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農保資金提高居民保障質量

時間:2022-05-16 08:49:00

導語:小議農保資金提高居民保障質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農保資金提高居民保障質量

論文摘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健全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的重大舉措,南漳縣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經驗,對農保資金征管機制的建立及提高農村居民保障質量提供了借鑒。

論文關鍵詞: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農保資金;征管機制

2009年l2月,湖北省南漳縣被確定為全國首批之一、襄樊市僅此一名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縣”。自開展新型農保工作以來,截至2010年2月1013,短短1個月的時間,該縣已參保80567戶,占農業總戶數110263戶的73%;已參保169024人,占適齡應參保283664人的60%,全縣11鎮(區),城關、清河、李廟三鎮(區)的參保人數覆蓋面最廣,基金征收進度最高,均達到鎮(區)應參保人數的70%以上;同時,全縣為40595名60周歲以上人員發放1—2月基礎養老金待遇446.545萬元,占老齡人員50058人的81%。

一、基金籌集及管理模式

一是推行目標。根據全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會議的統一部署,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與安排下,該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征收試點工作于2010年元月8日啟動,11鎮(區)財經所協同工作隊有序展開、分工合作、強力推進,遵循“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的基本原則,按照“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新農保目標,個人繳費越多,繳費年限越長,將來領取的養老金越高。如果按最低標準繳費,達到15年以上,將來每年最低可領取790元以上的養老金。

二是基金籌集。主要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1)個人繳費。以農戶家庭為參保單位,繳費標準現設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個檔次,參保人自主選擇參保檔次繳費,多繳多得,一年一次性繳納。(2)集體補助。有條件的村集體要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助,補助標準由村民委員會召開村民會議民主確定。(3)政府補貼。政府對參保人繳費每人每年給予30元補貼(省政府補貼20元,縣政府補貼10元),但不作為個人應繳保險費標準計算;縣政府對農村重度殘疾人且繳費困難的群體代繳全部最低標準的養老保險費。

三是管理及征繳。由縣勞動保障部門主管,鎮(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具體經辦,農村財政局及鎮(區)財經所負責征繳歸集。

二、主要做法及試點成果

南漳縣被納入全國首批新農保試點縣,為了把這項惠民政策落實好,首先,堅持在政策宣傳的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通過發放新農保政策問答手冊、《致全縣農民朋友一封信》、制作政策問答展板、電視臺開辦專題節目、刷寫宣傳標語等多種形式及措施,認真細致地工作,苦口婆心地宣傳,確保鎮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人,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其次,嚴格按照《試點實施方案》的規定執行操作。每個工作組做到“四包四不”,即包政策宣傳,不漏戶漏人;包登記參保,不缺表缺項;包收繳保費,不少收少交;包按時完成,不降低質量。參保的方法上實行“三先三后”,即:先60周歲以上的家庭,后其他家庭;先認識好的家庭,后有顧慮的家庭;先富裕的家庭,后困難的家庭。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推行,工作方法得當,效果顯著:一是密切了黨群關系。農民能和城里人一樣拿養老金了,這和農民不交稅一樣,是開天辟地的事情,黨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無疑又得到一次提升。二是拉動了經濟。雖然這部分養老金不多,但從一個家庭來考慮,多了一份收人,就會對市場消費和經濟的回升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三是實現了農民增收。南漳縣不僅是一個山區縣,又是農業大縣,農民增收困難,新型農保惠及全縣60歲以上老人達5萬多人,年基礎養老金達3300萬元,并且每年還有人屆滿60歲而進入“養老保險”管理。如果把這3300萬元平攤到4萬個家庭中,每戶均5人,計20萬人來算,每戶人年均增加純收入165元。四是促進了社會穩定。實施開展了新農保后,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不再為“生活無著落、養老無保障”而憂心忡忡。

三、基金征管機制的規范管理

由于新農保工作剛剛實施不久,各項政策、制度與管理等還處于試點摸索與探討之中,并沒有形成正式的條例與政策。目前,初步看來,在政策操作,人員業務水平,規章程序的執行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需要進一步做好規范與管理工作,確保基金征管有“量”也有“質”,“質”“量”同步。

一是著力“自我規范”。“打鐵還需自身硬”,要從自我抓起,對縣、鎮(區)各級部門、財經所經辦人員及新成立的農保中心財經人員,加強新農保知識普及和軟件運用與操作等學習培訓工作,確保做到人人懂政策、懂程序、懂方法。

二是著力“政策規范”。重點在資金征收、資金管理、票據管理、業務經辦、政策調整等一系列工作流程上抓規范,嚴禁以農民繳納的社保金抵扣干部往欠款;嚴禁出現票款不符現象;嚴禁超標準收取證卡手冊費;嚴禁資金不入國庫,不執行收支兩條線規定;嚴禁搭車收費;加強票據管理,堅持一人一票,嚴禁一人多票;加強基金報解,實行票款同步,按時報解制度等。同時,和民政部門合作,及時掌握人員生存狀況的第一手資料,防止死亡后冒領待遇情況的發生。

三是著力“督辦檢查”。新型農保工作是健全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的重大改革。在鼓勵農村戶口多交、積極參與的基本要求上,實現“全員參保、人人享受”的目標,不僅60歲以上的老人100%享受到養老待遇,而且還要使所有農民“參保率”達到100%,基金的“征收率”也達到100%。為了達到上述目標,對縣鎮(區)財經部門、經辦人員和資金的征收與管理上,實施按季度或月份定期或不定期地督辦檢查工作,明確職責任務、規范操作規程,完善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將新農保基金征繳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人,實行包片包村的獎懲制度,年底按征收率及參保率來考核兌現,確保財經部門以一流的工作狀態創造出一流的工作業績。

四是著力“建設投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一項新的工作,還處于摸索試點之中,各項工作的開展,需要加大建設與投入。在支持基層工作平臺的建設上,建立服務大廳,組織征收管理,要有經費投入的保障長效機制;對參保對象的補貼投入,要及時根據經濟發展和物價變動情況,及時調整新農保基礎養老金的最低標準,并對補貼對象逐步擴大,對享受待遇人群中的高齡人員增加基礎養老金;對軟件程序的運作問題,借鑒目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平臺,建立全省及至全國統一運行的模式,可以由省組織軟件程序的培訓,實施省、市、縣、鎮(區)信息管理與資源管理共享,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并做到公開透明,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