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視角下農村體育教育探索

時間:2022-02-07 10:19:24

導語:和諧社會視角下農村體育教育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和諧社會視角下農村體育教育探索

摘要:農村體育教育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我國社會農村建設存在著密切關聯,基于和諧社會視角下對農村體育教育進行研究,能夠推進農村教育向著德智體美多方面發展,實現農村與城市發展協調發展。

關鍵詞:和諧社會;農村體育教育;探索

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推進社會主義上層建筑的發展,農村體育教育的探究是推進農村整體建設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國體育人才培養的重要來源,本文從我國農村體育發展的現狀入手,基于和諧社會視角下的農村體育教育給予探索。

一、當前我國農村體育教育發展現狀

21世紀以來,我國城市建設逐步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實現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逐步提高,農村教育,尤其是農村體育教育是農村教育發展中的重點。加強農村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體育人才的培養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如表1[1]為2013-2015年我國農村地區體育教育發展現狀調查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下農村體育教育中,人才培養、教育評價、教育經費投資都有所提高;一方面,我國我國農村體育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果,農村體育教育的發展方向準建明確;另一方面,我國農村體育教育中依舊存在著不足,我國農村體育教育的基礎設施的完善水平較低,農村師資力量變化不明顯,發展我國農村體育教育的道路任重而道遠,同時也減緩了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整體經濟建設與發展。

二、和諧社會視角下我國農村體育教育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和諧社會視角下我國農村體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三方面,首先,農村體育教育的師資力量不足,農村地處偏遠,教學環境相對較差,導致我國人才就業選擇去農村教學的比例較低,對農村體育教育的師資補充水平比較低;其次,農村體育教育的教學形式單一[2];農村從自然環境來說,與外界的信息資源的溝通水平較低,導致農村體育教育形式和教育水平較低,教學內容缺少靈活度,不僅使農村的體育基礎教育水平處于落后狀態,也使農村體育人才培養與城市體育人才培養間存在脫節;最后,農村體育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我國農村教育發展教學中,側重點往往只停留在理論知識學習上,對體育教育重視程度較低,導致農村體育教育的基礎設施不完善,影響了農村體育教育的正常開展,對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造成阻礙。

三、轉變農村體育教育不足,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一)增強對農村體育師資力量的輸入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需要逐步完善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轉變農村體育建設的不足,第一,從表1中調查數據變化分析可知,目前我國農村體育教育中的師資力量依舊處于緊缺狀態,為了提高農村體育教育的教學成果,提高農村體育人才培養的專業程度,加強對農村師資力量的補充。國家可以開展部分體育高校與農村體育學校合作辦學,將高校體育專業畢業生直接安排到農村體育教育事業中,這種人才輸出形式不僅能夠保障農村體育教育中師資力量的不斷補給,同時也能夠環節我國部分城市就業緊張的問題,實現了我國高校人才的綜合分配。例如:某高校為我國重點體育院校[3],學校國家與改院校合作,將該體育院校中的人才就業實習地點就近原則選擇當地的農村學校進行實習,保障了該地區農村體育教育的師資人才的輸入,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二)推進農村體育教育的教學形式多樣化發展

第二,農村體育建設中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逐步實現多樣化發展。新農村建設中農村體育建設的教學內容隨著體育師資力量的輸入,逐漸注入新的教學活力,充分利用農村的教學環境,打破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實現農村體育教學和體育人才培養方式的多元化發展。例如:某農村體育教學中,教師將趣味教學法引入農村體育教學中[4],采用游戲的形式活躍體育教學的課堂氛圍,教師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將教育心理學中兒童發展階段特征與農村教學環境相結合,增強了農村體育教育課堂的靈活程度,實現了農村體育教育與城市體育教育水平的對接。

(三)轉變農村教育中對體育教育的認識程度

第三,加強農村基層組織、農村學校對農村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深入落實我國教育發展中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對農村基層組織而言,加強對農村體育教育中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實施合理的獎罰制度,引導農村學校對體育教育的重視,保障我國體育人才的培養;對農村學校而言,學校不僅要貫徹我國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還要注重體育教育在日常教學的實踐。

四、結語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環境下對農村體育教育的建設,不僅能夠促進我國農村體育人才輸出,保障我國體育人才的不斷供給;還能夠完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精神文明建設,實現城市農村協調發展,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添磚加瓦。

作者:李哲 徐揚 單位: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湯際瀾.我國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研究[D].蘇州大學,2011.

[2]常麗娟.旅游民族學視角下鄉村體育旅游促進村落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3.

[3]鄭媖.高校學生能力素質模型構建及其應用研究[D].武漢大學,2013.

[4]薛明陸.新農村社區體育共生發展模式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