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發展新需求淺談高職人才培養方向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6 10:52:00

導語:企業發展新需求淺談高職人才培養方向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發展新需求淺談高職人才培養方向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正式建成,廣西迎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同時,經濟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過對廣西高職院校與企業人才供需的矛盾分析,對廣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提出了一些建議措施,試圖探索出一種新型的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模式。

關鍵詞:廣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工學結合

0引言

面對知識經濟提出的新挑戰,我國提出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要求加強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的合作,推進產學研的結合。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和企業招人難這對人才供需矛盾日趨尖銳化,且愈演愈烈。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就業難成為不爭的事實。與這一現象并存的是大量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因招不到合適人才而存在職位空缺。因此,在新形勢下,從企業需求著手,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變革,構建高校與企業的人才培育聯動機制,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職稱論文。

1廣西高職院校與企業人才培育現狀分析

1.1廣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作為高等教育一種特殊的類型——高職教育,其人才培養模式與普通高等教育有著很大的不同,其辦學目標是市場需求,辦學導向是社會就業,辦學途徑是產學合作,辦學特色是能力培養;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則是實現其辦學定位的根本保障,這是解決人才培養與使用脫節問題的根本舉措。

目前廣西高職教育采取的形式是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的形式。關于校企合作是高等學校與企業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經營以及資源共享、信息互通、人員交流等方面所建立的互利互惠、互補互促的聯合與協作關系。

根據國家教育部的文件精神,解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脫節的矛盾,目前比較可行的方法是“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

世界合作教育協會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解釋是:“將課堂上的學習與工作中的學習結合起來,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與之相關的、為真實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獲取報酬的工作實際中,然后將工作中遇到的挑戰和增長的見識帶回課堂,幫助他們在學習中的進一步分析與思考?!边@種辦學形式以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突破口,以提高學生職業素質、縮短學校教育與用人單位需求之間的差距、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根本原則,充分體現了“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職業教育理念,是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的產物,也是我國職教改革與發展的核心問題。

廣西大多數高職院校都是采用校企合作的“訂單式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包括培養目標、培養計劃、培養資源、培養方法、培養途徑以及質量監控等。只有少數高職院校積極探索多樣化的“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模式。

1.2廣西高職院校人才培育存在的主要問題:①人才培育相關制度不完善,尚未形成有效的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②缺乏市場競爭意識,“盲目跟風”現象嚴重,專業設置落后于市場需求。③許多高校領導者重點考慮的問題是學校歸屬與升格、擴大辦學規模、向上級爭取重大建設項目經費投入等,缺乏人才培養意識,高校對社會經濟的貢獻率,即對企業技術創新支持率亟待提高。④許多高職院校面臨著師資力量不足的窘境,要拿出更多的經費來開展產學研人才合作,有很大難度。

1.3廣西企業人才培養機制存在的問題:①企業對人才合作的重視程度不高。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隨著進一步的對外開放,企業經營面臨著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競爭壓力,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問題成為企業領導者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客觀上使企業很難將校企人才合作列入企業的議事日程中。而且,企業在經營中更加重視營銷和售后服務,尚未把校企人才合作擺在突出的位置。②缺乏人才培養的戰略目標和長遠規劃。許多企業缺乏人才戰略,不愿花時間和精力培養人才,認為:需要人才召之即來,可以到人才市場上去找,可以從其他企業去挖。而不會從企業總體發展戰略出發,與高校開展人才合作,對企業未來發展所需的人才類型、素質、數據、結構等做出規劃。③受到2008年以來的金融風暴影響,許多企業,尤其是涉外企業,經營效益不是很好,要拿出更多的資金與高校進行人才培育合作,有一定難度。

1.4政府的宏觀調控與指導不夠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的宏觀調控與指導對校企人才合作的正常、有效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國家對產學研人才合作教育雖然有指導的方針及原則,但尚無可操作的政策法規條文進行引導與調控,地方政府如何進行指導協調也尚未引起重視,沒有形成政府、行業、產業、學校協同運作的網絡,沒有建立調動企業、學校及社會力量參與合作教育積極性的制度與政策。

