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塑造和諧勞動關系的計策
時間:2022-11-28 11:14:02
導語:漫談塑造和諧勞動關系的計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企業勞動關系存在的新問題就是企業改制后留下的歷史遺留問題。近年來,石油企業在用人體系上進行了不斷探索和實踐,相繼推行了提前退休、內部退養、自謀職業、協議解除勞動合同等政策,對優化勞動力資源配置、降低人工成本費用、減輕企業社會負擔等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由于一些配套措施沒有完全到位,有些政策在實施的過程中也引發了新的矛盾和問題,經濟補償和賠償問題不斷出現,勞動法沒有規定的下崗、內退、買斷工齡等新型勞動關系問題也涌現出來。如企業性質的改變,特別是在公有制轉變為私有制的情況下,職工的自身利益難以與公有制企業相比,職工待遇、社會福利、養老保險等受到影響,導致企業勞動爭議案件直線上升,嚴重影響勞動關系的和諧與穩定,影響企業的健康有序運行。
1.堅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必須將“人”視為企業發展的力量之源,領導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樹立“人才就是財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競爭力”的全新觀念,并且要做到將這種價值觀和理念轉化為實際的行動,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氛圍,注重人的能力的提高和價值的實現,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創造良好氛圍。
2.健全內部管理規章制度。
要加強法律法規政策教育以及企業規章制度的宣傳教育,企業規章制度是企業內部的“法律”,企業應當十分重視規章制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實加強制度建設,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重大事項決定等做書面記載,相關檔案資料也要妥善規范管理,以便在勞動合同解除變更等情況時提供事實舉證。同時,規章制度要做到合法、民主、公示,三者缺一不可。
3.強化薪酬激勵職能。
企業應加強薪酬分配的監督與管理,嚴格薪酬發放程序,定期開展薪酬支付專項檢查,嚴禁截留和挪用,維護員工切身利益。完善內部分配制度,發揮薪酬分配激勵約束和保障作用。企業制定的內部分配制度,需經過職工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后實施。企業應定期對薪酬制度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梳理,妥善處理好各類人員收入分配關系,真正體現崗位工資和獎金的激勵作用,向激勵薪酬轉變。
4.加強勞動爭議調解,建立勞動爭議預警機制。
一是企業應按照《勞動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建立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和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并按《工會勞動法律監督試行辦法》、《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明確委員會職責,積極開展勞動法律法規的宣傳、監督,依法進行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為促進《勞動法》及其配套法規在企業的全面落實、維護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做出積極的努力。
二是企業應加大對長期不在崗人員的清理力度,嚴肅勞動紀律,按照“走足程序、留下痕跡”的要求,對長期離崗等違規違紀員工及時依法嚴肅處理,對符合終止(解除)勞動合同條件人員,依法終止(解除)勞動合同。
三是建立勞動爭議預警機制,健全內部勞動關系矛盾協調處理機制,加強與工會、信訪部門的溝通協調,關口前移,分級負責,對各類勞動關系矛盾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掌握協調勞動關系的主動權,營造團結進取、互利雙贏的和諧勞動關系氛圍。
四是健全退出與引進機制,即保障了生產,又為企業增添了新鮮活力,保證企業穩定的可持續發展。
5.為職工搭建依法維權平臺。
企業應以律師事務所為支持,建立職工法律維權服務站,聘請職工維權法律顧問,開展職工法律講堂、現場法律咨詢等活動,為自身權益受到侵害的職工群眾及時提供法律服務、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使職工應用法律保障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減少勞動爭議的發生。
6.暢通渠道,精心打造企業與員工互動溝通的平臺。
企業應通過建立職工熱線電話、領導信箱、網絡平臺、職工創業櫥窗、心靈博客等,多渠道傾聽員工的心聲,落實職工群眾當家作主的各項權利,增強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激發職工創新創業創效激情。
作者:趙紅霞單位:中國石化集團公司中原油田采油四廠
- 上一篇:水產中心黨務公開實施方案
- 下一篇:生豬良種補貼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