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農民工人力成本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6 08:54:00

導語:建筑工地農民工人力成本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工地農民工人力成本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建筑業;農民工人力資源管理

論文摘要:建筑業是國民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肩負著國家基本建設的重任。建筑農民工是建筑業的主要從業人員,承擔著建筑施工一線繁重的建設任務。長期以來,建筑業使用農民工不規范,缺乏針對農民工的有效管理制度,造成侵害農民工權益事件屢屢發生,阻礙了建設行業快速發展,影響了和諧社會的構建。建立有效的建筑業農民工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是擺在政府、企業和所有農民工面前的迫切問題。

1建筑業施工企業本民工使用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增加值約占GDP的7%。據《2007年中國統計年鑒》資料顯示:2006年建筑業的就業人員約有540.9萬人,其中施工現場操作人員以農民工為基礎。廣大農民工為建筑業快速發展提供了人力資源的保障,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同時,在以農民工為主的建筑勞務市場中,客觀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以下幾個方面:一些“包工頭”隨意用工,管理混亂,違法轉嫁經營風險,嚴重侵害農民工的合法權益;2、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嚴重不足,從業人員素質較低,給工程建設的安全和質量帶來隱患;3、農民工隊伍龐大松散,無序流動,給行業管理帶來困難;4、工資水平低和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嚴重;5、工作環境惡劣,農民工權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6、十余年不變的價格體系,最大限度地去攫取人工費差價,安全、質量等方面很少或者基本不投入,導致部分工程項目施工如履薄冰。

2加強建筑業農民工人力資源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業農民工的人力資源管理是指,建筑企業通過招聘、甄選、培訓、工資支付等管理形式對組織內外相關農民工進行有效運用和管理,滿足建筑企業當前和未來的發展需要,保證建筑企業目標的實現和建筑農民工發展的最大化的管理過程。

目前,加強建筑業農民的工人力資源管理十分必要,表現在:

第一,加強建筑業農民工人力資源的管理是現代化大生產的要求。建筑業只有通過培訓和開發農民工,才能使其掌握、熟悉并提高自己的技能,以滿足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

第二,加強建筑業農民工人力資源的管理是迎接新技術革命挑戰的需要。建筑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適應并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不斷充實、更新和提高農民工的知識、技能、素質。而這一切,只有通過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才能實現。

第三,加強建筑業農民工人力資源的管理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建筑企業通過人力資源的管理活動,能夠使農民工更新知識,提高技能水平,工程質量會大大改善,企業的管理水平也會有很大提高,從而增強企業的整體競爭實力,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會隨之提高。

第四,加強建筑業農民工人力資源的管理可以提高凝聚力。建筑企業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對農民工的人力資源管理,可以使企業的理念文化扎根于農民工的心里,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動企業向著更高的目標發展。

3強化建筑業農民工管理的對策思考

3.1從政府角度出發

完善并嚴格執行建筑農民工工資制度。第一,勞動保障部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建立完善的建筑企業工資支付信息網絡和工資支付信用制度,對建筑企業工資支付情況實施有效監控。對克扣、無故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企業,可以在媒體上予以公布;對有可能轉移、隱匿的設備、產品及其他財務,可申請法院對涉案財務依法暫扣。

第二,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目前拖欠工資行為主要承擔民事責任,懲罰力度較輕,導致建筑企業選擇“不守法”策略。為促使建筑企業守法,應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第三,試行“日薪制”。目前建筑企業實際實行的是“季薪”、“半年薪”,甚至是“年薪”,這為企業最后拖欠工資留下了口子。政府應出臺文件,鼓勵建筑企業在部分能按日計算工程量的崗位上試行“日薪制”。工資發放時間縮短后,既可應對人員的流動和變化情況,也能更有效地激勵農民工提高工作效率。

重視建筑業農民工的社會保障

第一,充分考慮頻繁流動與受益的銜接。政府及相關管理部門應該考慮到農民工工作具有很大的流動性,加強各地社會保障制度銜接以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第二,加強要求建筑企業為農民工繳納社會保險的費用的力度,對于未按要求給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的建筑企業,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限制其投標權利,對于情節嚴重的要加大處罰力度。

