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人才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25 08:42:00

導語:開放人才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開放人才研究論文

1人才隊伍現狀

1.1政府主管部門公務員隊伍結構性矛盾突出

在淮安開放型經濟領域,政府主管部門人才隊伍結構性矛盾表現在:首先,年齡結構不盡合理。其次,學歷層次不高。第三,專業類別矛盾突出。外語類和法律類人才匱乏,除去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類別,外語類占12%,法律類僅占5%,其它類的占31%。

1.2外經貿企業高層次、專業化人才結構失衡

一方面表現在高新技術領域人才匱乏。近年來,淮安招商引資力度較大,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形成一定規模,但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主要依靠外商或進口,從國內外引進的高層次專業化人才很少,“本土化”高層次人才更為不足,自主創新能力比較弱。

1.3外經貿行業協會高層次人才缺乏

淮安行業協會伴隨著淮安經濟發展的步伐,也正不斷成長壯大,但高層次人才同樣嚴重不足,年齡結構、知識結構也不盡合理。

2原因分析

淮安人文薈萃,科教發達,豐富的人才和勞動力資源為淮安開放型經濟前二十年的發展建立了功勛,也為今后更好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隨著近年來經濟國際化的迅速發展、國際資本和產業向長三角地區的迅速轉移,淮安開放型經濟領域高層次、國際化人才顯得嚴重不足,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和引進明顯滯后的問題日益顯現。

2.1人才管理觀念陳舊

政府主管部門延續著計劃經濟時代的用人方式,沒有完全建立新的適應市場經濟的人才管理體制,有些地區和部門雖然也比較重視人才國際化問題,但人才國際化理念沒有真正樹立起來,政府主管部門內培養、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意識不強、機制不活、辦法不多,公務員隊伍缺乏應對經濟國際化市場競爭的充足活力。

2.2人才引進缺乏活力

政府主管部門囿于編制、職數的限制等多方面因素,在高層次人才引進上缺乏應有的自主權和有效空間;由于政府職能方面的原因,對企業用人影響力不足,相應地對企業引進人才上也存在指導不夠、服務不到位情況。企業對經濟國際化競爭和人才國際化競爭的相互影響認識不足,對淮安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高新技術產業化步伐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等趨勢對高層次、國際化人才的依賴度估計不夠充分,在高層次、國際化人才的引進上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和原始動力,因而,在如何引進和配置人才等方面思考不夠,活力不足。

2.3人才培訓力度不大

近年來,省、市、縣外經貿主管部門、行業協會雖然對人才的培訓力度和覆蓋面在不斷加大,但相對于淮安外經貿行業巨大的人才培訓需求,仍然杯水車薪。

2.4人才激勵機制不夠健全

行業內許多部門和單位沒有建立起科學的人才績效測評考核體系,沒有建立起符合高層次人才特點的收入分配機制和順應國際化人才競爭需要的人才配置機制,這些不利于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引進和作用發揮的因素,阻礙了淮安開放型經濟領域高層次人才隊伍的建設。

3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

人才是增強國際競爭的引擎,人才國際化是推進經濟國際化的不竭動力。實踐證明,經濟國際化發展越快,對人才國際化要求越高;人才國際化發展越快,對經濟國際化發展促進越大。

3.1要堅持科學的人才觀,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

要始終把經濟發展的制高點放在領先人才上,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動力的理念,全面實行人才戰略。

3.2要圍繞人才素質國際化,加強對人才的培訓培養

面對經濟全球化,提升人才素質,加強對人才的培訓培養刻不容緩。各級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應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牢固樹立人才培訓的新理念,把人力資源開發和培訓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常抓常議;要建立“大培訓”格局,不斷加大繼續教育的投入,加大“本土化人才”國際化培訓力度,并積極為人才培養提供政策支持和經費保障,使各類人才都有學習提高的機會。

3.3要創新配置方式,健全高層次人才引進機制

擁有大量高素質的國際人才,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要順應經濟國際化競爭的需要,建立全新的人才配置市場機制,確立以人為本的全新觀念吸引人才;敢于突破傳統的思維定勢,著眼外經貿事業發展的需要,用前瞻的眼光,以積極主動與熱情的態度去招攬人才,挖掘人才;充分利用國際互聯網、國際經貿活動和國際會議等各種渠道和手段,廣攬國內外優秀人才。對于高新技術、前沿技術及急需人才,要努力營造以項目帶動引智,以引智推動人才構成國際化的大環境。

3.4要健全激勵措施,營造良好的人才環境

經濟全球化要求人才工作的體制、機制與國際慣例相協調。要建立領導機構議事制度,根據經濟國際化發展趨勢和行業或單位自身發展的需要,從宏觀和微觀層面,定期分析本行業或本單位人才隊伍建設情況,并從宏觀上提出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指導性意見。建立建全人才培訓和績效考核制度,使人才培訓培養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做到人盡其才,人盡其用。制定優惠政策,建立激勵機制,為人才創造良好的拴心留人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不斷提高為人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徐兆銘,喬云霞.知識經濟與開放經濟條件下的人力資源競爭[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5).淮安統計年鑒(2001~2007年).

[摘要]人才是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資源,人才的流向將決定一國經濟發展的成敗,尤其是在經濟國際化的今天。但我國人才奇缺,在開放經濟領域更顯得明顯,淮安也不例外。如何合理建設人才隊伍是目前我們要迫切解決的問題,也是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唯一出路。

[關鍵詞]開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