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分析

時間:2022-06-04 02:52:46

導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情況分析

一、現狀分析

全省農村勞動力總量為4800多萬人,農村富余勞動力為3200多萬人,目前仍有600多萬農村富余勞動力需要進一步開發轉移。1.轉移就業取得新成就。截至2013年10月底,河南省實現農村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90萬人,其中75.6萬人省內就近就業,占新增轉移就業總數的84%;14.4萬人輸出省外,占新增轉移就業總數的16%。截至目前,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量達到2660萬人,其中省內轉移1523萬人,占轉移就業總量的57.26%;省外輸出1137萬人,占轉移就業總量的42.74%。省內轉移就業人員累計超過省外輸出386萬人。從表1看出,近五年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省內外人數變化情況看,一是河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數在逐年增加,在人力資源方面支撐了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移、產業集聚區發展及新型城鎮化建設。二是自2011年起,省內轉移就業人數開始首次超過省外,出現了拐點。表明河南省經濟的快速發展,吸引農村勞動力省內就地就近就業;三是政府需要為轉移就業人員解決就業、社會保障、權益維護以及子女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務方面的任務更加繁重。2.人員結構出現新變化。據統計,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人數中,男女比例由1.4∶1變為1.3∶1,女性外出務工比例略有增加。年齡在30歲以下的,占轉移就業總人數的49%,50歲以下的占8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轉移就業總數的60%。參加過技能培訓的占轉移就業總數的43%。目前,全省技能培訓的任務還很繁重。3.非農產業人員呈現新特點。據統計,目前省內轉移就業1523萬人,其中約48%跨市縣轉移就業,52%在本縣域內就地就近就業;省外就業1137萬人,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其中長三角350萬人,珠三角350萬人,京津地區200萬人,東南沿海100萬人,中西部地區100多萬人。他們主要集中在電子加工、服裝加工、制造及建筑、服務業等二、三產業中,分別占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人數的53.8%和35.9%。在非農產業的人員比重越來越大,但面臨的和諧穩定任務越來越繁重。4.自主創業呈現新局面。由于各級黨委政府積極落實創業優惠政策,在資金、場地、信息、技術等方面為農民工創業提供了優質服務,特別是近幾年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以小額擔保貸款為抓手,大力扶持農民工回鄉創業,農民工回鄉創業人數逐年增多。從表2看出,目前河南省累計回鄉創業人數達98.2萬人,帶動近330萬人就地就近就業,回鄉創業已成為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的重要途徑,回鄉創業農民工已成為農村勞動力實現就近就地就業的生力軍。5.勞務收入實現新增長。近些年來,河南省外出人員勞務收入持續提高,年均增長19%左右。2010年全省勞務收入總量為1980億元,人均8379元;2011年全省勞務收入總量為2340億元,人均9493元;2012年全省勞務收入總量為2810億元,人均10934元。(見圖1)年勞務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2%左右,已成為農民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6.產業集聚區就業成為主陣地。近年來,由于產業集聚區的發展勢頭強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呈現新局面。據統計,河南省產業集聚區就業人員中,60%的從業人員為農村轉移勞動力,可見,產業集聚區的發展,已成為吸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主陣地。

二、存在問題

一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基層服務平臺較為薄弱。目前河南省不少鄉鎮人力資源基層服務平臺在機構人員、設施配備、功能服務、經費保障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農民外出務工存在用工信息不共享、不對稱的現象,不能給予及時有效的服務。二是河南省雖有600多萬農村富余勞動力,但多以年齡偏大、文化和技能偏低,且以45歲以上中年婦女和55歲以上男性群體為主,對他們進行轉移就業開發難度較大。三是技能培訓補貼標準低,效果質量不佳。由于培訓補貼標準偏低,且兌付補貼資金程序復雜,再加上用工企業門檻不高,導致農民工參加培訓和培訓機構承擔培訓的積極性不強、培訓效果質量不佳。四是農民工融入城市還存在體制機制性障礙。由于我國城鄉二元制體制的存在,致使河南省農民工特別是長期在外居住務工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在獲得就業、社會保險、子女教育、住房保障、城市戶口等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政策待遇方面,還存在許多體制性、機制性障礙。

三、對策與建議

(一)增強轉移就業服務,進一步穩定和擴大農民工就業。著力開展好農民工就業、失業信息統計監測和形勢分析研判,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創新農村勞動力服務管理,積極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實名制,實現河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由粗放式向精細化管理的轉變,實現農村勞動力信息管理電子化、數據更新常態化、就業服務人性化的“三化”管理目標。(二)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質量,努力實現農民工穩定就業和高質量就業。貫徹落實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以技工院校、職業院校和用工企業培訓為主,加大訂單式培訓、委托培訓,努力使有培訓需求和培訓意愿的農民工都能得到技能培訓和素質提高。同時切實提高培訓質量,使農民工真正具有適應穩定就業需要的技能。(三)推進家庭服務業體系建設,積極擴大農民工就業渠道。一是完善發展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不斷壯大家庭服務業規模;二是落實發展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各項政策措施,支持家庭服務業快速發展;三是建立健全發展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工作機制,強化對家庭服務業的協調指導;四是深入開展創先評優活動,不斷規范企業行為。(四)健全農民工融入城市體制機制,為農民工就業和生活提供保障。一是加大轉移就業資金投入,用于建設和完善轉移就業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及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二是健全完善促進農民工融入城市的政策措施,大力推進農民工市民化。三是加強農民工勞動保障執法監察,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本文作者:呂志華閆維工作單位: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