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和諧社會音樂藝術的意義

時間:2022-08-17 02:39:23

導語:創建和諧社會音樂藝術的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創建和諧社會音樂藝術的意義

1音樂藝術與促進和諧教育

1.1音樂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音樂是一門具有一定廣度和深度的聽覺藝術,通過系統的音樂組織形式最終形成深度內涵的高級藝術表現方式。在音樂世界里,其最鮮明的特征就是多層次、多元化和多形式的塑造風格,這也造就了其獨特的教育功能。音樂與教育一直以來都是相互依存、影響的有機整體,音樂是當今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育,從小的方面說利于個人身心健康的培養,從大的方面說它對于一個民族性情的養成是至關重要的。在人類進化發展過程中,音樂用自身獨特的表現形式記錄了人們的喜怒哀樂、興衰榮敗,是人生無窮奧秘最形象生動的詮釋方式。當前我們所說的學校音樂教育也就是幫助學生尋找到音樂感受的過程,通過科學系統的組織設計方式,引導學生完成走進音樂,認識音樂,融入音樂的過程,這種讓他們在音樂中感受到最朝氣蓬勃的活力和健康的審美觀念,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2音樂具有豐富的創造力音樂另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其內在豐富的形象思維,在欣賞和學習的過程中能幫助學生形成豐富的想象力和對事物的洞察力。產生音樂思維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需要不斷深入探析和進一步創新的過程。音樂教育中的許多作品凝結了藝術創作者的智慧和結晶,音樂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利于學生想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養成,激發他們最純真的熱情和靈感。黑格爾曾說過:“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人類在利用創造性思維過程中最首要的前提和基礎就是要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在眾多影響青年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養成的要素中,音樂占據首要地位,它是一切思維活動開展的力量源泉,缺乏音樂教育,就無法保障學生智力培養活動的開展。正因為音樂具有極強的創造性這一特征,才能在最短時間內開啟學生創造力的大門。除此之外,優美動聽的音樂還能夠給人帶來一種身心愉悅的感覺,利于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利于實現構建和諧校園的總體目標。

2音樂藝術與促進社會環境的和諧

2.1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網絡不斷普及的同時,人們來自于心靈之間的溝通卻變得越發困難,很大程度上給人們的精神層面帶來一定的壓力和困擾,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生存壓抑感”和“孤獨感”。尋找到利于人與人之間交流與溝通的方法已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一大熱點問題。音樂卻能有效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實現和諧共處的目標。著名作曲家瓦格納曾說:“音樂用理想的紐帶把人類結合在一起。”音樂另一個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可以超越任何客觀條件限制而達成一致的審美共識,無論是民族,時代,還是階級的差別,人們在欣賞同一首樂曲時都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交流。當聽到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時,就會感受到那令人熱血沸騰的博愛精神和對理想自由的追求,這種感受是與民族,時代,階級差別無關的。在生活中人們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熱愛與關注,對愛所傾注的熱情及對事物的理解都可以在音樂中得到交流與溝通,音樂欣賞的過程實際上是欣賞者與演奏者進行情感交流和溝通的過程。如合唱、合奏以及社區的文藝演出等等音樂藝術表現形式,給人們帶來的第一感受就是一種其樂融融的群體和諧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下利于每個個體間的交流與溝通,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都市生活壓力下給人們帶來的那種隔閡感和壓力。

2.2促進物質文明建設音樂藝術對于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而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主要體現在音樂藝術能夠給社會生產帶來更大的物質驅動力上,比如說在生產車間里面,管理者可以給流水線上的勞動工人們播放輕緩柔和的音樂,有利于幫助工人們保持一個良好愉悅的心境,自然而然就能夠提高整體的生產效率。再比如說在奶牛場、養雞場等地經常會看到飼養員給動物們播放音樂的現象,這是因為音樂能夠形成一種特定的磁場和電波,有利于牲畜們的生長發育和繁殖。至于在商業的發展過程當中,音樂更是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咖啡廳里經常播放柔和舒緩的輕音樂,娛樂場所里喜歡播放活潑動感的音樂,只要結合自己的經營特色和主題,播放適當的音樂就能夠增加顧客的消費欲望。

