質教育的實踐和學生數學成績的進一步提高,破壞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影響素質教育的情感障礙因素是多方面的,這里列舉的幾種主要表現如下。(一)期望過高。教師對學生的要求過高脫離了學生素質發展規律的實際情況。在數學教學中,教師由于缺乏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思想,在基礎學年里的教學中常常會用升學或選拔考試的標準來嚴格要求學生。再者由于數學教學長期脫離學生實際,造成學生心理負擔進一步加重,學生的抵觸情緒萌生,學習熱情進一步下降,處在被動消極的情緒下“苦”學,從而導致學生怕數學、厭惡數學,最終放棄數學課的學習,成績嚴重下降。(二)要求過嚴。在古往今來“嚴師出高徒”的心理作用下,教師給人的感覺常常是冷言、冷語、冷面孔地出現在學生面前,對學生的學業評價能給九十九分堅決不給一百分,對學習態度能批評就不表揚,師曰:“防止滋長驕傲情緒。”這類教師對學生普遍存在的期望值心理、表現欲心理、成功感心理及善交往心理往往不屑一顧,長期冷淡學生勤奮與努力的情感,使他們在內心深處得不到精神上的滿足,享受不到成功的愉悅之情,經常在一種批評和斥責聲中艱難地熬磨學習生活,被動地消耗時光,久而久之,便進一步拉開了師生間的距離。情緒上的抵觸,行為上的抗拒,不可避免地使學生產生了“厭其師,叛其道”的情感狀態。(三)教法呆板。教師的教法呆板,不能根據不同的數學教學內容和學生個性差異,靈活的選用教學方法,無法讓學生在一種愉快的心境下學習數學。近幾年來,不管是中學還是小學,考試頻繁現象泛濫嚴重。一種“考,考,教師的法寶;分、分,學生的命根”的奇怪現象,一直困擾著師生,嚴重阻礙師生間情感的交流。那種三天一小考,每周一大考,成績出來排名次,掛紅榜,拍照片等做法長期刺傷著學生的情感。每次考出的幾個“英才”,他們高興(有時更根本高興不起來)之余,便是朝不保夕的擔心,惶惶不可終日。那些成績差的學生更是覺得沒有面子,失去了希望,每次考試都是給他們帶來失敗的壞消息,因而他們疏遠同學,躲避教師,時常被一種負罪感壓抑得喘不過氣來。過度的考試嚴重影響了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三、實施情感教育的做法

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施教。“面向全體學生”這六個字體現的是因材施教的意思,也就是說如果教師不“因材施教”,那就絕對談不上面向全體學生。但是如果把“面向全體學生”與“因材施教”對立起來的觀念也是不正確的。我們的素質教育既要使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學有所得,達到基本要求,又要使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脫穎而出,使他們的數學素養與身心發育得到同步提高。(一)情感教育要堅持三性。1.激發性。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從認識的對象,認識的手段,方法、認識的結果或師生之間互相作用的各個方面入手,創設問題情境,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此作用于學生的學習心境,進一步喚起他們內部的需要,改善教學環境,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氣氛。2.鼓勵性。教師要利用學生普遍存在的期望心理、成功心理、好奇心理及交往心理,肯定他們的勤奮與努力,贊許他們的進步與成功,促使學生在內心深處得到精神上的滿足,使其進一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悅。3.感化性。主要是指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以情激情,以情育情,并以飽滿的情趣和真摯的感受影響和感化每一位學生,以求得他們的情感共鳴,進而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去。在具體實施中,教師可以側重解決好兩方面的問題。教師在問題的處理上,應潛心研究、講究情趣、設計情境、強化情感;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可以采取一些多變式、引伸式、直觀式等教學方法,使之進一步達到寓教于樂的崇高境界。教師要進一步加強師生心理交流,重視情感因素的培養。在平時的學習中,教師要善于利用一切時機與學生進行心靈上的交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以適當方式溝通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并試圖建立起一種濃厚的師生情感,哪怕一句口頭表揚,一個熱情鼓勵,都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熱愛數學,進而刻苦鉆研數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更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去感知數學內容,去認識自我的價值,同時享受獲取知識的歡樂和體驗成功的喜悅。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便在于尊重每一位學生。”所以說,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可以進一步拉近師生間的情感距離,加強師生間心靈的溝通。(二)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方式和方法。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潛在的研究與探索的心理需求。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多問幾個“為什么”“怎么辦”,以期進一步把學生的好奇心及興趣調動起來,從而使學生在一種廣闊的思維空間里遨游,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另外,教師還必須充分重視形象思維、發散思維方式的辯證運行,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可通過引導學生對具體數學問題的獨立探索和研究,進一步領會數學思維的規律和方法,發展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提高學生思維的嚴密性、靈活性等思維品質,達到對知識和問題舉一反三、概括遷移、融會貫通的學習效果。對于學生來說,重要的是解題前對題目要仔細觀察,發現題目的結構特點或內在規律,從而找到解題的捷徑所在。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自然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和觀念,將注重知識傳授轉移到學法指導和思維培養中來,并不斷地研究和探索,相信我們的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學習興趣肯定會越來越濃。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堅持實施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更是時代賦予數學教師的責任,它也應該成為當下我們數學教師的自覺行動和目標追求。

參考文獻:

[1]張海林.如何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J].今日南國旬刊,2008(6).

[2]程愛蓮.淺談在數學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J].心事•教育策劃與管理(13).

作者:馬紅國 單位:甘肅省民勤縣昌寧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