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論文
時間:2022-08-09 11:00:00
導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理念,是我們黨在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深刻洞察國際國內形勢變化趨勢、順應人民群眾根本要求的基礎上所做出的戰略性舉措。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促進和諧人人有責,和諧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本文從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性、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原則、如何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闡述構建和諧社會,倡導社會和諧。
關鍵詞:和諧社會基本特征和諧社會之必然具體事項
1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
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先我們要清楚的知道什么樣的社會才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個問題,總書記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已經明確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六個方面是和諧社會的本質,體現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指向,也可以說,我們所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充分體現出這六方面的特征。
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和諧社會六方面的特征有著具體的內涵。(1)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2)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3)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4)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5)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6)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之必然
(1)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許多國家的發展進程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間的發展階段,往往既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黃金期,也是矛盾凸顯期。同時,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也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社會利益關系更為復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如果政策把握得當,就能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順利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為了創造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有利環境和條件,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保持社會的安定團結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的必然要求。我們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工人階級隊伍不斷擴大,素質不斷提高。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廣大農民,始終是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根本力量。同時,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也是我們黨執政必須團結和依靠的重要力量。為了不斷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并把新的社會階層團結和凝聚在黨的周圍,擴大黨執政的群眾基礎,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廣泛的力量支持,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必須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紀頭二十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即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我們黨帶領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并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們黨把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創造性調動起來,共同為完成黨的執政目標和執政任務而奮斗的現實要求。
3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全黨全國人民共同的奮斗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推進這個偉大工程的過程中,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黨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抓住如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之核心,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帶領全國人民實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共同理想
具體來說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1)要充分調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黨在加強自身建設的同時,要充分調動和發揮不同主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各行各業人們的創造活力,動員一切積極力量為構建一個和諧社會而共同奮斗。在發揮不同主體成員作用的過程中,執政黨要有掌握整合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的能力。需要指出的是,黨還要提高認識社會發展規律的能力,大力扶植和培育對構建和諧社會有利的主體。
(2)要大力完善創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制度體系。完善有效的制度體系是社會和諧的根本保障,我們主要應創新和完善兩種制度體系,一種是社會管理的制度體系,另一個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制度體系。在效率和公平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是構建這兩類制度體系所要遵循的共同原則。
(3)要積極營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良好環境。
從國內環境來講,一方面,要不斷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意識,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敬業奉獻、誠信負責、扶貧濟困的精神,積極倡導和睦相助、友愛向善的良好風尚,努力形成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另一方面,要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要在全社會營造生動活潑、文明高雅的文化氛圍,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最終通過道德意識的積淀和文化素質的提高形成全社會、全民族高度認同的積極向上的民風和民俗。
從國際環境來講,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社會的和諧同樣離不開世界社會的和諧,我們要創造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必須努力為自身營造一個和諧的國際環境.公務員之家:
綜述,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社會理想。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就要按照同志的要求,著力增強激發社會創造活力、管理社會事務、協調利益關系、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開展群眾工作和維護社會穩定等六個方面的本領。充滿活力。要能夠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和諧可以凝聚人心,和諧可以團結力量,和諧可以發展事業。我們要倍加珍惜已有的團結和諧的局面,始終用和諧的音符推動社會穩定持續的發展,以發展增和諧、以改革促和諧、以公平求和諧、以穩定保和諧,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成為光輝的現實。
參考文獻
[1]陳前銀.《淺談如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國論文下載中心,2008.6.
[2]未知.《如何理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用文寫作網,2009.3.
[3]鄧偉志.《如何構建一個和諧社會》
[4]任建松《淺談如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共霸州市委黨校.
[5]《思想政治理論考試大綱解析》教育部考試中心2009.8.
[6]未知.《如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全球資訊網.
- 上一篇:社區創先爭優動員演講稿
- 下一篇:農村不安全因素研究論文
精品范文
10構建企業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