2.3促進精神文明建設音樂藝術對于構建和諧社會的另外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有效的促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音樂能夠讓人們在緊張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得以放松,迅速地進入到心境恬淡的舒適狀態。音樂擁有獨特的審美功能,他最大的作用是能有效釋放人們在物質生活中的壓力,將人們從異化狀態中徹底解放出來,真實還原出生命的本質特征。總而言之,在音樂審美實踐過程中,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心態和正確的審美價值觀念,并按照自己的審美意愿去約束自己的行為,正確分辨真善美、假惡丑。與此同時人們在正確審美理想指引下,運用“美的法則”來參與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當中。當社會精神文明上升到一定高度時,就會表露出其最大的特點,那就是極強的社會凝聚力。而音樂藝術對于塑造社會凝聚力而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抗戰時期,聶耳結合時代背景和人們所處環境創作了一系列激動人心的音樂作品《畢業歌》、《義勇軍進行曲》等,生動形象的表現了人們保家衛國的堅定覺醒,很大程度上鼓舞了人民群眾參與到大革命活動中的熱情。冼星海創作的《黃河大合唱》在音樂形態的塑造上,一方面融合了中國最優美的音樂文化風韻,另一方面又賦予了深刻的時代內涵特征,將中華兒女無畏艱難險阻,英勇頑強的革命奮斗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記載了華夏兒女最真摯的情感,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兒女,直到今天,這部音樂作品仍然能夠勾起人們內心深處最深刻的回憶,擁有極強的精神號召力。

3音樂藝術與促進國際間和諧相處

3.1促進國際間的理解、交流與合作縱觀當今世界格局,種族歧視,大國欺凌弱國,貿易壁壘等問題屢屢出現,而出現這些問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國際間缺乏有效及時的溝通和交流。盡管各國之間存在著文化環境和政治體制方面的差異性,但是音樂卻是全人類通用的一種語言,它能夠有效打破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讓人們在精神世界里得到有效溝通。綜上所述,音樂憑借自身豐富多樣性這一特征能夠有效促進國家之間的理解,溝通,在國際間架起一道溝通的橋梁,為合作與和平帶來了新的契機。

3.2營造國際間和諧的氛圍對于身處不同國家、民族,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們而言,音樂無疑是最好的交流和溝通工具,它可以打破文化背景、距離上的差異性,在國際間營造良好融洽的氛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往來越來越頻繁和密切,一方面要掌握一門最基本的外語,但是卻也不能忽略對外國文化的了解。在音樂的交流活動中可以促進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同時還能迸發出創新思維的火花。音樂文化涵蓋了任何一種軟文化所具備的功能,將音樂作為打開國際文化交流的鑰匙,是經濟全球化多元發展體系下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宋祖英、郎朗等我國優秀的音樂藝術家多次在國際間進行巡演,一方面是在向人們展示專屬華夏民族最優秀傳統藝術文化,另外一方面也有利于中西方交流和溝通,營造國際間和諧美好的氣氛。在音樂藝術的帶動下,可以促進人類情感的交流,有效打破因地域、民族、階級、信仰、年齡溝通等方面帶來的文化障礙。

4小結

音樂來源于生活,并在生活的基礎上生根發芽,缺乏了音樂的世界,實際上是沒有任何魅力可言的。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音樂,與此同時也蘊含著大量的音樂信息,它對于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他是學校美育和德育活動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正確的審美觀念下明辨是非。其次,音樂藝術利于促進社會環境的和諧,能有效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利于人類彼此間的和諧共處,除此之外還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最后音樂藝術利于促進國際間的和諧。本文結合個人在實踐工作中的經驗總結,就音樂藝術對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作用展開探討,希望能夠引起廣大學者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