優化執法環境

第一,明確政府各級部門職責,杜絕行政“不作為”。各級政府相關執法部門尤其是勞動監察執法部門、建設主管部門應認真反思自己的工作失職問題,要堅決查處行政“不作為”。

第二,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制度。建筑企業處于強勢地位,對農民工擁有絕對的控制和支配權,是建筑農民工權益受到侵害的制造者。為了保證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在發生爭議時應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制度。

從建筑企業角度出發

做好農民工的培訓工作

第一,合理安排培訓內容。一方面結合工程進度和工程項目對生產技術的要求確定培訓內容;另一方面針對建筑農民工特點,根據農民工實際需要設計課程體系。

第二,完善培訓軟硬件設施。建筑企業民工業余培訓學校可建在工地生活區,與工地食堂或活動室合二為一。企業要為農民工業余學校配備教學必備設施。

第三,加強培訓師資隊伍建設。培訓學校的師資隊伍由企業負責人、項目部經理、專業技術管理人員和技能水平較高的工長、隊長擔任。同時企業應邀請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的負責人為農民工授課。

第四,培訓方式靈活多樣。由于建筑農民工培訓是典型的“工學結合”形式,企業即可利用政府的優惠措施,在工程任務不緊張時,開辦農民工業余學校;也可給農民工指派“師傅”,現場指導農民工的操作技能;還可鼓勵農民工自學成才,學習相關的技能、知識,提高學歷水平。

改善生產生活環境,加強勞動保護

建筑企業應加強與農民工的溝通與交流,關心農民工身心健康。同時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完善的生活條件,關心其身體狀況和就醫情況,注重對職業病的防治有條件的建筑企業,可建造一些低價位的適合農民工居住的住房,制定配套政策出賣給他們,使他們做工有單位,居住有定所。

保障農民工的工資權益,加強社會保障工作

建筑企業應該按照《勞動法》或約定及時支付農民工的主體工資、加班工資、各種津貼和補貼,做到不拖欠、克扣農民工的工資。建筑企業還應按照法律規定為農民工繳納各類社會保險,尤其是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以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避免勞動爭議。公務員之家

做好農民工績效考核工作

在工作上應注重對農民工工作業績的考核,制定科學的考核制度。對于那些工作表現突出、業務精良的農民工應給予褒獎。同時允許建筑農民工可參加企業的勞模評比,對工作業績出色的農民工,企業要提拔重用,為其他農民工樹立榜樣。

從建筑業農民工角度出發

提高職業技能。建筑農民工應通過各種途徑,積極參加職業技術培訓。根據自己在建筑業所從事的工種和自己的興趣,選擇最適宜自己的各級、各類職業知識和技術,特別是不斷涌現的新知識和新技術,夯實職業能力基礎,做到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有了良好的專業技能,才能有事業的發展。

加強文化學習。當今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不論從事什么工作,都需要具備基本的文化素質。建筑農民工文化水平低,學習文化科學知識更加重要。建筑農民工要自覺主動地學好文化知識,做到持之以恒。建筑也農民工要充分利用各種學習機會和學習途徑,在日常生活中擠出時間多讀書,多看報,多思考。積極參加各地為農民工舉辦的文化學校和培訓班學習。有條件的農民工還可以參加更高層次的學習,如高等自學考試學習,以獲得更高學歷。

遵守公德、法規。建筑農民工要想獲得社會的尊重,遵守社會公德和法律法規是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建筑業農民工要克服“小農意識”,自覺遵守社會公德,注意學習法律法規知識,樹立牢固的守法意識注意養成遵守法律法規的良好習慣,選擇合法的維權渠道。

參考文獻

[1].蕭鳴政.人力資源管理[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

[2].余紅,丁.中國農民工考察[M].北京:昆侖出版社,2004

[3].張德.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1.

[4].張躍進.中國農民工問題解讀[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7

[5].馬小麗.農民工工資勞動保護問題[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