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內和諧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4 02:07:00
導語:黨內和諧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以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是執政黨的責任,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引擎。實現黨內和諧,就是要不斷處理、解決、協調黨內矛盾,消除黨內不和諧因素。只有不斷樹立黨內和諧觀念、健全黨內和諧機制、創新黨內和諧載體、暢通黨內和諧渠道,才能發揮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的引擎作用。
十七大報告指出:“黨內民主是增強黨的創新活力,鞏固黨的團結統一的重要保證。要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對于具有7000多萬黨員、在一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長期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來說,以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是執政黨義不容辭的責任,構建和諧社會要重視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的引擎作用。
一、黨內和諧是思想和諧、組織和諧與行動和諧的統一
黨內和諧是建立在共同目標一致基礎上的政治、思想和組織和諧,是黨內關系融洽、黨內生活健康、黨的建設和各方面工作運行有序的綜合體現。思想統一是黨存在的前提條件,是組織統一的基礎。組織和諧以思想和諧為內涵,又是思想和諧的重要保證。組織和諧以思想和諧為前提,以民主集中制和黨規黨紀為保證,以發展黨內民主為關鍵。
1、實現黨內和諧是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應有之義
黨內和諧是黨內整體狀態的綜合反映,實現黨內和諧的過程,就是不斷處理和解決黨內矛盾、不斷協調黨內各種關系、推進黨的先進性與時俱進的過程。就是按照黨的先進性要求不斷解決黨內的矛盾和問題,最大限度地減少黨內不和諧因素,在堅持黨性原則基礎上實現黨內動態和諧的過程。
2、實現黨內和諧是堅持黨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領導的最根本的政治保證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客觀上要求我們黨必須加強執政能力建設,不斷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領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本領;必須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充分發揮黨的各級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這是實現黨內和諧,并以黨內和諧帶動社會和諧的根本保證。
3、實現黨內和諧是不斷提高黨領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的內在需要
在我國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歷史進程中,能否建設一個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是對我們黨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只有實現黨內和諧,才能更好地化解社會矛盾,整合社會利益,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才能實現黨內生活健康有序,促進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能力的提高;才能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的整體水平,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更好地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政治核心、戰斗堡壘和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二、發揮黨內和諧引擎作用,不斷消除不和諧因素
1、黨內民主發展不夠充分影響黨內和諧
現實中一些地方和部門黨組織中存在的不和諧現象,與黨內民主不能得到充分發揮有直接關系。如對黨員權利重視不夠,黨內重大問題決策、重要干部任免及黨內各項日常管理事務,缺乏讓黨員充分發表意見的途徑和渠道。更有甚者,一些領導干部在黨的委員會中不愿聽取意見,使黨的領導原則無法得到很好貫徹,形成黨內一言堂,嚴重地影響到廣大干部和黨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
2、黨內監督制度不夠健全影響黨內和諧
當前,因為黨內監督機制尚不夠健全,導致某些黨員干部成了黨內的特殊人物,以權謀私,以言代法,聽不得不同意見,容不得持有不同意見的人。實踐證明,黨內如果存在可以凌駕于組織和規章制度之上、不受監督和約束的特殊人物和權力,黨內的各項正常的工作運行機制和黨內的制度環境就必然遭到破壞。
3、黨內政治生活不夠正常影響黨內和諧
我們黨歷來強調嚴格的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其一項主要內容,就是開展黨內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團結―批評―團結,是我們克服各種黨內不和諧因素,實現黨內和諧的一個行之有效的公式。現在,我們一些黨組織正是缺少這一點,久而久之,整個黨內政治氣氛就必然會發生變化,正氣得不到褒揚,邪氣得不到貶抑,有正義感的人會感到壓抑,黨內很難達到和諧。
4、黨的作風不夠純正影響黨內和諧
黨的作風關系黨的形象,如果作風不夠純正,出了問題,黨內和諧就會受到直接影響。如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作風不夠純正,各種形式主義、假、大、空的東西就必然盛行;密切聯系群眾作風不夠純正,官僚主義就必然盛行;組織原則作風不夠純正,宗派主義、山頭主義,拉幫結派,結黨營私的現象就必然盛行。
5、黨內腐敗現象的存在影響黨內和諧
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手里掌握的權力,只能是被用來為人民謀利益的,如果被用作他圖,權力就變了質。這會形成黨內整體理念與個體行為,整個組織活動與個人活動,黨所代表的整體利益與某些個體所追求的利益取向的矛盾。如果放任這些權利,就會導致其根據自己的利益需要濫用權力,就必然在行為過程中和黨的組織整體,與組織中的大多數人發生矛盾,嚴重影響黨內和諧。
三、健全機制、創新載體、暢通渠道,把握黨內和諧的著力點
1、牢固樹立黨內和諧觀念
首先,要樹立思想領域的和諧觀。特別是要把科學發展觀真正轉化為黨員的實際行動,轉化為領導科學發展與鞏固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的實際能力;其次,要樹立黨內關系的和諧觀。必須克服“家長制”、“一言堂”等傾向,尊重黨員民主權利,使廣大黨員敢講真話,形成黨內大膽、平等討論的環境;再次,要樹立黨群關系的和諧觀。引導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牢固樹立群眾觀念,切實做到身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道,善謀富民之策,多辦為民之事。
2、不斷健全黨內和諧機制
要健全保持先進性長效機制。各級黨組織要建立健全黨員學習、激勵、爭創、評估和監督機制,通過常態化的主題實踐活動,為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搭建平臺;要健全民主決策機制。包括領導集體決策、專家論證、決策評估、失誤責任追究、咨詢等制度;要健全公道用人機制。逐步完善民主推薦、民主測評、差額考察、公開選拔、全委會投票表決、“兩推一選”等制度;要健全公眾監督機制。加強人大、民主、群眾、輿論的監督,建立健全教育與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使監督貫穿于權力運行全過程。
3、注重創新黨內和諧載體
要推進“黨務公開”工程。切實提高黨組織領導下的民主自治水平,把群眾的權利真正落到實處。同時,要進一步推行議事懇談會制度,把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決策納入民主議事懇談會范疇;要開展“黨內關愛”工程。深入開展“黨員訪談”活動,設立“黨內關愛基金”,切實幫助在艱苦環境中工作的黨員、下崗失業的黨員、生活遇到困難的黨員和生活在農村的老黨員,使其真切感受組織的溫暖,增強工作原動力;要實施“黨群魚水”工程。通過實施領導干部聯系點、黨員群眾結對幫扶、農村黨員義務幫工、流動黨校送課到基層等活動,轉變工作作風,深入基層為民辦實事解難事,從而建立和諧的黨群干群關系。
4、積極暢通黨內和諧渠道
要暢通黨員參政議事的渠道。推廣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由黨員和群眾公開推薦與上級黨組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逐步擴大基層領導班子直接選舉范圍;要暢通黨員旁聽黨委會、黨員代表議事日等渠道,有效保障黨員對黨內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暢通黨員反映心聲的渠道。充分利用黨員談心、領導干部接待日、民主生活會等平臺,廣泛收集黨員的意愿和社情民意;暢通黨員發揮作用的渠道。創造性開展黨員“定崗爭先”、“掛牌爭先”等活動,動員和組織廣大黨員做促進社會和諧的表率,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進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