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管理員魅力辯證關系論文

時間:2022-04-28 10:03:00

導語:把握管理員魅力辯證關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把握管理員魅力辯證關系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領導者魅力產生的根源和構成的社會基礎;領導者魅力的構成因素;領導者魅力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領導者的魅力是社會實踐的產物、需要是領導者魅力產生的根源、“需要”在領導學中意味著使特定的結果具有吸引力的某種狀態、傳統領導的主要力量來自權力、人格魅力不是人與生俱來的,而是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磨練出來的、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經濟全球化的趨勢逐漸增強、堅持正確的權力觀,做到勤政愛民、領導者魅力的積極作用、領導者的魅力有助于感染他人、領導者魅力的消極作用、領導者的魅力可以是一種祝福也可以是一種詛咒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領導者的魅力是一種非凡的品質,具有極強的吸引力,需要是其產生的根源,社會利益和組織權力是其構成的社會基礎。領導者的構成因素主要有人格魅力、學識魅力、工作魅力和形象魅力等幾個方面,它在領導目標活動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但如果運用不好就會有很大的消極作用。

【關鍵詞】魅力;領導者的魅力;非權力因素

一、領導者魅力產生的根源和構成的社會基礎

領導者的魅力是社會實踐的產物,是歷史發展規律的顯現,同時也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的結晶和社會矛盾的“晴雨表”。領導者魅力的產生有其深刻的根源。

需要是領導者魅力產生的根源。“需要”在領導學中意味著使特定的結果具有吸引力的某種狀態,促使人產生滿足需要的行為。現代西方行為學家馬斯洛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要有五個層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上個世紀30年代,哈弗大學教授梅奧等人吸取心理學和社會學研究成果提出“人際關系理論”,認為人不但是“經濟人”,更是“社會人”的基本假說,即人性有經濟性的一面,要增加經濟收入,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也要有情感、歸屬感、人的價值實現等更高層次的社會性需要。實際上,滿足各個層次和方面上的需要,都需要有魅力的存在,魅力越高的人,在各個層次和方面的需要就會越容易得到滿足。同時人越想滿足更高層次的需要,就需要越大的魅力,因此魅力的產生,來源于人自身的需要。

領導者構成的社會基礎主要有社會利益基礎和組織權力基礎。首先討論社會基礎。馬克思說:“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相關。”領導者作為社會利益的分配者,總要使每一個下屬獲得一定的利益,但利益的分配往往是不均衡的。領導者因此要平衡和協調各方面的利益,形成共同利益目標,所以領導者魅力是以社會利益為基礎的,是社會利益的升華。再看組織權力基礎。領導者魅力作為領導者與追隨者的關系,必然包含權力因素,是制約與被制約的關系。權力與領導行為是一對相互作用的事物,是指領導者意圖轉化為現實并加以鞏固的決定力量。領導者魅力的增長,常常與其職務權力的增長呈現相關的關系,所以說,領導者的魅力是建立在組織權力的基礎上的。

二、領導者魅力的構成因素

傳統領導的主要力量來自權力,現代領導的力量主要來自自身的人格、學識、能力等魅力去說服、影響和感召他人,這種非權力性權威發揮作用范圍更為廣泛時間更長久。領導者魅力主要由人格魅力、學識魅力、工作能力魅力和形象魅力構成。

(一)人格魅力

它是領導者在被領導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譽,是領導者表現出來的一種能吸引群眾、感召群眾、團結群眾的力量。人格魅力不是人與生俱來的,而是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磨練出來的。歷史上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是講人格、有魅力的人。的豪放、的儒雅、鄧小平的堅毅都是令人傾倒的人格魅力,在他們與世長辭多年后,每每提及也仍令人感佩不已。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說:“一個領導者能使人感念的不是他的威勢而是他的德行與恩澤。”

怎樣才能提高領導者的人格魅力?一要信念堅定。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它充實人的思想,指導人的實踐。二要嚴于律己。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樣子,打鐵先要自身硬。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他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三要人文關懷。領導者要心系群眾、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謙恭尊重,換位思考。平等相待,無論是上級、同級還是下級,都要平等相待,一視同仁。

(二)學識魅力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經濟全球化的趨勢逐漸增強,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缺乏系統認知的人能夠對瞬息萬變的現實作出反應。領導者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而且要有合理的知識結構。領導者應該自覺成為“學習型”干部,做到學習政治理論,提高理論素養;學習業務知識,提高工作水平;學習必備知識,提高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本領。

