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18 03:06:00

導語: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分析論文

一、正確理解科學發展觀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

(一)正確理解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對其基本內涵有一個全面、完整、透徹的把握。2003年10月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界定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它明確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們發展什么、為什么發展和怎么發展的問題,其著眼點是要用新的發展思路實現經濟社會的快速、協調發展。

(二)正確理解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從我國現階段的實際出發,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是一個各種創造創新創業的積極因素得到充分激發、人們各盡其能的社會;各種利益關系得到統籌協調、人們各得其所的社會;各種社會矛盾得到妥善化解、人們安居樂業的社會。

二、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統一性

(一)科學發展觀作為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石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發展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的實踐相結合,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和確立,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過程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重大成果,科學回答了我國社會要發展、為什么發展和怎樣發展的問題,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總的看法和基本觀點的繼承與創新,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理論基石。

(二)科學發展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了物質基礎

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是發展,是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社會物質財富的日益豐富。科學發展觀以發展為第一要義,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就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凝聚發展力量,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指明了方向。只有經濟的充分發展,才能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只有經濟的充分發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要。

(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價值取向

進入新世紀,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在這個時期,我們要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特別是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構建和諧社會,最根本的是為人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進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必須樹立科學發展觀,以人的全面發展為價值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發展是硬道理,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發展的和諧如同死水一潭,同樣,沒有和諧的發展是一種盲目的發展,因此,只有用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才能最終構建起真正意義上的和諧社會;同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將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

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歷程表明,一國人均GDP總值達到1000美元,意味著這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個關鍵的發展階段。這既是一個“黃金發展期”,又是一個“風險易發期”。在這個重要的關口,如果處理得好,經濟發展能夠很快上一個新臺階;如果處理不好,經濟將停滯不前或倒退。當前,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超過1000美元,我國的改革與發展也處于關鍵時期。因此,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使改革發展穩定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確保社會政治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并不是沒有矛盾的社會,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道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就是要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使社會保持穩定、有序、協調的狀態的過程。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社會生活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出現了新的社會階層和大量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不斷提高并趨多樣化,社會利益關系更趨復雜。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適應形勢的變化發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這也是我們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證。

綜上所述,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內在的統一性。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始終要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沿著科學發展的道路不斷前進,我們就一定能達到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N].北京:人民日報,2005.

[2]李潔.論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邏輯統一[J].社科縱橫,2006,(3).

[3]劉振清.科學發展觀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6,(1).

[4]郭萬超.科學發展是通向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J].北京社會科學,2007,(6).

[5]姚安澤.科學發展觀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貢獻[J].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2008,(1)

[摘要]科學發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始終要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又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因此,二者具有內在的統一性。本文從正確理解科學發展觀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內涵、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統一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三個方面就此問題作了探討。

[關健詞]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本內涵內在統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