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述貧困山區普高教師管理思考

時間:2022-02-22 05:11:00

導語:闡述貧困山區普高教師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闡述貧困山區普高教師管理思考

內容提要:為了迎接新形勢下普通高中教育發展的戰略選擇,加快普通高中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建設一支數量足夠、質量合格、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顯得十分緊迫。本文以西部貧困省份的甘肅省為樣本,對普通高中的師資狀況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改善西部貧困省份普通高中教師資源配置現狀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西部貧困地區;普通高中;教師資源配置

“科教興國,教育為本;教育大計,以師為本。”在中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時期,普通高中師資隊伍建設已成了制約普通高中教育發展的瓶頸。我們對教師資源的配置必須給予足夠的關注,必須采取一系列變革和調整措施,盡快實現教師資源的優化和重組,以應對新形勢對普通高中教育提出的嚴峻挑戰。

一、西部貧困地區普通高中教師資源配置現狀與問題

教師資源的配置問題不單純是一個教育問題,它和教育內部、外部因素的關系十分密切,呈現出復雜的特征。就西部貧困地區來說,普通高中師資問題突出,已成為制約該地區高中教育發展的關鍵。

(一)教師學歷合格率不高

按照國家規定的高中階段教育教師所應達到的學歷標準,西部貧困地區普通高中的師資情況很不樂觀。據調查,2003年甘肅縣區普通高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只有50.03%,語文、外語、數學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為46.3%、27.79%、27.82%,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因而,教師學歷繼續教育任務相當艱巨。同時,這種狀況也從另一個層面說明了普通高中師資補充上存在嚴峻問題,尤其是近二年來隨著高中入學高峰期的到來以及普通高中規模的逐年擴大,普通高中專任教師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為解燃眉之急,拔高使用教師的現象屢見不鮮,這樣使一些在低一級學校中合格的教師人為地變成不合格教師。從教師實際業務能力和素質來看,一些教師的學歷不合格本身就反映出業務素質中存在的問題,同樣在學歷合格的教師中,也普遍存在專業結構不合理、學科不配套、教非所學的現象。

(二)學科結構不盡合理

教師隊伍的學科結構,取決于國家教育教學方案所規定的學科及其時間安排。在西部貧困地區普通高中,師資學科結構普遍存在配套不齊、比例偏差失調的問題,這種狀況最為明顯地存在于普通高中學校。其表現是語文、歷史、物理、體育、化學等學科教師基本滿足,而地理、音樂、美術、外語、計算機等學科教師嚴重不足。有的縣屬農村高中甚至無一名音樂、美術、計算機教師。如果這種狀況不能有效地改變,普通高中師資總量與實際需求會長期不能得到平衡,西部貧困地區普通高中師資隊伍建設不會有大的跨步。

(三)師資分布結構偏差嚴重

西部貧困地區,以城鄉差異為區域經濟、社會和文化特征的極不平衡性十分顯著,普通高中師資在數量、質量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地域特征、城鄉差異。

2003年甘肅省普通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平均為56.59%,其中市地州屬高中、縣屬城區高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分別達到了90.67%、70.72%,遠遠超過了全省平均水平;學科教師學歷合格率市地州屬普通高中平均合格率達90%以上,縣屬城區高中平均也在70%左右。相對而言,縣屬農村普通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遠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只有35.8%,比縣屬城區普通高中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低近35個百分點,比市地州屬普通高中低近55個百分點;學科教師學歷合格率也存在同樣的差距,其中縣屬農村普高外語教師學歷合格率比市地州屬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低近81個百分點,懸殊如此之大,差距如此明顯,各級政府應引起高度的重視,否則如何實現教育公平、如何實現均衡發展,實為棘手之事。

從職稱結構看,市地州屬普通高中和縣屬城區普通高中教師職稱基本趨于合理。其中中教一級以上職稱人數分別占72.14%,62.1%;而農村普通高中教師一級以上職稱只占24.34%,75.66%的為中教二級以下職稱,職稱結構明顯不合理。