2建議措施

高效的人才培育模式是造就高素質人才的根本保證,是實施人才戰略的重要基礎。社會大環境的發展和變革必然要求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類型也不斷變革,高職院校的人才培育模式建設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基礎和依據,才能真正培育出社會所需人才。

2.1完善規章制度,建立健全高職院校人才培育工作機制廣西高職院校要依據實際,建立健全包括校企合作辦法、專業建設指導章程、對外合作合同協議管理辦法、從企業聘請兼職教師的管理規定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對校企合作的方方面面,對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都要制定科學、規范和可操作性強的規章制度。要建立培養人才的質量標準和工作規范,形成規范高效的人才培養工作機制。

2.2正確運用市場的導向作用,從企業發展需求著眼,加強人才培育模式建設廣西高職院校在進行人才培育模式建設的時候,應該在全面分析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從企業發展新需求著眼,充分考慮學校自身的現有條件和師資力量,積極地改革和發展自身專業設置,主動關注企業需求,積極調整專業結構、教學計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確保人才培育模式建設,始終體現著超前性和創新性。

2.3從“訂單教育”到“工學結合”,探索產學結合的新途徑現階段,而且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廣西大多數高職院校仍然實行“訂單式教育”的人才培育模式。

訂單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企業的人才需求與人才培養周期的矛盾,產學結合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質量,定向培養學生受到了直接的就業服務。但是,訂單教育缺乏政策導向,隨意性較強;“訂單班”學生與“普通班”學生存在教育管理的差異性矛盾;校企合作缺乏必要的動力,合作積極性不是很高。鑒于訂單教育存在的不足之處,廣西高職院校應緊緊依靠行業企業辦學,進一步密切與行業企業的聯系,加強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生產實踐相結合,推進“工學結合、半工半讀”職業教育模式的實施,切實把工學結合作為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積極探索產學結合的新途徑,使之成為助推廣西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內在動力。

2.4加強校企合作,堅持“培養道路共走”原則廣西高職院校和企業不僅共同培養在校學生,而且共同培養企業的員工。培養道路共走,這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因此,學校應規范實踐教學過程,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更加重視校外實訓基地的實踐實訓,學校老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合作教學,應大力提倡和實施啟發式教學,自學輔導式教學,師生互動式教學以及情景式教學,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方法和創造精神。

2.5加強校企互動交流,構建高級人才聯動平臺作為高職院校,要經常選派一些資深的專家、學者深入企業,通過掛職鍛煉、培訓人才、合作研究、指導生產,也可以聘請企業的領導者、管理專家來校擔任兼職教授、舉辦專題講座;安排優秀畢業生到企業實習和實踐,以培養與企業建設、發展需要相適應的創新人才。作為企業,要增強與高校合作的主動性,積極參與課程設計,有針對性的選擇合作項目和實訓基地,主動選送一些具有發展潛力的研究人才、生產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到高校深造,確保他們的發展后勁。公務員之家

3結語

通過政府、高職院校、企業、學生四者之間的互動、合作、溝通,堅持培養道路共走,以企業發展新需求著眼,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行多樣化的“工學結合、半工半讀”人才培養模式,相信,廣西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定會出現共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毛艷,陽國亮.廣西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現狀、問題與對策.中共桂林市委黨校學報.2005.12.

[2]賴華清.淺析高職院校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國電力教育.2009.4.

[3]李名梁,謝勇旗.對高職院校辦學特色認識的反思與建構.中國高教研究.2006.3.

[4]郜斐.“兩難”困境:大學與企業之間人才供需矛盾的分析.法制與社會.2007.5.

[5]毛艷.廣西高新區與區域高等教育互動發展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經濟與社會發展.2009.2.

[6]羅少秋.探索“工學結合”培養高技能人才.中國高等教育.2007.8

作者簡介:龍盛良,1981年10月,桂林靈川,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