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門人力資源服務關系論文
時間:2022-03-30 08:41:00
導語:公共部門人力資源服務關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服務型政府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需求,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就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一致性,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是各種資源中最重要、最寶貴的,是第一資源。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貫穿于各個方面,特別是提供公共服務的公共部門,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公共部門要更加重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使公共資源更多地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傾斜。公共部門人力資源規劃作為建設服務型政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樣要依據、貫徹科學發展觀,在公共部門人力資源規劃的需求預測、總量預測、結構預測等方面,科學推動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組織結構的合理整合與配置,從而實現服務體系的高效運行。
二、公共部門人力資源在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作用
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基本任務是,建立適合我國國情、惠及全民、公平公正、水平適度、可持續發展的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工作重點是,提高政府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服務的能力,全面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督、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職能。公共部門的人力資源是公共部門發展的第一資源,政府的各項政策、制度需要公共部門工作人員去落實、執行,工作人員能否做到人盡其才,直接關系到政府整體服務體系的效率。科學的、可持續的人力資源規劃,能夠滿足不同環境、不同工作需要的政府服務總體戰略的要求,促進政府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更加有序、科學、準確的開展,提高政府人力資源管理的利用效率,保證政府運用結構科學合理的服務體系去實現政府的工作目標,提高政府工作人員在工作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使其與政府工作目標一致。因此,通過科學的、可持續的公共部門人力資源規劃,做到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結構優化,人盡其才,對于建設服務性政府有著重要意義。
三、如何在建設服務型政府中實施有效的人力資源規劃
(一)、進一步落實、有效運用《公務員法》
2006年1月1日,我國正式開始實施《公務員法》,這標志著我國公共部門人力資源建設又步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公務員法》內容涵蓋了公務員管理的各個方面,其中的任用制度在人力資源規劃中屬于人員的選拔、錄用、補充計劃范疇,是政府工作人員系統的門戶,認真落實《公務員法》,不但政府機關能吸引優秀專業技術人才,而且還能保證在人才的錄用等方面,確保人才的素質和質量。通過不斷地完善任用制度,形成正確的用人導向,最終實現政府組織高效運轉和組織目標的實現。
(二)、強化公共部門的結構預測,確定合理的人力資源結構
我國整個社會經濟已經融入到一個沒有國界的世界經濟體系和全球化商業體系中,政府工作目標的實現,不是一個或幾個人所能承擔的,需要大量的人才共同努力,同心同德,相互促進才能達到目的。每個人在個體素質上滿足目標的要求固然是政府整體發揮高效能的必要條件,但并不是充分條件。只有經過科學的組合,形成如運動賽場上集體項目發生地良性化學反應,政府整體才能發揮出最大效能,也就是人們常說的1加1大于2,這就需要公共部門在進行人力資源規劃中,把不同知識水平的專業人才按一定比例規劃,使他們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形成一個適應政府高效運轉需要的有機體,發揮出政府整體的最大效能。
(三)、進一步推進交流,制定科學的晉升計劃
前邊提到的《公務員法》中,也規范了政府工作人員的考核制度、職務升降制度,有利于建立科學的用人機制。如果一個人在某個崗位不能最大發揮自身才能,這時,崗位與崗位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進行科學的人才交流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外,也需要決策者在制定人力資源規劃過程中,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科學合理地規劃人才交流的方式、交流崗位,以及職位升降等。只有這樣,政府才能把合適的人配置到合適的崗位,把有能力的人配置到能夠發揮其最大作用的崗位上去,這對于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提高人力資源利用率是非常重要的。根據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責任與權限都屬于激勵因素,它們的增加對人的激勵作用巨大,因此,科學的升降制度,最直接的作用就是激勵,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刺激和挖掘政府工作人員的潛在能力。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關系到黨和國家建設的興衰成敗,任何國家政策的實施,主要依靠公共部門的人力資源,科學合理的人力資源規劃,調動每一個公共部門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進一步增強公共部門的辦事效率,調高政府的服務水平,從而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和發展。
- 上一篇:社區清明節活動策劃書
- 下一篇:當代大學生學習形勢與政策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