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的概念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22 11:25:00
導語:音的概念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年前,筆者曾有過幾年教本科學生《基本樂理》課的經歷,為此翻閱了大量的相關教材,受益匪淺,但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音”的概念就是其中之一。音樂中所使用的“音”作為最基本的音樂理論概念,是音樂學習者必須要弄清楚的。可是我們發現,這一概念在相當數量的《基本樂理》書中被忽略了,即使有些書中對“音”的概念有所闡述,但也存在著概念的準確性問題。筆者認為,音樂中所使用的“音”作為最基本的概念,第一,在音樂基礎理論教材中不應被忽略;第二,應該概念清晰、準確。我們之所以認為一些作者在解釋“音”的概念時不夠準確,是因為他們只注重音的物理現象、生理現象,而忽略了它的心理現象。大家都知道,情感是音樂的靈魂,音樂的表現脫離不開情感的表達,它是人們內心世界的反映。這種心理現象是客觀存在的,也是我們無法回避的。可是在眾多《樂理》教科書的闡述中,人們只注重從物理的角度和生理的角度來理解音的概念,而忽略了音樂與人的心靈相通的要素,使“音”的概念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到目前為止,此問題不但沒有得到解決,反而隨著此類理論書出版的不斷增多,影響也在不斷擴大。筆者認為,為了使學習者打好音樂理論基礎,我們有必要對“音”的基本概念作進一步的討論、研究。
一、從物理的層面來理解音樂中的“音”,它是通過外力作用使物體(發音體)產生振動的結果,它具有一定的客觀性,也就是說不管我們是否在主觀上聽到它,它都是客觀存在的。這就好像有人在很遙遠的地方彈琴,我們根本無法聽到;盡管這些音是客觀存在的,但對我們欣賞者的聽覺來講沒有產生任何作用。如果我們對音的研究僅局限于這樣的物理學層面的話,那么,這種“音”的概念對音樂而言也就失去了意義。
二、從物理的層面再進入生理的層面來理解音樂中的“音”,它是物體(發音體)經過外力作用而產生振動的結果,發出的聲波通過彈性介質(氣體、液體或固體)傳入人的聽覺器官后,再通過聽覺神經傳入人的大腦所產生的感覺。這說明聲“音”不但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是被人的生理感官所接受的。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并不是說只要大腦感受到的,就一定都是音樂中所使用的音,同時還應包括大自然中其他所有的音。也就是說現在大腦感受到的音僅僅是生理的層面,它僅局限于我們生理上的“聽到”而已,而沒有介入思想、情感、審美以及音樂形象的層面,所以這種聲音對音樂來講仍然沒有意義。
三、從物理、生理,最后進入心理的層面來理解音樂的“音”,它不單純是由于物體經過外力作用而產生振動發聲,通過介質被人的聽覺器官所接受,再經過聽覺神經傳入大腦而產生的感覺。重要的是這種聲音的產生來自對大自然中眾多聲音中的提純,把握這種聲音已經不是生理上簡單地“聽到”就能達到要求,而是需要從音的高低、長短、強弱、音色四種性質來認識,因為它已成為一種表達人的內心世界的藝術手段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與人的思想、情感、審美等心理要素密切地結合起來。所以說,從音樂的角度來講它與前面兩種音的概念已經有了本質的區別,只有當“音”的概念從物理步入人的生理,再進入人的心理層面才具有了真正的意義。這一問題的產生并非偶然,它既源于中國古代音樂思想,也受國外音樂理論的影響。早在三國時期,魏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嵇康在《聲無哀樂論》①中認為:“心之與聲,明為二物。”即音樂與人的情感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至今他的音樂思想在我國仍然有很大影響。另外,從我國建國初期至現在,前蘇聯的音樂理論對我們的影響也是很大的,著名音樂教育家斯波索賓的《音樂基本理論》②就是其中之一。他對“音”的現象就是這樣看的:“發音體的振動→音波→音波對于聽覺器官的影響→聽覺神經把所接受的刺激傳達給大腦。”這些客觀因素必然會使我們的理論工作者的思路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如果將這些客觀因素作為主要理由確實有些牽強,因為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很多人深信音樂與人的情感之間的密切聯系。戰國后期的《樂論》中就認為:“夫樂者,樂(le)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③這說明人的情感深藏在音樂之中。就連孔子在學習音樂時也強調動情。④西漢《樂記》中認為:“音樂是主觀受到客觀影響的結果”。并說“唯樂不可以為偽”,即音樂是真情的流露。⑤在《史記·卷二十四·樂書》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⑥由于我們所談論的“音”是組成音樂的要素,所以它與音樂具有同等的意義。而情感問題本來就是心理學研究的范疇,所以說中國自古就有“音源于心理”的學說。遺憾的是我們很多音樂理論工作者都沒有看到這一點。其實我們在理論研究中不應固守前人的學說,而是要通過對前人學說的研究,更準確地認識事物的本質,更準確地揭示其內在規律,這才是我們最終要達到的目的。在這一點上,我國現代著名音樂理論家李重光先生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他在“音”的定義中既反映了音物理現象、生理現象,更反映了音的心理現象,因為他將人們生活中的“思想”“情感”與音的概念密切相連。⑦
音樂基礎理論,是音樂初學者的必修課。通過學習,初學者能夠掌握音樂中最基本的概念、知識及學習方法,對音樂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為音樂專業及音樂理論課程的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它存在的重要意義告訴理論工作者們,應慎重對待音樂理論中每一個細小問題的研究。
注釋:
①③④田青編著.中國古代音樂史話.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6月,第1版第99頁.
②斯波索賓.音樂基本理論.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年5月,第1頁.
⑤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中國音樂詞典.人民音樂出版社,1985年6月,第1版第481頁.
⑥韓寶強.音的歷程.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5頁.
⑦李重光編.音樂理論基礎.人民音樂出版社,1980年1月,第1頁.
- 上一篇:鋼琴教學探究論文
- 下一篇:歌唱的三重性研究論文