從年齡結構看,城鄉差異也十分顯著。城區普高學校師資同步老化問題較為明顯。但從整體上看,年齡結構基本趨于合理,中青年教師為師資隊伍的主體:31—55歲教師分別占市地州屬普通高中學校、縣屬城區普通高中學校教師人數的75.71%、82.92%。而縣屬農村普通高中學校教師多為近年來補充的青年教師,其中30歲以下者占近46%,31—40歲教師只占45%,41—55歲者占9.8%,56—60歲者占2%,明顯地青年教師構成了師資隊伍的主體。青年教師精力充沛,工作熱情高,但多數文化水平與教學能力存在反差現象。

(四)教師隊伍不穩定

教師隊伍穩定是師資建設中最為基本的問題。從西部貧困地區實際狀況分析,普通高中師資的穩定性較差,主要表現為師資隊伍補充困難,缺額較大,流失嚴重。

一方面,隨著近幾年普通高中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教師缺乏成了西部貧困地區各普通高中學校的普遍現象,尤其是地方學校和辦學條件相對薄弱的普通高中學校,由于缺乏吸引力,很難留住或引進符合條件的相關學科應屆本科畢業生,從而師資隊伍缺口大在所難免。調查顯示,樣本縣教師缺額多則達300多人,少則也有100多人,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教師缺額現象,尤其是優質教師。另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東西部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拉大了經濟收入和物質生活的差距,加之沿海省份用人上的寬松政策,西部貧困地區重點普通高中的一些骨干中青年教師外流到廣東、上海、天津等地公辦、民辦學校的現象時有發生。第三個方面是分配不到位。長期以來,我國的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城市與農村、重點高中與薄弱高中之間,在教師資源的配置上存在明顯的失衡現象,即使是在西部貧困地區區域內,同樣存在著縣域、鄉域及城鄉之間在師資配置上的不均衡。其普遍現象就是教師資源往往只向一部分學校傾斜:例如,各配置主體按分級管理權限,依據自己事權范圍和職責范圍大小,優先滿足自身所轄學校的教師需求,而且一般都是先滿足市地州屬高中學校,其次是縣屬城區高中學校,再次才是縣屬農村高中學校,這樣造成區域內校際間師資數量、師資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越來越大,從而加劇了教師資源配置的不平等和結構性短缺,人為地造成了一些不穩定性因素。

二、對策思考與建議

從總體上講,西部貧困地區普通高中師資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與西部大開發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發展的歷史使命很不協調,教師資源的配置必須緊緊圍繞均衡發展的思路,盡快實現“從粗放的數量代質量的低水平的循環真正轉到內涵的發展上來,從單純的管理控制轉向注重資源配置,在競爭中積極爭取,優化和有效開發利用教師資源上來”。

(一)繼續完善以本科師范院校為主體的教師教育體系

為了適應普通高中教師隊伍建設的需求,西部貧困地區應在繼續發揮本科師范教育優勢。同時,積極鼓勵綜合性大學參與教師培養培訓工作,并形成各類高等學校參與師資培養的競爭機制,努力提高高中教師培養質量和層次。同時,擴大成人教育類師范本科院校的培訓規模,使學歷未達標教師積極參與學校學歷培訓。

(二)以推動本地普通高中教育的整體發展為目標,進一步規范優質高中建設

《全國高中發展和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提出:“加快高中教育發展步伐,擴大優質高中辦學規模……加強縣城示范性高中建設”,這為西部貧困地區大力發展優質高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據。但是我們要時刻關注,示范性高中的建設不應當造成新的教育發展不平衡,而應是使處于各層次的學校在動態發展過程中謀求更高水平的平穩和循環。因而,在教師資源配置過程中,既要關注優質高中的發展建設,更要密切聯系薄弱學校的改造工程,以縮小校際差距,擴大優質教師資源,提高普通高中整體水平。故以結構性調整為重點,理順教師資源管理體制,探索建立教師資源合理配置、有效開發的新機制顯得十分必要。