對于領導者來講,提高學識魅力的途徑就是首先要學習理論。在學習立場、觀點和方法上下功夫,并聯系實際,學以致用貫穿于學習理論的始終。其次,要架構合理的知識結構,實現知識創新。就是要立足眼前,著眼未來,建立一個既掌握某一學科或領域的專業知識,能向縱深拓展,又熟悉與科學的領導活動相關的門類,能橫向延伸的“T”字型知識結構。

(三)工作魅力

它是領導者在工作中所產生的一種對下屬的吸引力。工作魅力是領導者魅力中最主要的方面。因為一個領導者的重要職責就是要始終用好人民賦予的權力,做到勵精圖治、奮發有為、勤政務實,不斷創造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業績。

一要堅持正確的權力觀,做到勤政愛民。領導者的魅力是領導權力運用的最佳狀態,是領導者個人權力、個人影響力的升華,是領導者在領導活動中所具有的對被領導者的導向力、凝聚力和號召力。所以,領導者離不開領導權力,領導權力是產生領導者魅力的基礎和前提。二要真抓實干,避免空談。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來,就干不出新的事業。”三是敢于創新。創新靈活的領導方式會引起下屬職員的驚嘆和由衷的佩服,從而增強其領導魅力,并大大提高組織的工作績效。

(四)形象魅力

領導者魅力形象“誠于心,見諸于形”。因而領導者無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塑造自己的形象魅力。形象魅力首先始于服飾,下屬通過視覺觀察到的首先是這部分,因此,服飾要整潔樸素、舒展大方。其次,形象魅力還包括領導者的儀態儀表,言談舉止。最后,真正決定領導形象魅力的是領導者的心理狀態和行為風格。在《贏家形象》一書中,羅伯特·舒克認為,贏家形象開始于良好的自我形象,沒有自我形象或自我形象不佳,領導者的其他優點就會被削弱。1960年,約翰·肯尼迪競選美國總統時,肯尼迪的外表讓公民覺得他富有魅力。

三、領導者魅力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

(一)領導者魅力的積極作用

領導者的魅力有助于增強并且改善與他人的關系。領導者的魅力在人際關系方面能帶來較大的優勢,其原因很多,首先是因為人們總是尋求他們認為富有個人魅力的人;其次,人們總是受到他們認為極富個人魅力的人所吸引,因為他們覺得這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和自尊,讓他們產生一種愉悅感;最后許多人都想為富有魅力的領導者工作,因為這樣能給他們以力量并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領導者的魅力有助于感染他人。當一個領導者被認為是極富魅力的,那么其下屬更愿意采取領導者的建議去行動。有魅力的領導者往往通過以身作則來領導或影響他人,領導者可以通過自身的行動來傳播價值觀和各種期望。

領導者的魅力有助于提高領導實效。在工作中,如果領導者給予下屬越多,下屬的回報也越多,領導者得到的也就越多。這是極富魅力的表現。迪珀拉克·喬普拉是一位自救精神領袖,他有數以萬計的忠誠信徒。他以自己與讀者和聽眾之間形成的情感紐帶著稱。他信奉“給予定律”,認為給予越多,得到也越多。

(二)領導者魅力的消極作用

領導者的魅力是被光環籠罩著的,領導者的魅力可以是一種祝福也可以是一種詛咒,領導者魅力并非總能給組織帶來利益,它同樣能夠用于私人目的,導致欺騙,操縱和剝削他人。領導者魅力的濫用給組織帶來了風險的同時也帶來了危險,因為它能夠被用于破壞性目的。當領導者希望追隨者具有什么信念和價值觀,他們本身就是這些信念和價值觀的堅定榜樣,如果他們倡導的信念和價值觀是不正確的、極端的就會把追隨者帶入歧途。希特勒自身是有魅力的,有很多追隨者,但他倡導的法西斯納粹主義運用強制的力量引導人們走向了不幸的極端。那些為了一己之私而解決組織問題的領導者往往也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由于自身的處境和外在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領導者身上會出現原來并不存在的某些不良的心理特征和價值追求,或者是原來被壓抑著的某種不良的心理傾向,由于外在和內在制約的放松而生長和膨脹起來。有些領導者在經過艱苦奮斗領導組織獲得成功之后,各種驕傲自滿的情緒會隨之滋長,為了尋求艱苦努力之后的補償,他們常常會尋求在法律和道德之外的某種物質和精神補償,以至于不擇手段地攫取財富和享樂。也有些領導者在取得成功后,喪失了進取心,不思進取地享受物質生活。

總之,領導者魅力從產生開始就是有強大的感召力,但其又有一定的負效應,把握領導者魅力的辯證關系才能更好地發揮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稼人.領導者的魅力[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

[2]崔華芳.魅力型領導[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3.

[3]王爾章.領導者要強化人格魅力[J].領導科學,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