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自治地區知識產權探討論文

時間:2022-07-01 05:07:00

導語:民族自治地區知識產權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族自治地區知識產權探討論文

論文關鍵詞:民族自治地區知識產權戰略區域創新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通過對國內外知識產權戰略情況的介紹,重點闡述了民族自治區域知識產權戰略的確立對促進地區發展和創新的重大意義,并提出了民族自治地區知識產權戰略確立的基本定位建議。

一、國內外知識產權戰略發展現狀

(一)國外知識產權戰略確立情況。知識產權戰略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特定階段時所必須實施的發展戰略,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知識產權競爭將逐步成為國家之間的主要競爭。美國從20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實行知識產權發展戰略,一是產業結構的調整;二是相應的知識產權改革,制定法律,重新界定知識產權的權利歸屬和利益分配,包括知識產權的實施者和推動者及管理者的權益。在對外方面,謀求美國知識產權權利人在全球利益的最大化,推動《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的簽署。日本于2002年提出了“知識產權立國”的口號,通過了知識產權基本法,并在內閣成立了知識產權本部。同時,近年來英國、加拿大、印度、希臘等國也紛紛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創新,如英國采取措施不斷完善和發展知識產權體系,鼓勵創新,推動技術轉化;加拿大的知識產權政策突出兩方面特點:一方面不斷完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另一方面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總之,從國外關于本課題的研究情況以及各國所采取的具體措施來看,各國都非常重視知識產權制度的建設,并因此而推動了知識產權發揮對本國經濟、政治、文化的促進作用。

(二)我國國內知識產權戰略確立現狀。我國關于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工作是從2005年7月開始的,國務院為此專門成立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領導小組,在全國各地進行了詳細的調研。目前,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內容包括20項專題和1個綱要,即“20+1”戰略,20個專題包括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大保護知識產權的執法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以及提高全社會的知識產權意識等。我國《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于2008年4月正式。在國家制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之際,國內各地如上海、福州、江蘇、西安等地也都開始啟動實施了相應的知識產權戰略措施,如福州市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開始啟動知識產權實施和產業化基地項目;上海2004年9月《上海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激發創新活力。同時,有學者還對統籌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與地方知識產權戰略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以促進發揮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實現國家和地方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

(三)趨勢。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最終確立和實施必然帶動地區知識產權戰略的確立和實施,這樣基于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確立背景下的不同地區特色知識產權戰略的研究及地方相關法律體系的完善必然成為此類課題進一步研究和思考的問題,這有助于挖掘并發揮不同區域的特色和優勢。如青海出臺的實施綱要即以發揮特色優勢為基點。

二、民族自治地區知識產權戰略的確立對促進區域發展的意義

(一)保證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最終確立和實施從宏觀上確立了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基本政策,這必然帶動地區知識產權戰略的確立和實施,并起著指導和依據作用,而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推進要求各地區必須要從屬和進一步落實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但是,由于各地區的差異,區域知識產權戰略主要應基于地區區情為主,知識產權事業相對落后的民族自治地區需要在此背景之下結合自身的特色制定適合于自身地區發展的地方知識產權戰略。

基于此種現狀,為了能夠有效地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優勢,在對民族自治地區知識產權制度的確立、保護、實施的充分分析基礎上,通過對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管理、實施與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分析,構建適合區情的專利、商標、商業秘密、地理標志等方面的戰略。因此,在新時期發展知識產權事業,構建區域知識產權戰略就具有了必要性。

(二)促進地區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創新能力的提高。知識產權事業是民族自治地方實現社會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因此地方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對于促進民族自治地區的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完善,以及對于發揮地區的知識產權資源優勢和促進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西部地區,尤其是民族自治地區,資源豐富,多元民族共存,有著發展知識產權事業的優勢條件,但從知識事業發展現狀來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因此,基于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確立之際,確立區域知識產權戰略對促進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自治地區知識產權戰略的確立和實施將進一步應對加入WTO后科技創新和知識產權面臨的挑戰,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制度在區域經濟和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民族地區知識產權戰略的制定和實施方面具有積極意義;并有利于培育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和企業,有利于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完善,有利于提高民族自治地方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有利于維護民族的團結。

(三)實施品牌戰略,帶動區域發展??傮w來看,民族自治地區缺乏全國馳名的品牌和企業。不少企業經營管理者商標意識淡薄,還未認識到商標在企業發展和社會經濟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創立馳名、著名商標的積極性不高,沒有使商標發揮出促進和帶動企業和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區域知識產權戰略的確立和推進工程,各區域將積極建設和實施區域品牌戰略,這一方面將保證不斷增加促進各地企業爭創品牌,帶動地方產業的發展,實施形成一系列區內著名品牌和全國馳名商標;另一方面將提升企業的商標意識,促進商標注冊量、“中國馳名商標”和“地方著名商標”的數量的增加,從而充分發揮區域資源豐富的優勢,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四)提高公眾知識產權意識,保證戰略的實施。戰略的確立與實施將采取各項知識產權教育措施以提高公眾知識產權意識。如進一步推進實施了知識產權萬人教育培訓計劃,開展以“科技活動”等為主題的一系列知識產權專題活動,開展知識產權科普進課堂活動,進行知識產權初級、中級教育,有針對性地講解知識產權制度、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現狀、著作權法、打擊盜版的意義、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重要性等,從而使企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機關團體及廣大公眾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明顯提高。而公民知識產權意識的整體提高必將對知識產權整體戰略的實施提供保證。

