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榮辱觀拓展道德建設論文
時間:2022-12-01 04:29:00
導語:社會主義榮辱觀拓展道德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八榮八恥;榮辱觀;道德建設;豐富發展
【論文摘要】建國五十多年來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經歷了一個較長的發展過程?!鞍藰s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對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道德觀以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總是在一定的經濟關系中發生,并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關系:社會主義道德是建立在以公有制為主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關系之上的,是人類社會迄今為止最高級的嶄新的道德形態:我國建國五十七年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在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相互作用中,由建國初期的“五愛”到80年代“五講四美三熱愛”再到提出的“八榮八恥”榮辱觀,經歷了一個逐步完善、豐富和發展的過程,并對推動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大業的穩定、健康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一、“八榮八恥”榮辱觀是對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實踐的總結和概括
建國五十七年來,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
1、建國初期的“五愛”公德。建國伊始,黨和國家領導人在籌劃建國大計時,便提出了社會主義的“五愛”公德。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四十二條規定:“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體國民的公德:”同時在全社會特別是在各級各類教育機構中大力開展和實施“五愛”教育:很明顯,這個“五愛”公德既總結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同時又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對人的基本要求:
2.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五講四美三熱愛”。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人們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反思和探索,同時對道德建設提出新的要求。1981年2月25日,由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九個單位聯合發出了《關于開展文明禮貌活動的倡議》:倡議中根據改革開放的實際,對公民的道德建設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五講四美三熱愛”?!拔逯v”: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美”: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叭裏釔邸?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這一道德要求體現了當時改革開放的時代特點。
3.90年代對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重新界定和21世紀初公民基帶道德規范的頒布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定》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進行了重新界定,21世紀初,中共中央頒布了以在全社會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形成了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社會主義道德是一個涵蓋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道德要求的規范體系,其中,為人民服務是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集體主義是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是公民道德建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這個道德體系比“五講四美三熱愛”從理論上更加完善和豐富:
4,2006年3月4日同志第一次提出了“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這是對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實踐的總結和概括,它不但全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道德觀,而且彰顯了新時期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時代特征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鮮活性,彰顯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科學發展觀,使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發展進人了一個新階段。
二、“八榮八恥”榮辱觀對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理論的豐富和創新
“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同志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根據國際國內新的形勢和我國在戰略機遇期的戰略任務和奮斗目標,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理論進行了新的理論創新和概括。是適應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和諧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提出的新的道德規范和評判標準,從而繼承、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道德建設理論:
1,“八榮八恥”榮辱觀肯定和包含了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基本精神:同志的講話,是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角度人手,提出了“提高全民族素質”、“培養大批優秀人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三個問題。在第三個問題中他明確指出:“社會風氣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社會價值導向的集中體現。”“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倡導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他對“八榮八恥”榮辱觀進行了具體充分的論述。
在“八榮八恥’‘中既包含了“五愛“中的“四愛”(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同時,又增加了處理人與人關系的道德準則“團結互助”“誠實守信”,處理人與紀律的準則“遵紀守法”以及進人小康社會后仍然要堅持的作風—“艱苦奮斗”。可見同志在講話中既肯定了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精神實質和基本道德要求,同時又增加了新的內容:
2,“八榮八恥”榮辱觀補充完善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綜觀“八榮八恥”榮辱觀,它由以下三個有機部分組成:
第一是道德的最高境界。由“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熱愛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兩點組成。愛國為民是人生的目的,也是行為的目標,是道德的最高層次。為人的標準并不是以個人利益為人生目的,而是以社會認可、評判為尺度。只有把個人成長與社會前途、民族復興、人民需要聯系在一起,才能真正成長為社會有用的人:中華民族五千年薪火不斷傳承正是愛國為民的道德精神的顯現:
第二是人的素質和人生的最主要的兩個組成部分。由“以祟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兩點組成:科學和勞動是我們建設祖國、服務人民必備的素質,是帶有技能性的素質二和其對應的是學習和工作,是人生的兩個輪子,兩個支點,只有兩個輪子同時同速轉動,人生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人們如何成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首先要學習接受前人所總結出的各種規律,并把這些知識用于工作實踐,使自己的工作實踐更有效: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才能使自己成才。所以學習和工作既是人生的關鍵內容,也是成才的唯一途徑。
第三是人的行為道德的四個維度:一是處理人與人關系的準則:“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二是處理義與利關系的準則:“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三是處理人與社會關系的準則:“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四是在人生價值取向上“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成人成才之后如何成功?所謂成功,簡單說就是學會做事:而成功既是一種精神,又是一個不斷實踐升華的過程:在走向成功的過程中,人的行為道德的四個維度是重中之重:協作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四點既是成功的世界觀,又是成功的方法論;既是成功的基礎,又是成功的方略:相反,損人利己、見利忘義、違法亂紀、驕奢淫逸是導致一個人失敗的根源。因此我們必須防微杜漸,一日三省,自覺修養,格守規范,才能成功。
可見“八榮八恥”榮辱觀是以人為本的道德觀,貫穿于成人、成才、成功的全過程:三個組成部分,既有人生觀,又有價值觀;既有道德規范,又有法律意識;既有道德評價,又有道德教育,既有繼承,又有創新: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準則體系,是對社會主義道德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3,“八榮八恥”榮辱觀更具鮮明性、操作性,更具警醒內化作用:過去提出的社會主義道德規范都是正面肯定的方式表述,而“八榮八恥”是既肯定又否定,既明確肯定提出八個方面的“為榮”,同時又相對應地提出了八個方面的“為恥”:正如同志所講,“在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里,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絕對不能棍淆,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須旗幟鮮明”。這就更能發揮道德規范的警醒、內化作用,在道德實踐中更具操作性:這也是在新形勢下對道德建設的一大貢獻和創新。公務員之家
三、“八榮八恥”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的現實意義
榮辱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觀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榮辱觀,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同志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適時地提出了“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它代表著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的本質要求,體現了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是我們黨關于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1、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有利于我國經濟社會穩定、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進人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人了一個新的機遇期:經濟上迅速發展,社會的深刻變革,文化的相互激蕩,對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產生了更加深刻的影響。熱愛祖國、積極向上、科學文明、團結友愛等社會主義道德是我國社會精神風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榮辱、不辯善惡、不分美丑的現象大量存在。尤其是由于各種物質利益的誘惑,使一些人的人格本質發生了嚴重異化:這不僅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也阻礙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沒有良好的社會風氣和道德水準,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不可能持續,綜合國力也強大不起來,更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世界上其它國家的發展證明,當一個國家經濟規模達到年人均GDP1000美元后,會出現一個振動期:這個振動期各種社會矛盾顯露,各種思想激蕩,而我國現在正處于這種振動期,要解決這一時期各種社會問題,努力提高人的道德素質至關重要: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對于解決這一時期各種社會問題,無疑是一劑治本良藥,它將大大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公務員之家
2、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有利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速實現現代化,實現全面/、康,讓每個公民都充分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必須有共同的愿望和思想基礎,也需要共同的道德規范: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而道德是人區別于動物的重要本質,道德是人的生存方式,是人的生活質量和品位的重要標志努力提高人的道德素質,必然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只有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努力提高人的道德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健康和諧的生活方式,才能凝聚人心,提高境界,激發活力,為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3、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和諧是一種“序”,它需要系統內各要素之間的“和諧相干”才能維持。而共同的道德準則是社會和諧的內在“秩序”。文化的多元可以包容,而道德缺失、價值扭曲、進退無據、無所依憑的社會不可能和諧。經濟上的矛盾可以調節,而精神貧府、榮辱顛倒、是非混淆,美丑錯位的社會無法安定:只有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才能形成維系社會和諧的精神紐帶。只有讓高尚的道德回歸生活、引領生話,才能使生活充滿陽光和溫馨。
- 上一篇:售房工作者年終個人工作小結
- 下一篇:影院映前廣告的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