(三)采取措施穩定西部貧困地區的師資隊伍

教師職業具有勞動復雜性和創造性的特征,理應給予優厚的待遇。尤其是對奮斗在西部貧困地區一線的教師,提高其經濟地位和物質生活待遇顯得十分緊迫,這既能穩定現有教師隊伍,也能吸引優質人力獻身西部貧困地區教育事業。

1.落實《教師法》關于教師待遇的條款,并不斷提高西部貧困地區教師的收入水平,盡可能地縮小東西部教師收入上的差距。

2.西部貧困地區應根據本地實際,注意為教師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如“通過財政增撥高學歷教師或帶頭人專項經費,啟動培養或吸納碩士研究生工程”,創建教師獎勵基金,教師培訓基金和教師住房基金等,并加強監控機制,保證各項優惠措施落實到位。

3.重視貧困地區在崗教師和校長的培訓工作,這也是建立一支穩定教師隊伍的基礎條件。由于西部貧困地區普通高中師資隊伍的整體有不同表現,師資培訓要全面規劃,分類推進。近期內對縣屬農村普通高中的主要任務是抓崗位合格的學歷達標,使大批學歷不合格的教師達到國家規定的學歷要求,對學歷達標但教學能力又差的教師也要提出在職提高的要求,并要有基本的時限規定;對市地州屬普通高中及縣屬城區普通高中學校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提出從學歷教育轉向學歷達標后的高層次繼續教育;還應根據“全教會”精神、《行動計劃》、《中小學校長培訓規定》,繼續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校長的培訓工作,努力建設一支符合實施素質教育需要的素質高的高中校長隊伍。

4.繼續推進學校內部人才管理體制、分配制度改革。“實行教師教學循環制,推行全員聘任制,競爭上崗,優勝劣汰;進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結構工資制,合理拉開分配檔次”,這些舉措即能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增強學校的活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教師隊伍。

5.適當增加普通高中高、中級專業技術職稱指數,也不失為一條好途徑。

(四)疏通師資流動渠道,以實現教師資源在省域、縣域、鄉域和城鄉間的平衡

西部貧困地區普通高中教育中,師資建設是十分薄弱的環節。為了全面改善這一現狀,要在加強師資培養的同時,還要采取多種措施,疏通師資向西部貧困地區流動的渠道。尤其是區域內城區向鄉鎮、重點學校向薄弱學校的流動渠道。

1.制定特殊優惠政策,鼓勵和吸引中部及東部發達地區高中優質教師或更多符合條件的本科大學生去西部貧困地區工作。

2.在西部貧困地區區域內,為調劑城鄉教師余缺,充分合理高效地利用和保護現有教師資源,通過加大政策傾斜,鼓勵城鎮地區優秀高中教師到邊遠地區任教或采取支教、輪教、交流的辦法,以自愿和組織派遣相結合形式,實現教師資源在系統內的合理流動。

3.本著“擇優錄用,寧缺勿濫”的原則,從企事業單位或電大、夜大及自費學業取得本科學歷、并確實能勝任普通高中教學的人員中,選拔并正式錄取一批高中教師,以緩解西部貧困地區普通高中教師嚴重不足的問題。

4.還可返聘部分業務能力強、身體素質好的高中退休教師重返講臺,以補充高中教師不足的矛盾。

注釋:

[1]袁振國主編.中國教育政策評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6.62—65.

[2]李謨清.關于抓好普通高中教育的若干思考[J].江西教育,2002,2.

[3]馬培芳,景民主編.貧困地區教育改革與發展[M].甘肅:甘肅人民出版社,2000,9.97—98.201—202.

[4]團結拼博,鑄高中教育輝煌[N].教育時報,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