(五)促進地區優勢發揮,提升地方企業創新能力,強化地方核心競爭力。地區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將促進該地區知識產權的管理、運行和保護,將推動地區經濟、科技、技術和文化事業的發展,將促使地方加強知識產權的宣傳,提高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地區知識產權戰略的構建將促使企業提高知識產權意識,確立企業自身知識產權發展戰略,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投入,強化核心技術的創新能力,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科技、技術,并加強企業自主品牌的發展,從而在深化企業發展的同時推動該地區經濟的發展。因此,地區知識產權戰略的確立將推動企業知識產權的管理、運用和推廣,從而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并最終促進地方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地方知識產權戰略的確立涉及專利、商標、地理標志等具體知識產權的管理、實施及相關知識產權成果的保護問題,尤其是關于企業知識產權問題,它的確立必將對企業和地區經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六)促進地方知識產權法律體系的完善。知識產權戰略的確立將進一步促進知識產權制度的完善,按照著名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觀點,“制度是決定發展,進而決定經濟發展的根本原因”。加強地方知識產權法律保護對提升地區經濟、社會、科技可持續發展,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具有積極影響。事實證明,隨著西部大開發及創新性國家建設等一系列戰略的提出,自治地區知識產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大幅度增長,這些都得益于地方政府的指導、支持以及地方法制建設的健康發展,得益于西部一系列創新政策和制度確立與實施。但從目前關于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規定來看,這些地區還缺少直接鼓勵知識創新的法律措施,也缺少快速轉化知識產權的法律措施,缺乏體現地方特色的地方立法和自治立法以及一些全國性法律的配套立法。因此,在知識產權戰略確立之際,完善的法律體系對于保障區域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并針對區域實際情況,解決地區知識產權糾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從而對促進地區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由此可見,及早制定體現區域特色的知識產權戰略將是完善地區法律體系的需要,也是促進地方法制的建設、健全法制環境的的需要,是最終進行地方和諧建設的需要。

三、民族自治地區知識產權戰略定位

(一)基本定位。區域知識產權戰略應當是有別于具有宏觀性質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同時又應當區別于體現微觀性質的企業知識產權戰略,它應當是介于兩者之間的體現中觀性區域知識產權戰略,既不失宏觀指導性,又有具體可操作性。因此,民族自治地區知識產權戰略應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為指導,結合區域具體情況,全盤規劃,以發揮地區資源優勢為基點,突出地方特色產業為重點,服務地區經濟為目標的基本定位。地區知識產權戰略作為區域知識產權戰略要服從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約束與指導,同時在確立地區知識產權戰略中注意統籌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與地方知識產權戰略的關系和銜接,尋求地區知識產權戰略的突破口,充分發揮地區資源優勢,突出地方特色。

(二)基本戰略目標。民族自治地區知識產權戰略應選擇發達地區轉移出來的成熟產業作為自己的主導產業,同時根據本地區的優勢資源形成優勢產業,最終確立和實現以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相互促進融合的戰略目標,并最終形成以營造區域知識產權發展的法制環境和市場環境,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加速知識產權創新成果轉化,提升全區知識產權意識,加強人才培養及提升區域競爭力為基本戰略目標。

(三)戰略重點任務。民族自治地區擁有豐富的優勢資源,因此戰略重點應結合本地區資源特點、產業特點、科研水平,地區知識產權確立應以優勢產業為突破口,有針對性地解決區域特有問題,搭建適合本地區的知識產權戰略指標。

1、尋找地區戰略突破口。由于各地區的差異,民族自治地區資源豐富,但知識產權意識和知識產權事業發展較為落后。因此,區域知識產權戰略主要應基于地區區情,結合自身的特色,選擇以優秀民族文化資源和優勢產業為突破口,制定適合于自身地區發展的地方知識產權戰略。

2、進行區域知識產權的SWOT分析。進行區域范圍內的知識產權現狀調查,考查地區知識產權成果、管理、運用和保護等現狀,了解地區知識產權事業所具有的優勢、劣勢以及面對的機遇和威脅,然后結合現狀進行戰略組合分析,從而確立發揮地方優勢的區域戰略。

3、選擇體現地區特色的重點領域,確立區域知識產權戰略。戰略任務應在堅持創造、運用、管理、保護并重的原則指導下,在現有的環境下,通過引進、轉化、合作、自主創新等方式,選擇體現地區特色的優勢產業作為重點領域,如棉花、石油、礦產資源、旅游、民族醫藥、民族手工藝等為戰略突破口,建立區域特色的知識產權戰略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