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會計系統取向分析論文
時間:2022-06-04 11:02:00
導語:人力資源會計系統取向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構建我國人力資源會計體系的必要性;人力資源會計體系構建:以勞動者權益為中心等進行講述,包括了有利于向相關使用者提供人力資源管理的決策信息、有利于企業內部各責任單位有效地利用人力資源、有利于企業正確核算期間經營成果和經營效益、有利于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人類正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跨越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人力資源會計是現代會計的新領域。如何構建人力資源會計體系,迎接知識經濟的到來,這是人力資源會計領域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也是傳統財務會計著力要解決的問題。構建了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的可能發展模式。本文旨在探討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人力資源會計體的必要性系,并認為:我國人力資源會計體系的構造應始終以勞動者權益為中心,而非傳統的所有者權益,也不是人力資源成本或人力資源價值。
【關鍵詞】人力資源;人力資源會計理論;勞動者權益;所有者權益
1構建我國人力資源會計體系的必要性
人力資源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形式反映人的成本和價值的一種管理活動,是會計科學中的一個新興分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隨著生產的社會化,人才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如何加強人才資源的科學管理,提高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益,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亟需研究的重要課題。推行人力資源會計是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需要,是提供人力資源投資信息的需要,是研究和提高人力資源使用效益的需要,是第三產業迅速發展的需要,(主要指人才密集、知識密集的單位和部門)。同時也是對外經濟交往的需要(涉及人力資源對外的人工成本、價值及效益)。人力資源在國民經濟中的巨大作用,決定了建立人力資源會計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適應客觀經濟條件變化,迎接知識經濟挑戰的必然要求。更為重要的是填補傳統會計對人力資源價值反映的空白,充實和豐富財務會計的內容,從而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價值。并且,在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下,構建人力資源會計至少具有以下幾點現實意義。
(1)有利于向相關使用者提供人力資源管理的決策信息:現代企業要有效地開發和利用人力資源,節約人工成本與人力投資是一對矛盾,二者的協調要依賴人力資源會計,根據人力資源價值變化的信息,作出正確的人力資源管理決策。隨著我國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企業用人招聘的自主權越來越大,人力資源的流動日趨頻繁,以及企業在職人員的培訓、再教育等都需要通過人力資源會計反映出來,以考核人力資源的經濟價值。
(2)有利于企業內部各責任單位有效地利用人力資源:人力資源會計能及時反映企業人力資產增值和耗用情況。通過合理制訂工資及福利政策,有效地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使企業人力資源保持合理的水平,做到人盡其才,人盡其用,避免人才浪費與資產閑置,為企業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
(3)有利于企業正確核算期間經營成果和經營效益:在傳統的損益中由于將開發人力資源支出列為本期費用,從而降低了本期收益,在資產負債表中,資產總額未包括人力資源,從而歪曲和低估了企業實際資產和低估了企業未來的獲得能力。人力資源會計應正確區分人力資產的投資與耗費,使企業人工成本計價列示合理,使企業收益計量建立在收入費用合理張比的基礎上,從而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
(4)有利于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企業的人力投資不僅對于提高企業職工素質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提高全民知識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人力資源是一個國家寶貴的財富,是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促進人力資源的開發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通過人力資源會計反映報告,可以使政府了解企業人力資源的維護和開發情況,以適應政府行為和宏觀調控手段的需要。
2人力資源會計體系構建:以勞動者權益為中心
目前,理論界相繼提出了人力資源會計的三種模式,即人力資源成本會計、人力資源價值會計與勞動者權益會計。然而,究竟哪種符合我國國情,首先應當從人力資源會計產生的環境入手考慮。
人類正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跨越。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1996年年度報告中指出,其主要成員國所創造的國內生產總值50%以上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結構已經轉型。在進行大量經驗研究的基礎上,舒爾茨對美國國民收入中各要素的貢獻進行了估計,在1975年到1990年間,資產收入分額已經由大約45%下降到20%,,而勞動力所帶來的收入分額,則已從大約55%上升到80%。毫無疑問,知識及知識創新正在也終將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動力。誰擁有了知識,誰就將擁有財富;誰擁有了具有知識的人才,誰就擁有了創造財富的源泉。在傳統的會計模式中,企業的所有者以其擁有的物質資源對企業進行投資,以此享受對企業的所有權,而勞動者,即擁有人力資源并將之投入企業的人卻處于被雇傭的從屬地位。但實際上,企業的財富是由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共同創造出來的,二者缺一不可。那么,憑什么物質資源所有者能享有企業的權益,而人力資源所有者卻不能(如果說在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這種不平等還能因物質資源對企業所創造的貢獻大于人力資源而被掩蓋的話;那么,在知識經濟條件下,隨著知識和知識創新所起的作用將趕上并超過物質資源,人力資源所有者的地位越來越高于物質資源所有者,他們必將要求與物質資源所有者分享企業權益,甚至會占有更大的控制權。
可見,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傳統的由物質資源所有者支配著勞動者和其它生產要素的一元導向經濟模式必將逐步轉變為由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所有者共同支配企業的二元導向經濟模式。會計作為對企業、社會經濟運行進行反映核算和監督管理的學科,也必將以人力資源會計模式為主導。在人力資源會計的三種模式中,人力資源成本會計以投入價值對人力資源成本進行核算,它在很大程度上僅僅是對原有會計核算程度的改變;并且,其確定的人力資產帳面價值并不代表人力資源能創造的價值,無從體現不同人力資源的經濟價值;最致命的還在于,它未能明確人力資源的產權歸屬,從而不能從根本上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人力資源價值會計以產出價值對人力資源進行核算,它雖然能克服人力資源成本會計的前兩個弊端,但最終無法解決產權劃分的根本問題。勞動者權益會計以承認人力資源是有價值的經濟資源為基礎,更進一步提出人力資源同物質資源所有者共同享有對企業的所有權,從而在根本上克服了前述兩種模式的弊病,也決定了只有勞動者權益會計才能最終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會計主流,因為“勞動者權益”這一基本概念徹底解決了經濟學的基本問題-產權問題,從而為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與勞動生產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結論
綜上所述,勞動者權益會計是對人力資源成本會計的繼承,對人力資源價值會計的改進,并在此基礎上明確人力資源的權益,確立勞動者在企業中的地位。所以,我認為,人力資源會計并不是僅僅對人力資本的取得成本與創造的價值進行簡單的核算,而首先應該將人力資源的擁有者與物質資本的擁有者擺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然后再去討論人力資本與貨幣資本及物質資本的核算問題,否則,如果僅將勞動者視為貨幣資本擁有者的一個生產要素,這就無法體現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同時也是不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情的。
- 上一篇:教師在端午節國旗下的講話
- 下一篇:人力資源開展創先爭優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