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課堂展示環節提升分析

時間:2022-05-09 10:20:30

導語:初中數學課堂展示環節提升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數學課堂展示環節提升分析

摘要:學生在課堂展示的效率直接決定著新型課堂的教學效果。加大對展示環節相關問題的研究,厘清展示與其他教學環節的復雜關系,發揮教師在這一環節的主導作用,對解決新課堂中容量小、節奏慢和效率低等問題有推動作用。

關鍵詞:展示;小組;教學效果

課堂展示作為新型課堂的主要環節,是檢驗和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核心。學生在課堂上展示的效率直接決定著新型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加大對新課堂教學模式中展示環節相關問題的研究,厘清展示與其它教學環節的復雜關系,發揮好教師在這一環節的主導作用,對解決新課堂在實施過程中暴露出的容量小、節奏慢和效率低等問題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重視前期培訓,提升學生展示的能力

在課堂展示環節,教師發現的第一個問題是學生缺乏基本的展示能力。學生一站到講臺上,馬上暴露出“站姿不規整、語言不流暢、書寫速度慢”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課堂展示的效果。要想解決這些問題,通過探索發現,教師需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學生開展能力提升培訓:1.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訓練。教師每周選定一個主題,利用課前3分鐘時間,組織班級學生開展1分鐘演講。為了讓一些優秀的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成長起來,在小組內起到骨干示范作用,教師還要利用復習課,有意識地培養一些小老師,讓他們有較多的機會到黑板、講臺上展示,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2.對學生的教態和站姿進行訓練。當重點培養的小老師上臺展示時,教師要不斷對其語音、語調、語速、語言習慣進行糾正和規范,同時對他們的站位點、站姿、面部表情等進行特別強調,讓他們以最佳的站位、最好的姿態出現在全班同學面前。3.對學生的書寫能力進行訓練。教師每周布置學生臨摹硬筆字帖,要求他們每天在方格紙上完成一定的練習量。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利用自習課的空檔時間分批組織學生上黑板,分區進行粉筆字書寫訓練。在訓練學生的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書寫的規范性和書寫的速度,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課堂展示時做到快速而規整地書寫。經過以上三項基本能力的前期訓練,學生展示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課堂展示環節,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時顯得落落大方,能夠做到面向全體,語言表達基本做到清晰、大聲、快速、完整,而且書寫速度與質量也有所提升,課堂容量大大提升。

二、注重課型探索,規范學生展示的流程

筆者在近年的探索中發現,各類課型中要展示的內容和要求是不一樣的。比如新授課,學生在展示時既要做好課堂導入,又要解決知識來龍去脈問題,還要對本課時的例題和課后練習的解題思路進行細致剖析,對答題的格式進行規范的強調等。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下學期《平行四邊形的判定》第一課時,共有四個判定定理要證明,加上課時中的例3和例4,總共是六塊內容,這些內容都具備展示的價值。教師若要提高本課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組織各小組展示四個判定定理的已知、求證和證明過程,還要引導學生關注課時中兩個例題的書寫,并進行規范性的說明。同樣,習題講評課中也有備用知識回顧、解題思路剖析和書寫規范要求等環節。以上課型雖然側重點不同,但是仍然存在共性的特征,即讓學生在各類課型中都能流暢地展示,關鍵要給學生設定好課堂展示的基本流程,即“教師隨機分配展示任務——大組長接收任務后組織小組內分工——小組內預展——大班中高效展示”??偟膩碚f,為了讓課堂的實效性更強,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應考慮到各類課型展示流程實施的可行性和存在的問題,避免在課堂展示環節出現教師臨時提要求,學生卻難以領會教師意圖的情況。

三、細化小組分工,明確學生展示的任務

為了提高課堂展示的有效性,每個小組長在接收到展示任務后一定要快速進行組內分工,用最短的時間組織組員做好“預展”活動?!邦A展”活動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自主預習與課堂展示之間的環節,二是指大班展示前的預演。為了保證課堂展示的效率,各小組一定要在“預展”階段細化小組分工,這一階段大組長的組織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大組長在分工時要充分考慮到每位組員的能力和特長,有針對性地把各項任務分配給各個組員。小組成員在接收到展示任務后,要積極配合,保質保量地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務。例如,展示一個幾何證明題的解答過程,大組長可以組織5位組員來共同完成,第一位組員負責題意分析,第二位組員負責解題思路講解,第三位組員負責畫圖和答案的書寫,第四位組員則負責整題答案的展示,最后一位組員負責總結歸納和延伸拓展。以上5位組員的展示匯集在一起就是一個題目解答過程的完美展示。在預展活動中細化小組分工,不僅能夠讓學生明確展示任務,解決課堂展示的效率問題,同時能夠增強學生展示時的自信心,為他們將來能更加積極、更加自主地參與展示奠定基礎。

四、完善評價體系,激發學生展示的熱情

新課堂的一大特色是,學生在課堂上是自主的、積極的。為達到此目的,在研究的過程中,筆者設計并完善了課堂評價體系,依靠這套評價體系,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促進組內協作,培養團隊精神。這套評價體系以班級為整體,以小組為單位,以學生為個體進行評價,總的來說包括兩大部分:對每個小組進行整體性的評價;對學生個人進行點滴性的評價。比如:在課堂展示環節,教師從各小組的展示設計、參與展示的學生數量和展示效果等方面進行總評,按優劣順序給每個小組打分。小組若得一分,等同每位小組成員都得一分,以此類推。另外,在對組員個人評價上,則注重其在質疑或探究中的表現,教師對表現積極或表現特優的學生給予適當分值獎勵,該項獎勵分僅計入個人得分。在期末的反饋評價中,對以上評價分兩塊進行總評:一是對學生個人進行總評,在測算個人分值時,可以把小組得分記在個人分值內,按分值高低進行全班性的排名,排名高的組員將來才有資格參加學校和班級的評優評先;二是對各小組進行總評,測算方法為,把小組內所有組員總得分除以組員數,得到的平均分作為小組得分,并按從高到低的順序進行排名,評出班級優秀小組,在期末予以表彰。這套評價體系不僅關注小組整體,也細化到每一位學生的展示次數及展示效果,極大地刺激了學生,較好地調動了學生參與展示的熱情,從根本上解決了學生上課不參與、展示不積極的問題,為提升課堂展示的有效性起到推動作用。

五、發揮教師作用,保證學生展示的質量

提高課堂展示的有效性,除了要做好課堂教學組織工作和提升學生的展示能力外,還要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解決好“技術性”的問題,否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這種“技術性”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師要明確每一課時中哪些點具有展示價值,需要組織學生進行展示;哪些點是學生在小組內進行適當的討論,或是進行結對幫教就可以解決的;哪些點是學生自己能研究、能操作、能學會、能歸納的。課堂展示內容的選擇直接關系到課堂的容量和效率,若是學生的展示沒有質量,課堂的實效性將被大大降低,這與我們提倡的高效課堂背道而馳。二是在學生展示時教師要進行適時、適度、適當地精彩點撥。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教師不是無事可做,而是要認真關注學生的展示過程,從中篩選出具有點撥價值的問題,抓住時機進行適當地引導,幫助學生化難為易,變困惑為頓悟,或是通過層層設疑,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陳振龍.“三環六元九式”課改實踐與探索[J].教學考試:理論實踐,2014(5).

[2]劉莉.小組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小學教材教學,2013(12).

作者:陸長華 單位:建甌市竹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