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性行為的倫理規約

時間:2022-03-25 11:16:00

導語:大學生性行為的倫理規約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性行為的倫理規約

1大學生性行為的倫理規約

為了使作為個體存在物的個人需要和社會需要得到滿足。為了使自己的行為活動服從自己理想,使自己獲得人之為人的幸福和價值。人類性行為需要一定的規范。婚姻關系就是直接產生于兩性關系的禁例。一夫一妻制的“最后勝利乃是文明時代開始的標志之一”此外,人的性行為本身不同于動物本能的交配活動,人的性行為是有意識的活動,不僅表現為能夠認識、預見和調整自己的行動,表現為富有幻想和殷切的渴望。而且能使人的性行為符合社會規范的要求,最大限度的滿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性教育的基本倫理觀,把人類的身心兩面結合在一起,強調心靈與身體之間的正確順序。主張以真愛為中心的性行為。當性行為提升到心靈的層面,并服務于心靈的目的時,便神圣化、理想化、價值化、尊嚴化、倫理化、道德化了。因此,在強調大學生自我發展、自我需求滿足的同時,有必要倡導基本的性倫理規約來規范和引導當代大學生的性行為,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

1.1生命價值原則

性行為不僅要有利于人類的繁衍。確保新生命的遺傳素質的質量,而且要有利于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預防性傳播疾病。一部婚姻發展史就是對性行為的約束規范史。為此,應該盡量避免不合理的性行為方式以及不符合道德規范的性行為關系,以實現優生優育的目的。同時,從預防性病的角度來看。避免性行為導致性病傳播是性道德基本原則。在現時代,隨著科學技術和交通工具的發展,人們交往日趨頻繁,原來散布于各個地區的不同性病,也隨著人群的大流動而不斷地傳播蔓延。性病是一組傳染病,主要通過性接觸而傳染,其中淋病、梅毒、艾滋病對人類健康危害極大。因此,為了杜絕性病的傳播和蔓延,就必須遵守性道德規范。事實證明,性行為的道德約束有利于人類的生命健康。

1.2尊重與相愛原則

在人類社會中,區別于動物的性活動,就在于人類有超乎于動物界的思想與情感,因而在性活動中具有對異性的、尤其對特定的“某一個”異性的愛情,就成為人類性倫理的重要原則。在現代社會,人對異性的要求不是簡單地以自然方式、而是以復雜的社會方式進行的。人以戀愛的方式使性欲人格化了,當性的快樂被愛這種精神因素所維系的時候,它就更高漲并且有動物所不具備的持久性。另外。尊重原則不僅體現在對戀愛對方上,還體現在對自己和對社會的尊重。首先要自尊。在戀愛過程中,不能為了獲得一時愛情去卑躬屈膝、犧牲人格,更不能以自殺、以性等方式去搏取所謂的愛情。其次要尊重對方。尊重對方的意愿和選擇。特別是在追求對方的時候,不可采用一些極端的方式,甚至不顧對方是否愿意,死纏賴打。最后要尊重他人。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人,其行為不能僅顧自己的感受。而要考慮對他人和社會的影響,同時也包括對性行為可能產生后代的尊重。

1.3善良無傷害原則

所謂善良無傷,主要是指男女之間的性行為不會損害自己或對方的身心健康,不會傷害其他人的幸福,不會損害后代的健康,不會危害社會的安定發展。一般來說,婚外性行為,如通奸,盡管某人與“第三人”有某種感情,符合了“自愿”原則,卻違背了“善良無傷”原則。因為他(她)傷害了自己的妻子(或丈夫),倘若未婚先孕,對自己、對孩子都是極大的傷害,也會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除非履行法律程序,經法院裁決或協議離婚,再結婚,否則,婚外性行為是一種不道德行為。至于其他的婚外性行為,如,則會將性病傳染給自己的妻子或子女,使其成為性疾病傳播的無辜受害者,顯然這是違反“善良無傷”原則的非法行為。

1.4責任和義務原則

性既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責任和義務,性與道德、性與道德、法律、婚姻密不可分。人作為有理性的動物,他不僅具有選擇行為的意志自由,而且也有控制和約束自己行為的意志自律,自律性就是人的自身的意志約束,表現為人為自己立法以及理性對感性欲望的合理節制。同時,生活于現實世界的確定的人、現實的人,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道德責任和義務。人的道德責任意識,既來源于行為主體對客觀存在的道德規律和道德責任的理解和認同,又來源于外部環境的規約與定序以及社會輿論的監督與評價。因此,生活于現實世界的人總會受到外部世界的規定和制約,任何人都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每一位性行為的當事人,都有義務為自己的性行為及其后果負責。那種兩性關系上任意、輕率、放縱、無節制的行為,只能導致物欲橫流、無可挽回的災難。

1.5自覺和自愿原則

在實際性行為中,所謂自覺是指男女雙方的有意識有目的的性,所謂自愿,則更多的是指女方自愿。因為無論是從生物屬性或社會屬性上看,在性行為過程中,一般說男人處于主動和進攻的地位。性行為是男女兩性未達到一定目的而進行的活動,涉及一方影響另一方的關系,從而就會有雙方主動或僅僅一方主動,雙方愿意或僅僅一方愿意的區別。因此,性行為的道德規范要求性行為應該建立在男女雙方自覺自愿原則的基礎上。在性行為中,男方不緊要滿足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也應該顧及女方的意愿與需要。

1.6私事原則

所謂私事原則,是指性關系的私人性和隱私性準則。它是現代性倫理學的產物。私事原則包括兩性關系的自由自主性、非公開性和自律性。兩性關系的自由自主性,即男女雙方均有選擇配偶、結婚、離婚的自由性和自主性。兩性關系的非公開性,即現代是一對男女之間最親密的肉體與精神的結合,是兩個人互相給予、互相享受的特殊領域,只可兩人共有,不能與他人分享;只能在僅兩個人獨處的空間內進行,不能公開展示。兩性關系的自律性,是說兩性關系雖然具有自由性和自主性和非公開性,但并非是性本能驅使下的任意、輕率、放縱的行為,而是在自尊、自重、自負責任等道德意識以及社會道德規范支配下對性本能的合理節制。

2大學生性行為的基本評價

關于大學生性行為的基本評價,筆者主要圍繞本質、模式兩個層次進行論述。(1)從本質來說,大學生屬于高知識人群,他們具有較強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博學兼容的特征以及追新求異的傾向,這決定了他們有可能接觸并接受更多的新思潮、新觀念,其中包括大量不合理的性思潮、性觀念,因而他們的性思維比較活躍。以上列舉的幾種大學生性問題,雖然只發生在部分大學生身上,但是問題的嚴重性后果以及對他人利益、社會風尚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2)從性的存在模式看,一些青年在性方面的認識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他們已將“戀愛——結婚——性行為”的婚戀關系模式,變成了“戀愛——性行為——結婚”的模式。戀愛、性行為、結婚三者常常出現分離、即戀愛、性行為之后的結果并不必然是結婚,戀愛目的出現了多元化,戀愛變成了滿足多層面需要的手段,如滿足物質需要、精神需要、感情需要、性欲需要等。因此,只憑熱情和感情而缺乏理智和理性的戀愛,走向無奈和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雖然當今社會對婚前性行為寬容了很多,但是大樣本的調查表明,至少在目前的中國青年中,并未出現對貞操無所謂的趨向。絕大多數大學生仍渴望包括在內的美好愛情,但是是要講究條件和規范的,大部分青年大學生對婚前性行為仍保持謹慎的態度,在實際行為中他們也是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