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干旱缺水對策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4 01:58:00
導語:城市干旱缺水對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以吉林省地級城市為研究對象,從造成城市干旱缺水的致災因子危險性、承災體的暴露性、脆弱性和防旱抗旱能力入手,對城市干旱缺水風險程度進行了評價,以期為實現吉林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保障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老工業基地改造戰略實施提供科學依據。
吉林省是我國北方干旱缺水省份之一,水資源總量為404億立方米,其中河川徑流量357億立方米,地下水113億立方米,全省人均占有水資源量1520立方米,為全國人均占有水資源量的68%;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約600毫米,由東南部的長白山區向西北部的松嫩平原遞減,東部白山、通化市的年均降水量約800毫米,西北白城、松原市不足400毫米。總體上看,我省屬于資源型缺水地區,水資源量相對不足,導致干旱頻繁發生,干旱影響逐年增大,影響范圍逐漸擴展,旱災損失越來越重。特別是1998年以后,我省持續發生嚴重干旱,城市干旱缺水問題也相當突出。
一、城市旱情及特點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增加、經濟發展和生活環境改善使得城市用水量逐年增加,城市干旱缺水也呈發展加劇態勢。據今年6月初統計,全省共有遼源市、四平市和公主嶺市、洮南市等12座縣級以上城市缺水,日缺水量達35萬噸,影響人口152萬人,月影響工業產值約1460萬元。干旱缺水主要表現為資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三種類型。如遼源市屬于資源型和工程型雙重重度缺水城市;四平市屬于資源型和水質型雙重重度缺水城市;公主嶺、洮南也屬于資源型和工程型雙重缺水城市。分析和歸納我省城市干旱缺水情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波及范圍廣。1998年以來,我省持續嚴重的干旱對城市供水造成了巨大威脅,給城市人民的生活生產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2006年和2007年的兩年春夏連旱,全省49座縣級以上城市有45座城市缺水,占城市總數的91%,其中地級城市缺水的有7座,占9座地級城市總數的78%。干旱缺水嚴重影響了當地人民正常生活、工業生產及商業服務業,對城市的生態環境也有很大影響。
二是干旱程度重。受氣侯、環境等因素影響,我省城市干旱缺水程度日趨加重,旱情嚴重時的2007年7月,日缺水量達133萬噸,影響人口203萬人,其中長春、四平、遼源、通化、白城、松原和白山7座地級以上城市日缺水量70萬噸;有16座城市嚴重缺水,162萬城市人口的生活受到嚴重影響,部分城市的缺水率高達25%以上。
三是旱災損失大。城市干旱缺水,給當地國民經濟發展特別是給工商企業和服務業造成的損失相當大。因干旱影響被迫對耗水量高的工業企業限量停產;非重點項目的建設被迫停工;關閉部分洗浴業;對居民生活采取分區、定時供水;限量供應城市綠化和環境生態等方面的供水。據2007年6月統計,全省因旱日影響工業產值億元以上,并間接影響城市的投資環境和發展形象。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來,我省各受旱城市針對干旱缺水的實際情況,積極采取對策措施,取得明顯成效,基本保證了城市供水安全,為當地社會安定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也應該看到,還存在著一些急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其主要表現:一是城市抗旱工作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順,目前機構不健全。個別地方沒有設立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現有人員不足,城市抗旱工作沒有機構和人員去抓;二是基礎工作亟需加強。對于城市抗旱的基本概念、工作內容、對策措施和方法步驟,都有待于進一步明確,需開展必要的理論研究等基礎性工作,以便于指導城市抗旱工作的順利開展;三是城市抗旱工作的應對手段亟待提高。農業農村抗旱,我們已有一整套對應措施、手段和經驗,城市抗旱還沒有建立起相應的投入機制、對策措施和管理手段等。四是城市抗旱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下步工作計劃仍需盡快完善。針對我省城市旱情的發生特點和基本規律,要以“以人為本”、“五個統籌”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先生活、后生產”、“開源節流并重、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并舉和以防為主、防抗結合”的總體工作思路,切實抓好我省的城市抗旱工作。三、解決缺水的主要對策
重點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抓好城市水源工程建設。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和經濟快速發展的區域,隨著人們城市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經濟的發展,城市用水量必將快速增長。為此,應積極采取工程措施,通過攔、引、蓄等水利工程建設,提高城市的供水能力。首先,對已建成的楊家崴子、明月溝等城市供水工程,要最大限度的發揮工程效益;其次,抓緊長春、四平、遼源等中部城市群從豐滿水庫引水工程立項的前期準備工作,爭取及早立項,開工建設,從根本上解決中部城市群缺水問題;同時,對一些縣級城市的供水水源工程也要抓好前期工作,做好項目儲備,當條件具備時,可隨時開工建設。
(二)抓好城市綜合節水工作。水資源短缺是我省的基本省情,節約用水應該作為城市抗旱的一項基本對策,長抓不懈。一是要繼續大力推廣先進的節水技術措施,強行推廣應用節水型設備設施;二是對用水大戶提出中水利用率的達標標準和期限,努力提高水的利用率和重復利用率,把我省的萬元產值耗水率和重要產品的單位耗水量降下來,提高城市用水管理水平;三是適當時機提高水價,利用經濟杠桿推動節水;四是大力宣傳節約用水的重大意義,教育廣大群眾增強節水觀念和節水意識,樹立節水為榮、浪費水為恥的社會風尚,努力建立節水型社會。
(三)開展抗旱的基礎性工作。根據開展城市抗旱工作的需要和可能,積極開展有關城市干旱標準、城市抗旱的基本工作內容和對策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開展城市抗旱應急預案的編制試點工作,在完成國家防辦下達給我省的城市抗旱預案的編制試點工作任務的基礎上,經過示范、取得經驗后,逐步推廣;學習和借鑒外省經驗,盡早完善《吉林省抗旱工作條例》,為城市抗旱工作提供法律政策依據。
(四)抓好當前的城市抗旱工作。了解和掌握目前城市旱情動態和發展趨勢,及時提出應對措施和決策意見,為領導指揮抗旱提供科學詳實依據;加強城市抗旱用水調度,必要時可實施跨流域調水和開辟必要的臨時水源等措施,確保城市供水安全。
四、結束語
加強宣傳教育,推動節約用水。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新聞媒體宣傳城市節水的重要性和重大意義,使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水既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重要自然資源,同時也是關系到人民生活、生產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資源,使廣大干部群眾了解和認識城市干旱缺水的嚴竣形勢,自覺樹立節水觀念和節水意識,主動實施一水多用、集中用水,積極推廣應用節水器皿等節水型設備設施,推動節水。
- 上一篇:社會學的核心命題研究論文
- 下一篇:社會保障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