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實踐活動育人思路

時間:2022-04-29 11:49:35

導語:鄉村振興實踐活動育人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振興實踐活動育人思路

【內容摘要】2020年7月4日~26日,機械工程學院師生積極響應號召,組織開展了“凝聚青春力量,助力鄉村振興”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隊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聚力鄉村振興,打通了農戶方、平臺方、消費方三者互通的渠道,助力了家鄉鄉村的經濟發展。

【關鍵詞】社會實踐;鄉村振興;實踐育人

一、開展助力鄉村振興實踐活動的背景

農業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為了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機械工程學院將暑期社會實踐與“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有機結合,聚力鄉村振興,打通農戶方、平臺方、消費方三者互通的渠道,搭建優質農產品面向市場的快速“綠色通道”。本次活動共成立團總支、團支部等20余支隊伍,涵蓋了甘肅、貴州、云南、江蘇、湖北、安徽等10余個省份,通過采用線下專項調研和線上活動相結合的形式,引領廣大青年積極投身鄉村建設。《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訪談實錄———邀請我們返家鄉搞農村調研中,提到: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大農業,需要靠現代科技的推廣,更重要的是需要靠掌握這些技術的人才”[1]。鼓勵學生要利用好暑假時間返家鄉做調研,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出一份力量。

二、開展助力鄉村振興實踐活動的具體內容

(一)前期工作。學院十分重視大學生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并與團總支多次召開協調會,研究安排2020年暑假社會實踐活動,就社會實踐活動主題、活動的地點、活動的內容、活動方式、參加人員以及指導教師進行研討,成立了活動領導小組。為了確保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學院專門舉行了線上暑假社會實踐動員大會,此次會議引導和幫助同學們了解暑假社會實踐,并為寒假社會實踐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了良好基礎。此外,在組織社會實踐過程中,學院團總支十分注重實踐活動的指導工作,制定了相關的暑期實踐規范,并且專門針對今年暑假社會實踐召開團支部書記例會,就組隊、選拔隊員等方面進行培訓和指導,為保障今年活動的順利開展起到推動作用。各支部、團隊根據2020年暑假社會實踐工作精神,積極組隊申報。各團隊組織了一批活動積極,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同學擔任暑假社會實踐團成員,共確定2個團總支層面團隊、37個團支部層面的團隊、12個試點團支部層面團隊。自動員大會啟動以后,團隊成員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網上收集一些較為貧困的鄉村地區、在學院內調研處于52個貧困縣學生數量、開展電商直播技能培訓會收集貨源。直到調研前,團隊成員準備了活動所需要的旗幟、服裝以及訪談的各種獎品。在團總支積極引導和全面組織下,機械工程學院暑假社會實踐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全面素質提高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社會、服務于社會的重要過程。它既是學生學習、研究與實踐成果的全面總結,也是對學生素質與綜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檢驗。這個暑假,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同學投身于家鄉鄉村振興建設中,以專業技能為依托,幫助家鄉村民解決實際問題,在推動鄉村振興中凝聚力量、貢獻智慧。(二)實踐過程。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線下主要是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實際調研的方式,了解村民種植農副產品的銷售渠道、銷售情況;參觀當地的電商服務中心,農產品對接中心;在當地新時代文明中心站宣講鄉村振興政策。線上主要是依托電商平臺直播帶貨,學生拍短視頻為自己家鄉代言,以小我融入大我,助力家鄉鄉村振興。具體的實踐過程如下。1.“鄉村振興,青年在行動”專項調研活動。2020年7月13日團總支實踐團前往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西崗社區進行調研。西崗社區地處橫溪街道西南部,是南京市江寧區最偏遠的社區之一,農業是西崗人千百年來賴以生存的根本[2]。經過一天的調研得知,近幾年,西崗社區通過搭建果蔬合作社等平臺發展農業,但農產品銷售渠道單一,附加值低等問題,制約了農民增收,且沒有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的發展來促進農村發展、農業轉型、農民致富。同學們做了認真記錄,并結合農產品銷售等問題進行了溝通和交流。社區主任介紹了成西崗村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基本情況、該地產業發展和當地村民收入等相關情況。隨后帶我們去往了葡萄種植區,同學們進入園區仔細參觀,并向當地種植戶村民發放調查問卷,采訪了當地的村民。種植戶告訴我們:葡萄園是兩戶人家承包,主要是通過在當地擺地攤來銷售。最后,團隊成員與西崗社區負責人就進一步加強校地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最后社區主任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揭牌,為以后長期合作打下堅實基礎。2020年7月4日~7月26日團支部實踐團隊在云南、湖北、貴州、安徽、江蘇、浙江等省份,對家鄉種植戶開展了大量的走訪問卷調查,采訪過程中,種植戶告訴實踐成員們,受疫情及天氣的影響,今年的銷售情況不好;對于電商的知識當地村民表示不太了解,更不知道如何通過電商平臺來銷售自己的產品。團支部實踐團隊成員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給種植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意見,還向種植戶們介紹了網絡電商銷售的知識。2.