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主義視角下如何構建和諧社會

時間:2022-02-18 11:02:09

導語:女權主義視角下如何構建和諧社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女權主義視角下如何構建和諧社會

摘要: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束縛,致使目前我國某些方面依然存在男女不平等現象。思想觀念上的迂腐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因此研究女權社會思潮對于當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理論實踐上的積極指導意義。

關鍵詞:女權主義思潮;和諧社會;重要意義

自父系社會代替母系社會以來,女性便被賦予了低于男性的社會地位和角色要求。很多哲學大家甚至認為,女性地位低下似乎理所當然。比如,尼采曾評論說,女人需要服從,女人是作為玩具而存在的。而莎士比亞的名句“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展現的也是女性優柔懦弱的個性。長期以來,“女性是作為男人的附屬物而存在的”的觀念根深蒂固。隨著社會越來越開明,公平正義越來越被看重,女性的自我意識開始增強。

一、女權主義思潮的發展

早在古希臘時期,作為西方思想史上第一個提出男女平等主張的人,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到:“沒有任何一項管理國家的工作因為女人在干而專屬于女性,或因為男人在干而專屬于男性。”女性男性有同樣的才能。女性作為社會成員,也享有權利并有義務承擔社會責任。然而,在當時背景下,他的主張并未引起重視,女性的地位在很長的時間內依然受到歧視和壓迫。直到17世紀,法國啟蒙運動興起,“天賦人權學說”開始被西方啟蒙思想家提倡。19世紀馬克思指出:“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勞動中去。”男女平等思想再次受到重視,讓長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女性看到了曙光。法國大革命時期,女性在國民會議上提出男女平權,拉開了女權運動的序幕。第一次女權運動矛頭直指將婦女排斥在外的政治法律,1919年美國明確了婦女享有選舉與被選舉權。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到了20世紀60年代初,社會弊端不斷出現,對教育、文化諸多領域進行嚴厲抨擊,女權運動再次掀起高潮,并由此形成女權主義,開始漸漸活躍在西方政治思潮中并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

二、女權主義思潮的基本觀點

1.自由女權主義基本觀點

1972年,英國婦女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在其所著的《女權辯護》一書中強調了女人具有同男子一樣的理性能力。同樣作為理性個體的女性應該享有與男性同等的法律政治權利。在自由女權主義者看來,她們崇尚個人自由、獨立和理性,認為傳統女性的定位需要被痛斥,女性不該被框定在家庭領域,應該沖破束縛并在社會中發揮自我價值。而社會市場要給予公正的對待。

2.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的基本觀點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手稿》中將人的本質歸納為“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即勞動。這里的人不但包括了男性同時也包含女性。女性要發揮自我價值就需要進行勞動。但在資本主義社會下,女性在生產關系中往往處于被剝削的狀態。追根溯源,資本主義私有制與父權制的結合成為婦女受壓迫的社會根源。要改變被剝削狀態需要從制度本身考慮,讓女性獲得經濟獨立。

3.激進女權主義基本觀點

在激進女權者看來,整個社會壓迫的基礎實際上來源于男性對于女性的壓迫。由于男女的生理特征不同,根據兩性分工,往往是女人肩負傳宗接代的責任,或者在“固定的女性市場”中進行勞動,女性的工作崗位因此被限定。在《性政治》一書中,女權主義者們認為對于母性的過度贊揚,在一定意義上其實是男性用家庭來束縛住女性的一種行為,而“不結婚生子的女性就是不完整的”這一論調的提出,把個人的選擇拉到公眾視野中,以此來干涉他人的生活。要打破這種狀況,就需要取消男女的社會性別差異。

4.生態女權主義基本觀點

生態女權主義是20世紀70年代產生的女權主義觀點,在20世紀90年代再次被重視起來。這種觀點主要將女性受到壓迫同自然的某種退化聯系起來。她們從二元論及統治邏輯著手,認為女性更接近于自然,并將女性與自然他者性歸為一類,而將男性與文化生產和自我性歸為一類;而這種人類統治自然、男人統治女人的現象就致使生態和女人之間聯系緊密起來。于是,生態女權主義號召結束一切形式的壓迫。

三、當前女性現狀淺析

盡管隨著女權思想的不斷傳入,我國民主與法制程度得到進一步提高,中國也開始在教育、政治、就業上賦予女性權利,但在現實生活里,男女性別之間在社會政治生活、就業、家庭領域和整體社會觀念諸多方面仍然體現出不平等。

1.政治生活參與領域存在差異

我國古代儒家思想大肆宣揚“女子無才便是德”,女性連獲得知識的機會都沒有,更談不上參與討論國家政治。甚至就連古代法律中也沒有給予女性參政議政的地位,這體現出了男女的極度不平等。自女權思想在中國興起后,女性的政治地位得到不斷提高,參加政治生活的范圍不斷擴大,女性地位得到了尊重。2015年3月份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盡管數據顯示女性在政治領域中所占據的比重呈現逐年增長趨勢,然而通過對比仍不難發現,在高層的位置上男性依舊占據主導地位,女性則被定義為是一種政治生活的輔助,大多處在底層位置。這種參政結構不合理現象,從一定側面體現了男女不平等現象的存在,這與男性霸權在政治領域統治的守舊思想是分不開的。

