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本原則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27 04:26:00
導語: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本原則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必須堅持以人為本
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既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又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黨把以人為本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第一條基本原則,這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生動體現。因為我們黨對以人為本做出了馬克思主義的闡述,從而發揮和發展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我們黨所強調的以人為本中的“人”,決不是指抽象的人,而是特指廣大人民群眾。當然包括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人的生命、人權和人的尊嚴。這里的“人”不是客體,而是主體。也就是說,不能把人民群眾僅僅看作是被同情、被關愛或被救濟的對象,而應該看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主體,即依靠力量。這里的“人”是發展的主體,但不是自然界的主宰。因而要保持人與自然界和諧相處。以人為本中的“本”,不是指事物的本原或本體,而是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我們要始終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內在的邏輯聯系。因此,決不能把兩者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
二、必須堅持科學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決不是不講發展只講和諧,而且恰恰是要以發展作為基礎和前提條件的。因為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是發展。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發展關系中華民族的興衰存亡。只有發展社會才會充滿活力。因此,我們對發展決不能有任何動搖。。當然,我們今天講發展是指科學發展,即又好又快地發展。好,就是要使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實現健康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快,就是指要保持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要有一定的速度。太高或太低的速度都會影響科學發展。為此,現要更加注重發展社會事業。科學發展就是要千方百計降低發展的成本或代價。在實施科學發展觀的今天,如果還有人認為發展可以實現零成本或零代價,那是脫離實際的理想主義。如果還有人認為發展可以不顧任何成本或代價,那是違背科學發展的盲動主義。因此,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要實現又好又快地發展,就必須轉變發展觀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發展質量,推進節約發
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必須堅持改革開放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決不是不講或不敢繼續推進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近30年來我們國家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最主要內容和最鮮明的特點。繼續推進改革和全方位對外開放,是保持和發展目前我國社會活力的基礎。我們要充分肯定1978年以來我國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和取得的巨大成績。冷靜分析改革開放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及其產生的原因。既不能對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不和諧因素視而不見,甚至只報喜不報憂,又不能因為改革觸及了一些深層次的體制弊端,就不敢推進改革,甚至主張走回頭路。改革開放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只有通過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才能解決。
四、必須堅持民主法治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只有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保證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才能使人民群眾和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好地發揮出來,才能促進黨和人民群眾以及執政黨和參政黨、中央和地方、各階層之間、各民族之間的關系和諧,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我們黨反復強調了民主法治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是因為堅持了這條基本原則才能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地統一起來,才能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民主法治既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又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個總要求。這是因為民主法治要么滲透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其它特征之中,要么其它的基本特征必須依賴民主法治才能存在。從這個意義上說,民主法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政治條件和制度保障。
五、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改革發展穩定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重要現實問題,又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我們必須正確處理的重大關系。我們對改革發展穩定的深刻認識,是在總結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在總結國內外發展過程的經驗教訓中形成的。古今中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在混亂當中把經濟建設搞上去的。唯有穩定才是前提;穩定不等于停頓不前。必須用辯證的、發展的觀點看穩定。穩定是為改革和發展服務的。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沒有改革我們就不可能走出這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我們的事業不可能順利前進。因此,改革發展穩定是我國現代化建設棋盤上三個舉足輕重的棋子。正確把握了這三者的辯證關系,就能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就能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六、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中國共產黨要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維護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促進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為此,要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領導社會主義和諧建設的本領。各級黨委要把和諧社會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營造環境,切實擔負起領導責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遵循的以上原則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體現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堅持以人為本”,講的是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問題,也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也是和諧社會建設的主線。“堅持科學發展”,講的是工作方向問題。堅持科學發展,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牢牢把握的正確方向。“堅持改革開放”,講的是工作動力問題。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的根本動力。“堅持民主法治”,講的是工作保證問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保證。“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講的是工作條件問題。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條件。“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講的是領導核心和依靠力量問題。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是為中國最廣大人民謀幸福的和諧社會。必須堅持和諧社會建設為了人民,建設和諧社會依靠人民。
【摘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改革開放,堅持民主法治,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全社會共同建設的原則。
【關鍵詞】以人為本改革開放民主法治發展穩定
- 上一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本特征試析論文
- 下一篇:和諧社會民事法律制度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