“締結文明之約,助力鄉村發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活動。2020年7月16日團總支實踐團隊前往江蘇省淮安金湖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進行學習、調研。文明中心的主任親自帶領實踐團隊參觀學習,首先來到的是人物展示墻,這里是專門展示為國家、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金湖人,在這里了解到了“蒜泥小龍蝦”創始人:張太明。張太明不僅自己精心研究食譜創造出了蒜泥小龍蝦做法,更帶著家鄉人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隨后,實踐團隊來到了“金湖治淮館”,1950年6月底,一場特大暴雨襲擊了淮河中上游地區,災情嚴重,主席強調“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帶著這樣的情懷,金湖人民在短短6天內完成搬遷,全心全意投入到治水當中。同學們不由地感慨到:“為什么金湖縣委書記要專門劃分這么大的區域專門介紹治理淮河,就是要讓金湖人民永遠將治淮精神傳承下去。2020年7月19日,團總支實踐團隊來到了江蘇省徐州市云龍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踐中心工作人員親自帶領參觀學習。徐州市云龍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是由1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8處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70余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成的。工作人員介紹到平時也會依托實踐中心開展一些方針政策宣講、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精準幫扶困難群眾等活動,推動鄉村發展。3.“我為家鄉代言,助力經濟發展”線上活動。為了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聚力鄉村振興、產業興農,打通農戶方、平臺方、消費方三者互通的渠道,有效開發市場,機械工程學院組織開展以“我為家鄉代言‘小工匠’”團隊為橋梁的線上活動,以在線直播、拍攝短視頻的形式,為家鄉農副產品帶貨、代言,直播活動涵蓋了貴州、云南、陜西、安徽、浙江、江蘇等10余個省份,涉及農副產品、水產品、點心等20余種。三場直播點贊人數累計3000余人次,直播帶貨僅一小時賣出農產品收益1000余元。2020年7月16日上午,團總支實踐團隊來到江蘇淮安漣水縣,利用網絡銷售推廣當地的特色產品,團總支實踐團隊化身主播,在嗶哩嗶哩直播平臺以帶貨的形式,極力展示高溝捆蹄、漣水雞糕等美食,介紹當地鄉土文化,此次直播讓更多人了解淮安漣水縣特色產品。隨后,團總支實踐團隊來到了江蘇淮安的中國淮揚菜文化博物館。實踐團隊通過“云直播”的方式,介紹了淮揚菜所有的菜品,“開國第一宴”與淮揚菜的故事。美食彰顯了當地的特色文化,更凝聚著一方的風土人情。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應該積極體驗家鄉的社情、民情和發展,主動助力家鄉發展。2020年7月19日,團總支實踐團隊來到徐州云龍區,尋找徐州特色美食,了解其歷史文化及發展,并在網上為大家帶來一場豐盛的“特色吃播”。直播期間,團隊成員介紹了小孩酥糖、(饣它)湯、地鍋雞等13種美食以及徐州美食文化。此次直播不僅使徐州的美食文化得到了傳播和發揚,也讓觀眾對徐州美食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還帶動了觀眾購買徐州特產的積極性。2020年7月4日~7月26日,機械工程學院15個試點團支部實踐團隊在甘肅、貴州、云南、江蘇、浙江等地,通過拍攝短視頻的形式,介紹過橋米線、隴西縣臘肉、老謝家茶、小李烤鴨、襪底酥等家鄉特產,截止8月8日嗶哩嗶哩平臺累計觀看量700余次。團隊成員通過云錄制的形式讓更多人了解到家鄉特色產品,助力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三、“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的價值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近年來,隨著社會主要市場經濟的深入,勞動教育的價值被逐漸淡化,高校的勞動教育也時常缺失,導致一些學生不想勞動、不愿勞動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并且學生主要通過課堂這個主渠道來學習知識,走向社會參與實踐調研的次數較少,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實踐能力較差,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3]。尤其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是以培養技能型的人才為主要目標,在以后是要從事社會各行各業的一線工作,更應注重引導他們樹立勞動意識,增加高職學生體驗社會的機會,加強學生的勞動技能的培養。2020年《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4]提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教育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學校要發揮好主導作用,廣泛地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充分開展好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引領學生走向基層,結合專業知識開展社會實踐,才能幫助學生積累技能經驗,提高實踐能力。(二)有利于推動鄉村振興的建設。在《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訪談實錄中,曾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大農業,靠什么?很關鍵的一條就是靠掌握這些科學技術的青年朋友們”。在此次調研活動中,同學們了解到很多村民的文化素質較低,當地也缺少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這就需要大量掌握科學技術的青年學生們積極地返回家鄉,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助力當地經濟發展。高校要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鼓勵青年學生實際體驗家鄉的民情,才能更好地為家鄉的鄉村發展做出貢獻。

作者:陸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