2.社會就業領域處于劣勢

目前,我國女性就業率總體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但在現實生活中,性別歧視的現象普遍存在。很多用人單位以男女兩性的生理差別作為理由,從而使女性進入職場造成阻礙也正是這種男女生理和心理差異性上的偏見,決定了女性在就業時比男性獲得的機會更少,報酬更低和風險更大,女性在勞動市場中處于相當不利的地位。另一方面,女性在職場中往往面臨升遷上的歧視。與政治領域相同,女性在職業生涯里往往處于職業結構較為低級的層次,工作輔助性強,而操作性則較低,報酬自然也就不及男性多。近些年來,還出現女大學畢業生為了就業進行整容手術。這也體現出了一些單位忽視女性的工作能力,只注重女性外表,這些歧視均導致女性在就業中處于劣勢地位。因此,女權主義提倡的是通過獲得經濟上的平等,擺脫對男性依賴的主張,在中國似乎也變得艱難。

3.陳舊的家庭觀念仍然存在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對婚姻這樣描述道:“婚姻相對于男人和女人來說,含義是完全不同的。男女兩性確實是彼此必須的,然而必須卻從來沒能使之產生平等的地位。我們可以看到,女人從未成為一個等級,從而無法與男人的等級在交換、訂立契約等方面平起平坐。”從這句話中我們能明顯感受到男女之間在家庭中的不平等。在中國,受到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的荼毒,女性在婚姻中毫無權利可言。盡管如今女性在社會中地位有所提高,但當面對家庭和事業時,人們都普遍認為女性該把家庭放在首要考慮的位置。誠然這與女性的母性有密切關系,然而“女主內,男主外”的思想還是在束縛著女性。

4.腐朽社會觀念未被徹底破除

如今,我們在媒體上仍能看到在一些偏遠落后地區,人們并未將性別意識真正納入到心中,女性受教育的幅度小,程度低,買賣婦女的毒瘤還繼續存在。而重男輕女思想間接導致了當前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對我國人口壓力帶來了不利影響。這不僅是因為人們受封建思想侵蝕,同時也與國家對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宣傳力度不強有關,對于女權思想這一舶來品,全社會認知度還不高。

四、對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啟示

每一個社會思潮的產生興起,都有其特定的社會背景,同樣也有其存在的意義。我黨在科學把握國際形勢的背景下,總結以往經驗教訓,在十六大上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完整定義: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安定有序依賴于整個社會中兩性的和諧發展,而公平正義作為構建和諧社會中至關重要的條件,根本上也要在社會中形成男女平等的氛圍。正如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提到的,歷史時代的發展是同婦女走向自由的程度密不可分的。

1.性別平等觀念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首要條件

在人類社會這樣一個大的整體環境下,兩性關系作為最基礎的關系滲透于不同民族不同階層不同群體中,并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處理好兩性之間的關系便成為我國在構建和諧社會時應首要考慮的問題。性別的歧視制約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步伐,不利于其他社會關系的可持續發展,并且也對城鄉地區的協調造成了巨大的威脅。不公正的待遇極易造成兩性之間的分離,使人類社會的和諧與有序遭到破壞。因此對于女性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貢獻和在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特殊地位需要加以重視。女性在對實現和諧社會的目標中不容忽視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也體現兩性平等的重要性。

2.性別平等觀念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指導作用

女性的自我解放涵蓋了經濟政治及思想上的解放,在馬克思看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要想改變女性在社會中的從屬地位,首先要獲取經濟上的獨立,而就業是其中關鍵所在。盡管目前大部分的女性已踏入社會,成為職場女性,然而一些以保護女性為出發點的法律卻對女性造成了困擾。例如,我國勞動法中規定女性休產假等條文雖然為女性提供了保障,但部分企業往往在法律上做文章,將招工限定在已婚女性群體上,這種隱性的歧視政策雖然可以給企業帶來利益最大化,然而對于女性生理上的劣勢的歧視,也容易對女性成功入職產生阻礙。這類問題如何協調法律和女性生理差異的現實問題都就值得深思。其次,要想實現女性的全面解放,教育上的提高也是至關重要的。要加強對女性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女性獨有的優勢,鼓勵女性積極參與社會事務;國家還應重用受到良好教育并且對自身主體性非常肯定的女性,在經濟社會中遴選出優秀女性人才,提高她們的社會地位。適度調整在經濟政治領域存在的地位問題,并提高女性在各領域的話語權。人類世界由男女兩性組成,男性和女性在生理心理上是互為替補、相互依存的。應以和諧的視角,平等地看待處理兩性關系問題,才能有利于促進男女兩性發展更加自由全面。只有以人為本,促進性別平等并達到和諧,才能讓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更加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法]西蒙娜德波伏瓦.陶鐵柱,譯.第二性[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

[2]萬麗.從女權社會主義看和諧社會的構建[J].科學發展觀,2009(02).

[3]秦美珠,高雅珍.女權主義社會平等觀的困境與出路[J].山西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03).

[4]楊蘭.中國當代女性生存問題探析[D].長春:吉林大學,2012.

[5]段忠橋.當代國外社會思潮[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劉醒 單位:江蘇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